易搜题 > 资格证大类 > 教资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第18小题。案例: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①轻轻地从书橱中抽出一本淡黄色纸页的书,封面上赫然写着《红楼梦》。抖落纸页上的灰尘,翻开书页,和着淡淡檀香,步入了那个曾经多么熟悉的地方——大观园,望见多少风景。葬花吟②风中,那满树的花如一只只舞倦了的蝴蝶,飘飘悠悠地落下,终于落成了一地的残花。你担着花锄,瘦弱的身子在风中似乎要倒下,单薄而又无助。你多想化成这一地落花,去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那里没有寄人离下的痛苦,也没有孤单与落寞。你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道尽了你清高而短暂的生命;你的“孤标做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说尽了你叛逆而孤傲的性格;你的“眼空蓄泪泪空垂,抛珠滚玉却为谁”诉尽了你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对宝玉的无边思念。杜鹃啼血,可是你千年未变的咏叹词?柳絮词③青石上沉酣的倩影惊飞花无数,你挽一髻蓬松松的青丝吞吐你心中的豪气。你没有悲天悯人的长吁短叹,亦没有世故圆滑的左右迎合,你永远保持着一份超然,一份诗意。琉璃世界的割腥喷腹彰显你巾帼红颜的豪情,你心直口快的性格为这冷清清的园子凭添几分妩媚。坎坷的命运也抚不平你嘴角漾开的笑意,你微笑着,面对昨天与今日,柳絮翻飞,你童真的歌谣摇开了一方新的天地。螃蟹咏④冷香丸的清香压低了你上清苑的傲骨,你不得不莲步微移,做你大家闺秀的典范。杨妃扑蝶的烂漫隐于人后,滚滚而来的骂名使你不得不讥讽螃蟹却依然无济于事。你许是一朵紫红色的牡丹,高贵而华美,繁花尽谢之时,你在那里张扬地开放,芳香弥漫。你的平易近人被说成是世故圆滑,你对宝玉的爱被说成是从始至终在成就婚姻。你亦是无奈的,背负着滚滚骂名却依旧款款地微笑。牡丹的华美,许是你一生的写照吧。⑤合上书本,这雍容美丽却又异常熟悉的大观园,我再一次看到许多的风景,黛玉葬花、湘云沉酣、宝钗讽蟹,伴着我长大,亦伴着我无数次地落泪。红楼女儿的迷梦谱成了一首新歌,这泪的痛、血的痴可有钟子期在听?⑥这个熟悉的地方,风景很烂漫。问题:请从立意、结构、语言三个角度简要评析该篇作文的优点。(12分)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学生学习《孔雀东南飞》中“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两句时,向教师请教古代计时方式以及“五更”所指向的时段。以下和“五更”对应的现在的时间,正确的一项是()。

    A、02:00~03:00

    B、03:00~05:00

    C、04:00~05:00

    D、03:00~04:00

  • 阅读《桥之美》教学片段,回答问题。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看出文中桥与周围的景物相映衬得很美,语言也很优美,那么作者为何能把桥写得这么美呢?生:因为作者是带着感情,带着“爱”去写桥的。师:何以见得?生:文中说,“画家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文中还写道,“我之爱桥”。师:很好。那么,作者爱的仅仅是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美么?(生沉默)师:有没有同学喜欢鹊桥?(教师出示鹊桥的图片)生:(部分)有。师:为何喜欢?生:(沉默片刻、害羞)有情人终成眷属。师:爱情是很美好的。这座桥美在它是一座“爱之桥”。请同学们把文中写鹊桥的句子朗读一遍。生:(齐读)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而且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以下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

    A、整个教学活动运用了讨论法,学生很长时间才得到答案

    B、理解文本要联系实际而不是借助文本

    C、为了让学生理解爱桥的原因,教师颇费周章,拖延课堂,现实教学时并不可取

    D、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时,教师应利用教学机智加以启发引导

  • 绘画是一种()。

    A、感觉艺术

    B、视觉艺术

    C、听觉艺术

    D、味觉艺术

  • 现代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原理为学生最创设优化环境的准备过程。

    A、学习论和教学论

    B、教学目标

    C、教学实施

    D、教学设计

  • 教师在教授某版初中语文教材《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作业:(1)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续写小说的结局。(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描述。(3)写一篇反映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小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4)有人说,势利是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衍生的生活现象,它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远不会绝迹。你是否也这样看呢?请以短文阐说。对上述作业设计意图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题指向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通过合理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B、第二题旨在促进读写结合,进一步理解人物特征,通过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借鉴,提高写作能力

    C、第三题旨在建立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作业难度较大,不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D、第四题属于拓展题类作业,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活,揭示事物本质,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