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资格证大类 > 教资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段教学实录并回答问题。(一位教师在讲授高中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  生:读得声音洪亮,字音准确,但是没有读出作者融情入景,微妙的心境变化。  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  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  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一下。  同学们都很紧张谁会被推荐。之后被推荐的同学起来又读了一遍课文。  结合新课程理念,对这位教师的做法进行的评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学生的点评中肯,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

B、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简短,这是一种很好的点评风格

C、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乏有效沟通,缺少感情

D、由于教师课堂把控能力不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阅读高中选修课“新闻与传记”模块教师《谭嗣同传》的教学设计(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第一阶段:课堂上用20分钟通读完全文,画出你认为不懂的文言字、词、句;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互相帮忙解决不懂的文言字、词、句:教师印发课文部分难字、难句翻译,个人阅读,小组内讨论及互测互检,仍有未解决的个别问题查找工具书解决。  [B]第二阶段:引导学生理清谭嗣同和梁启超的关系;与学生一起探讨梁启超从哪几个方面叙说了谭嗣同的一生;在梁启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谭嗣同?教师提出思考:(1)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明智还是失策?(2)变法失败,谭嗣同以身殉国,你认为是智是愚?  [C]电影推介:《谭嗣同》。  [D]第三阶段:围绕第二阶段的两道思考题,组织两场小辩论。  阅读推介:《北京法源寺》(李敖),重点推荐谭嗣同与前来营救自己的众位仁人志士谈论自己选择死亡的理由的章节。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通读全文并小组讨论,要求学生通过工具书和讨论等方式解读字词问题,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B、问题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作者、文本的兴趣

    C、适时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推出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思路,为下文进一步展开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D、讨论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 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 以下对课堂学习研究的流程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选取课题,初步拟定学习内容(2)找出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及确定学习内容(3)教学设计及课堂实践(4)教学评估(5)撰写报告及分享成果

    A、(1)(2)(3)(4)(5)

    B、(1)(3)(2)(4)(5)

    C、(2)(1)(3)(4)(5)

    D、(4)(1)(2)(3)(5)

  • 阅读一高中教师作文课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A]师:上周大家的作文已经批改完了,大家在立意、选材、文章结构方面掌握得还可以,但是语言极其贫乏,没见到几篇文笔特好的习作。语言就像文章外面的镀金一样,能让文章通体变漂亮,超凡脱俗,学会恰当的语言表达是增强文章文采的首要条件。课件上为大家设置了一些语言环境,带领大家做单项语言训练,帮助大家学习怎样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使作文写得有文采。大家来看课件上的题目。  [B]幻灯片展示:(1)选题填空练习……(2)对对子练习……(3)句子仿写练习……(4)词语活用练习……  [C]师:上面的练习大家做得还好,基本具备了辨别词义的能力,掌握了汉语词语的意义、词性、音韵,也学习了几种句式和修辞格。但是活用成语、巧用名言、多角度引用名言方面还是大家的短板。这个部分:建议大家课后……  [D]学生在课后均按老师建议的每天有计划地背成语,用成语造句;背名言警句,练习在文章写作中使用名言警句。几组同学还自发组织作文文采大赛,学习积极性大增,作文文采有了很大提高。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基于学生作文写作现状来确定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B、多媒体使用恰当,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C、教师的课堂小结属于无用之举,不如弄题海战术多带领同学做几轮练习题

    D、教师建议学生如何自学;尊重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目的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 阅读《长亭送别》课堂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幻灯片提示:中国古代戏曲鉴赏《长亭送别》王实甫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教师设计好这些文字的排列方式且注意美观。)  师: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个女孩,和她作一次亲密接触。  (幻灯片投示:《长亭送别》被称为写离情别意的绝唱,是《西厢记》最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大胆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订终身。老夫人知道后,以相国之门三辈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威逼张生“上朝取应”,并气势汹汹地扬言:“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无奈,张生只好启程赶考。课文就从这里开始。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词,由莺莺主唱。四个场面,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了莺莺送行时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投影时,教师特意把“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词,由莺莺主唱。四个场面,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了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变成彩色,且将“四个场面,十九支曲文”变红加粗)  师(生读):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投影,初步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师:关于“四个场面”,我已经布置大家在预习时进行概括和归纳。我们就先说说四个场面吧。  (生习惯性地自主交流)  师:大家可以假设自己身临其境,将她心比你心。该是怎样的四个场面,每个场面又该有着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四个学生各说一个场面及情感表现,教师投影四个相应的场面及情感表现)  (幻灯片投示:①长亭路上(1~3)愁苦怨恨;②长亭饯别(4~11)缠绵依恋,无可奈何;③长亭话别(12~17)临别叮嘱,无限关心和担忧;④长亭目送(18~19)依依不舍,别后苦痛)  师: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很好。“四个场面”让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下面再说说“十九支曲文”。  师:关于十九支曲文,祝肇年先生的说法很受人赞同。  (幻灯片投示:祝肇年《情境交辉——读〈西厢记·长亭送别〉随感》:“《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教材P142:《长亭送别》被认为是抒情艺术的典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景真正达到“交融”的境界。全折以写景始以写景终,通过暮秋郊外景色的点染,构成萧索凄凉的氛围,与莺莺的浓重离愁相融合,意境十分优美)  师:所以,我们这节课准备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  (幻灯片投示:教学目标:声情并茂品赏长亭送别,抓住意象感受离愁别恨,体会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师:《长亭送别》的十九支曲文,经过大家的“公推直选”,最终有五首曲子“金榜题名”!请看——  (幻灯片投示:十九支曲文的名称,其中把[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一煞]、[收尾]五首曲子变红加粗)  关于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点面结合,先整体感知,再突出重点,符合认知规律

    B、把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课外知识的引入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利于学生集中思考

    D、幻灯片的使用很好地起到了串联课文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姿多彩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