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职业技能类 > 职称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TC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制造企业,由刘某于2009年12月份创建。刘某在创建之前曾在某国有大型企业工作16年,于是在TC公司成立之初,便一手确定了公司的薪酬体系。前后经历调整后形成了现行的薪酬制度,薪酬水平处于行业薪酬水平的50%处,核心技术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接近同行薪酬水平的25%,薪酬水平按行政级别确定,共分48级,薪酬等级间的级差为50~80元。但现在员工对薪酬很不满意,屡屡出现迟到、早退、怠工等现象,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流失严重。因此,刘某打算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尤其是薪酬制度进行一次全面变革。[2011年11月二级真题]

请结合本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公司现有的薪酬体系存在哪些弊端?

(2)公司如何确定新的薪酬体系?应按照什么样的程序进行设计?

(1)现行薪酬体系存在的弊端主要包括:

①核心技术、管理岗位员工的薪酬偏低(只达到行业薪酬水平的25%),对外缺乏竞争力,容易造成核心技术、管理岗位员工流失。

②薪酬等级过多(按行政级别划分,共48级),员工间的薪酬缺乏竞争性(薪酬等级间的级差为50~80元)。

③薪酬管理不科学,薪酬体系不健全。薪酬调整没有遵照相应的原则、标准,过于随意(采取“一支笔”政策,总裁同意就可以),很难做到公平。

(2)如果该公司计划引入宽带薪酬体系,则可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设计:

①理解企业战略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是依据企业总体战略而制定的,同时为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薪酬战略又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一种量化体现。因此在设计宽带薪酬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自身战略。

②整合岗位评价

岗位评价是宽带薪酬的基础,其目的在于确定企业内每个岗位的相对价值,以确保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由于大多数企业包含着性质多样的岗位类别,因此,企业应该着手开发符合其实际的岗位评价量表,用于岗位分类和分级。

③完善薪酬调查

企业的薪酬水平除了符合内部公平的原则,还应该满足外部公平的要求,以提高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所以,进行薪酬调查就显得很有必要。薪酬调查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了解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调查本地区的薪酬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对企业内部薪酬体系进行梳理。

④构建薪酬结构

企业根据内部岗位评价和外部薪酬调查的结果可以确定每一级薪酬的“带宽”,并设定每一级的上限和下限,即企业愿意支付的最高薪酬和最低薪酬。这需要注意两个指标,即每一级薪酬的浮动幅度和中点。中点由市场的薪酬水平和企业的薪酬策略决定,反映受到良好培训的员工在其工作达到规定标准时应该得到的薪酬。

a.确定宽带的数量。企业要确定使用多少个薪酬带,在这些薪酬等级之间通常有一个分界点。在每一个薪酬宽带对人员的技能、能力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b.确定宽带内的薪酬浮动范围。根据薪酬调查的数据及职位评价结果来确定每一个宽带的浮动范围以及级差,同时在每一个宽带中每个职能部门根据市场薪酬情况和岗位评价结果,确定不同的薪酬等级和水平。

c.宽带内横向岗位轮换。同一宽带中薪酬的增加与不同等级薪酬增加相似,在同一薪酬宽带中,建立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跨部门流动机制以增强组织的适应性,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做好任职资格及薪酬评级工作。宽带薪酬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由于企业在决定员工薪酬时有更大的自由,使用人力成本有可能大幅度上升。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在建立宽带薪酬体系的同时,还必须构建相应的任职资格体系,明确工资评级标准及办法,营造一种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

⑤加强控制调整

宽带薪酬的灵活性增强了企业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但这种特点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为灵活性中也潜藏了一些随意性,一旦问题爆发将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这就需要企业在宽带薪酬的实施过程中重视对细微环节的反馈,收集来自行业、市场、员工与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根据变化及时控制,采取合理措施化解危机。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简述劳动争议仲裁在申请与受理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相关规定。[2013年5月二级真题]

    (1)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申请仲裁,应依法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诉书,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诉书应当载明: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所。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对于不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向申请人作出书面说明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4)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1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5口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5)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①申请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②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③有具体的仲裁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④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和受理仲裁委员会的管辖;

    ⑤申请时间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

  • 简要说明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的编制审核程序。[2010年5月二级真题]

    企业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要以一定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保证为基础。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计划必须与企业的生产计划、技术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计划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保护预算涉及生产系统控制、技术创新、财务预算等各项工作。从财务的角度来讲,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的编制审核程序有:

    (1)企业最高决策部门决定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并应提前下达到中层和基层单位。

    (2)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职能部门根据企业总体目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目标,提出本单位的自编预算。

    (3)自编预算在部门内部协调平衡,上报企业预算委员会。

    (4)企业预算委员会经过审核、协调平衡,汇总成为企业全面预算,并应在预算期前下达相关部门执行。

    (5)编制费用预算。

    (6)编制直接人工预算。

    (7)根据企业管理费用预算表、制造费用预算表及产品制造成本预算表的相关预算项目对职业安全卫生预算进行审核。

  • 简述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包括: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即从企业组织体系上规定企业各类人员的劳动安全卫生责任,使各个层次的安全卫生责任与管理责任、生产责任统一起来。

    (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指企业在编制年度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以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和消除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的的技术措施计划的管理制度。其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劳动卫生措施,辅助性设施建设、改善措施以及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措施等。

    (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此项制度是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技术法制观念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是防止发生工伤事故的重要措施。

    (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此项制度是劳动部门、产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对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制度的实施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

    (5)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此项制度是对企业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潜伏于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以及生产、管理行为中的安全缺陷进行预防、报告和整改的规定。其要点为:①重大事故隐患分类;②重大事故隐患报告;③重大事故隐患预防与整改措施;④劳动行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完成情况的检查验收。

    (6)安全卫生认证制度。此项制度是通过对劳动安全卫生的各种制约因素是否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进行审查,并对符合要求者正式认可、允许进入生产过程的制度。其要点为:

    ①有关人员资格认证,如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认证;②有关单位、机构的劳动安全卫生资格认证,如矿山安全资格、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设计、制造单位的资格认证等;③与劳动安全卫生联系特别密切的物质技术产品的质量认证等。

    (7)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此项制度是国家制定的对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的报告、登记、调查、处理、统计和分析的规定。其目的是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采取预防措施,总结经验,追究事故责任,防止伤亡事故再度发生。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①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②伤亡事故报告;③伤亡事故调查;④伤亡事故处理。

    (8)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分为两类:①国家关于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生产特种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许可证颁发,质量检验检测的规定;②企业内部有关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的购置、发放、检查、修理、保存、使用的规定,包括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发放制度、检查修理制度、相关教育培训制度等。其目的是保证防护用品充分发挥对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的劳动保护作用。

    (9)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包括以下两类制度:①员工招聘健康检查。企业对拟招聘人员进行体检,一般岗位为常规体检,岗位对员工的健康有特定需要者应进行特定体检,以便决定是否招聘或从事某项特定工作岗位的需要;②企业员工的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以及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 集体争议与团体争议有何区别?

    集体劳动争议是指有共同争议理由,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10人以上的劳动争议。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根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别程序。

    团体劳动争议是指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因签订集体合同和履行集体合同所发生的争议。与一般的劳动争议相比,其特点包括:

    (1)争议主体的团体性一

    团体劳动争议的主体一方是企业,但另一方则是劳动者团体,而不是劳动者个人。

    (2)争议内容的特定性

    团体劳动争议的内容涉及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等事项,内容具有广泛性和整体性,而其他劳动争议只涉及劳动者个人。这一特点使团体劳动争议与集体劳动争议区别开来:集体劳动争议是争议一方的劳动者人数在10人以上且具有共同理由的劳动争议。因有共同理由,为简化争议处理程序,法律规定集体劳动争议劳动者应推举代表参加争议处理活动,其实质仍为个人劳动争议。

    (3)影响的广泛性

    团体劳动争议主体的团体性及内容的特定性,决定了团体劳动争议影响的广泛性。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极易导致矛盾的激化,发生罢工、游行、请愿或其他的激化矛盾的行为。

  • 简述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内容。[2011年5月二级真题]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机制。

    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资协议的期限;

    (2)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4)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

    (5)工资支付办法;

    (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8)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