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南京人”标签

南京人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盘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世代相传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③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许多南京市民反映,季建业主政期间,常年挖路扰民不断,好好的路挖得面目一新,南京人生活不堪其扰。
B:昂山素姬因为在没有政府允许的情况下让一名不速之客留宿而被控违反了软禁的限制。
C: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良莠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D:那些喜欢用夸大的或骇人听闻的言词来获得公众注意的人,是浮夸的、不踏实的、内心虚弱的人。
查看答案

中日钓鱼岛争端日益尖锐,国内民愤群起。大学生梁某是南京人,自小对日本十分痛恨,遂游说校内同学参加抗日游行示威,共召集学生人数几百人。梁某通过正当程序向有关部门申请并获准,但是梁某没有按规定的路线进行,率领几百人一直在日本使领馆外驻扎不服从解散命令,由于人数众多造成该地段交通堵塞,而且与领馆人员发生言语与肢体摩擦,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梁某系爱国行为,不构成犯罪

B.梁某的行为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C.梁某的行为构成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

D.所有参加者都构成犯罪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这对素不相识的异乡残疾夫妻,南京人表现出了博爱之都的博大爱心。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演唱会中,就有一百多人捐了52351元现金。
B:一些醉酒驾驶者表现出的狂态,实在令人发指,如不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情理难容。
C:山西省省长王君强调煤炭企业必须转型,好多的煤矿矿主也因此就要失业。现在的转型,就是逼上梁山,非走不可。不转不行,转不好也不行。
D:建国初期,英雄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因人成事,凭自己的力量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B: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青奥会的实践证明,对空气污染预先预测,提前采取应急措施,的确会对空气恶化起到缓解作用。
C:这一次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社会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谁又敢保证乞讨儿童这样的悲剧不会再次上演呢
D: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两家运营商竞争愈演愈烈,为抢占市场,击败对手,一家投入lO亿元用于奖励使用其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B: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青奥会的实践证明,对空气污染预先预测,提前采取应急措施,的确会对空气恶化起到缓解作用。
C:在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上,甘肃省去年的投资达到151亿元,实现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9万公里,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D: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续工作渐入常态,特别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续工作逐步正常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
B: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青奥会的实践证明,对空气污染预先预测,提前采取应急措施,的确会对空气恶化起到缓解作用。
C:近日南京军区用高仿真硅胶人像复原了1945年日军“受降仪式”现场。在复原场景中,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D:近年来,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的工业园区将污水排进腾格里沙漠深处。一些足球场大小的排污池,污秽不堪,气味刺鼻。专家透露,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查看答案
题目”给定材料:
材料1:
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规划的解释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狭义的城市规划概念。2005年,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广义的城市规划已经超越了对城市进行物质性规划的层面,是涉及了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
材料2:
梧桐树对于南京人意义深远。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国民政府在市区中山南路等地沿途栽种了2万颗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其后梧桐树栽种范围逐步扩大到市区其它地段,由此形成了南京市独有的梧桐文化。2011年3月,市区太平北路曾经枝叶繁茂的梧桐树树叶突然一下子被统统砍掉,只剩下准备移走的梧桐树干光秃秃地矗立在道路两边。一个月前,它们还如几公里外中山路两侧的同族那样高傲而挺拔,但如今已不见经年风华。因为在它们的根系下方,正在掘进着通向江北地铁3号线。这些梧桐树因为“妨碍”规划建设中的地铁工程,需要将它们移走或砍掉。城市规划者没有想到,这个决定遭到了南京市文化界、经济界和市民团体的强烈反对,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市民自发参与的护树运动。最终,主管部门停止了移树、砍树行为,并承诺优化。
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方案。这一幕与5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2006年4月,南京市为建设地铁2号线,将190棵民国时期的梧桐树移植到当地的苗圃内,结果招致市民强烈反对。在相关部门承诺保证背移植的树木存活率能达到80%后,部分打消了市民的疑虑。但其后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调查后发现,移栽后80%的梧桐树已经死亡。
材料3:
2011年编制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将南京城市性质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解放后南京一直是传统重工业产地。2010年数据显示,电子、石化、钢铁和汽车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3.1%,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石化、钢铁和点子产业。上世纪90年代,南京市有电子14所和东南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一度电子产业高度发达。目前电子产业在产值总量上仍然巨大,但作为南京最优势产业,现在已经被深圳等城市赶超。南京市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江苏省内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基本上都低于无锡和苏州,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服务业成为南京市产业规划重点发展的内容,其中房地产等投资的作用尤为明显,南京市依赖城建等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此,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认为:“南京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很高,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业,商业地产发达,当地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比重严重不匹配。”
材料4:
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选择重点规划发展长江以北的浦口地区,希望能够建成类似大武汉那样的跨江鼎立之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京人又寄望于把浦口建成“南京的浦东新区”。为了发展浦口,市政府将南京当时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放到了浦口,著名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纷纷在浦口建立校区,南京市政府曾用“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来形容这个跨越式发展规划,但这个蓝图远未如愿。浦口的规划已经变更多次,把江北发展成为南京的汉口或浦东却始终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有专家分析认为制约因素之一在于交通,在于过江通道。“跳跃式发展,过江通道不通,怎么发展?”以过江通道为例,南京市新建的大桥基本都是服务于过路车辆,且收费高昂。由于几乎不为市内车辆服务,阻碍了过江战略的顺利实施。上海浦东开发之初,政府下定狠心,杨浦大桥等路桥不收费,由政府买单,由此促进了浦东的快速发展。但南京一直没有这样做。
江北浦口开发迟滞之下,南京市提出新的发展蓝图,先后决定大力开发河西地区和城南。河西地区指秦淮河以西,由于河西离南京城区非常近,近年来,在南京主办全运会的拉动下,该地区发展颇为迅捷,主要是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今,河西地区住宅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2000年后,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江宁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配合,大专院校再次在江宁建立校区,一同获得规划部署的还有地铁等城市轨道网络。随着南京高铁站落户城南地区,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中心,市政府规划整合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目前建设已经启动。最新的政策显示,江北浦口地区将重新回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舞台,移建地铁3号线正是为了解决南北两个新城之间的联系。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的专家认为:“规划一般确定了,就要按照规划做事,但很多地区规划落实起来挺难。”据统计,从1981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市先后换了10任市长,很多在任市长任期都不长,平均3年一任,几乎每任市长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和重点发展思路。
材料5:
南京市的老城南地区凝聚着六朝、南唐以至明、清、民国各代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古都南京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古建筑专家黄老表示:“老南京以民居、园林为代表的粉墙青瓦、淡妆素裹的民间建筑,表现出交融激荡、和而不同的建筑风格特色。”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以老城南为代表的南京古老街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
截止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区已被改造;2006年,老城南的颜料坊、钓鱼台、船板巷、门东、安品街等5处历史街区纳入改造计划,涉及40多条历史街巷、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座古居院落;2009年,南京再次启动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老城南几片历史街区全部被列入“危改计划”,包括仅存的南捕厅、门东、门西和仓巷4处历史文化街区。截止2009年,剩余南京古城传统风貌片区仅占原老城总面积的2%;在安品街,以清代杨桂年故居为代表的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除后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南捕厅,以民国建筑王炳钧公馆为代表的老街区被拆除后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栋公寓”;在秦淮河西段,以清代北货果业公所为代表的五华里古河房被成片推平后用于建造仿古建筑群
2006年,16位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上书国务院,恳请立即停拆南京老城南,尤其反对市政府的“推平式”拆迁规划,要求保住南京的“根”。2009年4月底,29名专家学者两次联合上书呼吁保护老城南。老城南的原居民们心情也格外复杂。有急于搬走改善居住条件的,也有舍不得搬的。住在千章巷66岁的杨国顺,就称自己是典型的“穷家难舍”,打父辈开始就生活在这里,“住出感情来了”。针对保护老城南的呼声,有人主张,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这样城市用地增加了,文化风貌也能得到永久的留存。
在2011年6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南京属于开发强度应当小于20%的“优化开发区域”。按照南京463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计算,在2020年以前,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应当为927.6平方公里,而目前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接近这个数值,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屈指可数。
材料6:
2011年8月28日,厦门市有关部门宣布,厦门环东海域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最美丽生态海湾”,打造“海西未来迈阿密”。其中,规划建设的“迈阿密式酒店群”含13个酒店地块,有家庭式的休闲度假酒店,也有商务人士的高端酒店和度假俱乐部式酒店,更有临海别墅,几乎全为五星级。“下了游艇直达酒店。届时,游客将在厚度为50厘米、质地优良的漳州白沙的人工沙滩上徜徉。”人工沙滩是厦门市这几年开发旅游房产业的一大法宝。但沙子是天然形成的,人造沙滩不仅减弱原先湿地具有的净化水质能力,沙子更是屡屡流失。而补沙就得采砂,又是对其他地方环境的一种破坏。投资3亿人民币、2007年9月才投入使用的号称福建最大的人造沙滩观音山人造海滩,被2009年的台风“莲花”打回了原形——大量的海泥被送到这块人工建造的黄金沙滩上,整个沙滩变成了泥滩。
近年来,厦门一直通过围填海扩大城区面积,自然岸线保留不多,到处是人攻的岸线。曲折的岸线没有来,已变成平直;海湾没有了,变成了陆地。厦门原来是海岛城市,到现在却变成了海湾城市。“滩涂对厦门很重要。原先污染排到海里,都是滩涂降解。滩涂消失后,对水质净化影响很大。”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陈工程师说,厦门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多,但水质却一直没有改善,与填海带来的影响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受台风影响并不大,但随着围填海进程,许多原本可以作为台风来临时缓冲区域的滩涂等潮间带,已经完全被水泥路和一幢幢酒店和海景房所替代,一旦有大台风或海啸降临,不能不令人担忧。
材料7:
文昌路横贯扬州城,路边不时闪现一株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塔,“镇守”市中心的则是明朝文昌阁,而让这些古董给车流让路的念头,一次次被否决。坐在铺着光绪年间青砖的小院里,扬州“双东”街区老街坊吴德祥很开心,因为今年用上了抽水马桶。“按规划修了化粪池,资金由政府出三成,我掏七成,再也不用倒马桶了!”扬州市12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的每幢民居逐一修缮。目前,已有上千户古城民居完成了修缮,政府为之投入近10亿元。“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木香园主人徐鹏志说:“这几年,老城冒出了30多座私家园林。园主以中老年居多,他们多为工薪族,花十几万元,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虽仅几十平方米,也是享受精致扬州,传承精致扬州。”他认为,设施便利,环境精致,老城照样能吸引年轻人,“园主中就有30多
查看答案
1.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规划的解释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狭义的城市规划概念。2005年,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广义的城市规划巳经超越了对城市进行物质性规划的层面,是涉及了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
2.梧桐树对于南京人意义深远。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国民政府在市区中山南路等地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其后梧桐树栽种范围逐步扩大到市区其他地段,由此形成了南京市独有的梧桐文化。2011年3月,市区太平北路曾经枝叶繁茂的梧桐树树枝突然一下子被统统砍掉,只剩下准备被移走的梧桐树干光秃秃地矗立在道路两边。一个月前,它们还如几公里外中山路两侧的同族那样高傲而挺拔,但如今已不见经年风华。因为在它们的根系下方,正在掘进着通向江北的地铁3号线。这些梧桐树因为“妨碍”规划建设中的地铁工程,需要将它们移走或砍掉。城市规划者没有想到,这个决定遭到了南京市文化界、经济界和市民团体的强烈反对,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市民自发参与的护树运动。最终,主管部门停止了移树、砍树行为,并承诺优化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方案。这一幕与5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2006年4月,南京市为建设地铁2号线,将190棵民国时期的梧桐树移植到当地的苗圃内,结果遭致市民强烈反对。在相关部门承诺保证被移植的树木存活率能达到80%后,打消了市民的部分疑虑。但其后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调查后发现,移栽后80%的梧桐树巳经死亡。
3.2011年编制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将南京城市性质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一直是传统重工业产地。2010年数据显示,电子、石化、钢铁和汽车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3.1%,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石化、钢铁和电子产业。上世纪90年代,南京市有电子14所和东南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一度电子产业高度发达。目前电子产业在产值总量上仍然巨大,但作为南京最优势产业,现在已经被深圳等城市赶超。南京市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江苏省内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基本上都低于无锡和苏州,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服务业成为南京市产业规划重点发展的内容,其中房地产等投资的作用尤为明显,南京市依赖城建等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此,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认为南京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很高,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业,商业地产发达,当地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比重严重不匹配。”
4.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选择重点规划发展长江以北的浦口地区,希望能够建成类似大武汉那样的跨江鼎立之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京人又寄望于把浦口建成“南京的浦东新区”。为了发展浦口,市政府将南京当时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放到了浦口,著名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纷纷在浦口建立校区,南京市政府曾用“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来形容这个跨越式发展规划,但这个蓝图远未如愿。浦口的规划已经变更多次,把江北发展成为南京的汉口或浦东却始终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有专家分析认为制约因素之一在于交通,在于过江通道。“跳跃式发展,过江通道不通,怎么发展?”以过江通道为例,南京市新建的大桥基本都是服务于过路车辆,且收费高昂。由于几乎不为市内车辆服务,阻碍了过江战略的顺利实施。上海浦东开发之初,政府下定狠心,杨浦大桥等路桥不收费,由政府买单,由此促进了浦东的快速发展。但南京一直没有这样做。
江北浦口开发迟滞之下,南京市提出新的发展蓝图,先后决定大力开发河西地区和城南。河西地区指秦淮河以西,由于河西离南京城区非常近,近年来,在南京主办全运会的拉动下,该地区发展颇为迅捷,主要是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今,河西地区住宅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2000年后,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江宁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配合,大专院校再次在江宁建立校区,一同获得规划部署的还有地铁等城市轨道网络。随着南京高铁站落户城南地区,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中心,市政府规划整合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目前建设已经启动。最新的政策显示,江北浦口地区将重新回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舞台,移建地铁3号线正是为了解决南北两个新城之间的联系。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的专家认为:“一般规划确定了,就要按照规划做事,但很多地区的规划落实起来挺难。”据统计,从1981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市先后换了10任市长,很多任市长任期都不长,平均3年一任,几乎每任市长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和重点发展思路。
5.南京市的老城南地区凝聚着六朝、南唐以至明、清、民国各代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古都南京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古建筑专家黄老表示:“老南京以民居、园林为代表的粉墙青瓦、淡妆素裹的民间建筑,表现出交融激荡、和而不同的建筑风格特色。”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以老城南为代表的南京古老街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
截至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区已被改造;2006年,老城南的颜料坊、钓鱼台、船板巷、门东、安品街等5处历史街区纳人改造计划,涉及40多条历史街巷、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座古居院落;2009年,南京再次启动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老城南几片历史街区全部被列人“危改计划”,包括仅存的南捕厅、门东、门西和仓巷4处历史文化街区。截至2009年,剩余南京古城传统风貌片区仅占原老城总面积的2%;在安品街,以清代杨桂年故居为代表的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除后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南捕厅,以民国建筑王炳钧公馆为代表的老街区被拆除后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栋公寓”;在秦淮河西段,以清代北货果业公所为代表的五华里古河房被成片推平后用于建造仿古建筑群……
2006年,16位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上书国务院,恳请立即停拆南京老城南,尤其反对市政府的“推平式”拆迁规划,要求保住南京的“根”。2009年4月底,29名专家学者两次联合上书呼吁保护老城南。老城南的原居民们心情也格外复杂。有急于搬走改善居住条件的,也有舍不得搬的。住在千章巷66岁的杨国顺,就称自己是典型的“穷家难舍”,打父辈开始就生活在这里,“住出感情来了”。针对保护老城南的呼声,有人主张,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这样城市用地增加了,文化风貌也能得到永久的留存。
在2011年6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南京属于开发强度应当小于20%的“优化开发区域”。按照南京463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计算,在2020年以前,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应当为927.6平方公里,而目前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接近这个数值,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屈指可数。
6.2011年8月28日,厦门市有关部门宣布,厦门环东海域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最美丽生态海湾”,打造“海西未来迈阿密”。其中,规划建设的“迈阿密式酒店群”含13个酒店地块,有家庭式的休闲度假酒店,也有商务人士的高端酒店和度假倶乐部式酒店,更有临海别墅,几乎全为五星级。“下了游艇直达酒店。届时,游客将在厚度为50厘米、质地优良的漳州白沙的人工沙滩上徜徉。”人工沙滩是厦门市这几年开发旅游房产业的一大法宝。但沙子是天然形成的,人造沙滩不仅减弱了原先湿地具有的净化水质能力,沙子更是屡屡流失。而补沙就得采沙,又是对其他地方环境的一种破坏。投资3亿人民币、2007年9月才投人使用的号称福建最大的人造沙滩观音山人造海滩,被2009年的台风“莲花”打回了原形——大量的海泥被送到这块人工建造的黄金沙滩上,整个沙滩变成了泥滩。
近年来,厦门一直通过围填海扩大城区面积,自然岸线保留不多,到处是人工岸线。曲折的岸线没有了,已变成平直;海湾没有了,变成了陆地。厦门原来是海岛城市,到现在却变成了海湾城市。“滩涂对厦门很重要。原先污染排到海里,都是滩涂降解。滩涂消失后,对水质净化影响很大。”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陈工程师说,厦门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多,但水质却一直没有改善,与填海带来的影响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受台风影响并不大,但随着围填海进程,许多原本可以作为台风来临时缓冲区域的滩涂等潮间带,已经完全被水泥路和一幢幢酒店、海景房所替代,一旦有大台风或海啸降临,不能不令人担忧。
7.文昌路横贯扬州城,路边不时闪现一株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塔,“镇守”市中心的则是明朝文昌阁,而让这些古董给车流让路的念头,一次次被否决。坐在铺着光绪年间青砖的小院里,扬州“双东”街区老街坊吴德祥很开心,因为今年用上了抽水马桶。“按规划修了化粪池,资金由政府出三成,我掏七成,再也不用倒马桶了!”扬州市12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的每幢民居逐一修缮。目前,已有上千户古城民居完成了修缮,政府为之投入近10亿元。“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木香园主人徐鹏志说这几年,老城冒出了30多座私家园林。园主以中老年居多,他们多为工薪族,花十几万元,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虽仅几十平方米,也是享受精致扬州,传承精致扬州。”他认为,设施便利,环境精致,老城照样能吸引年轻人,“园主中就有30多岁的。”
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阮教授说,扬州古城历史格
查看答案
二、给定资料
  1.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规划的解释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狭义的城市规划概念。2005年,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广义的城市规划已经超越了对城市进行物质性规划的层面,是涉及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
  2.梧桐树对于南京人意义深远。l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国民政府在市区中山南路等地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其后梧桐树栽种范围逐步扩大到市区其他地段,由此形成了南京市独有的梧桐文化。2011年3月,市区太平北路曾经枝叶繁茂的梧桐树树叶突然一下子被统统砍掉,只剩下准备移走的梧桐树干光秃秃地矗立在道路两边。一个月前,它们还如几公里外中山路两侧的同族那样高傲而挺拔,但如今已不见经年风华。因为在它们的根系下方,正在掘进着通向江北的地铁3号线。这些梧桐树因为“妨碍”规划建设中的地铁工程,需要将它们移走或砍掉。城市规划者没有想到,这个决定遭到了南京市文化界、经济界和市民团体的强烈反对,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市民自发参与的护树运动。最终,主管部门停止了移树、砍树行为,并承诺优化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方案。这一幕与5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2006年4月,南京市为建设地铁2号线,将l90棵民国时期的梧桐树移植到当地的苗圃内,结果招致市民强烈反对。在相关部门承诺保证被移植的树木存活率达到80%后,打消了部分市民的疑虑。但其后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调查后发现,移栽后80%的梧桐树已经死亡。
  3.2011年编制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12020)》将南京城市性质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一直是传统重工业产地。2010年数据显示,电子、石化、钢铁和汽车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3.1%,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石化、钢铁和电子产业。上世纪90年代,南京市有电子14所和东南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一度电子产业高度发达。目前电子产业在产值总量上仍然巨大,但作为南京最优势产业,现在已经被深圳等城市赶超。南京市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江苏省内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基本上都低于无锡和苏州,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服务业成为南京市产业规划重点发展的内容,其中房地产等投资的作用尤为明显,南京市依赖城建等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此,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认为:“南京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很高,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业,商业地产发达,当地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比重严重不匹配。”
  4.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选择重点规划发展长江以北的浦口地区,希望能够建成类似大武汉那样的跨江鼎立之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京人又寄望于把浦口建成“南京的浦东新区”。为了发展浦口,市政府将南京当时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放到了浦口,著名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纷纷在浦口建立校区,南京市政府曾用“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来形容这个跨越式发展规划,但这个蓝图远未如愿。浦口的规划已经变更多次,把江北发展成为南京的汉口或浦东却始终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有专家分析认为制约因素之一在于交通,在于过江通道。“跳跃式发展,过江通道不通,怎么发展”以过江通道为例,南京市新建的大桥基本都是服务于过路车辆,且收费高昂。由于几乎不为市内车辆服务,阻碍了过江战略的顺利实施。上海浦东开发之初,政府下定狠心,杨浦大桥等路桥不收费,由政府买单,由此促进了浦东的快速发展。但南京一直没有这样做。
江北浦口开发迟滞之下,南京市提出新的发展蓝图,先后决定大力开发河西地区和城南。河西地区指秦淮河以西,由于河西离南京城区非常近,近年来,在南京主办全运会的拉动下,该地区发展颇为迅捷,主要是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今,河西地区住宅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2000年后,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江宁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配合,大专院校再次在江宁建立校区,一同获得规划部署的还有地铁等城市轨道网络。随着南京高铁站落户城南地区,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中心,市政府规划整合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目前建设已经启动。最新的政策显示,江北浦口地区将重新回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舞台,拟建地铁3号线正是为了解决南北两个新城之间的联系。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的专家认为:“规划一般确定了,就要按照规划做事,但很多地区规划落实起来挺难。”据统计,从1931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市先后换了10任市长,很多任市长任期都不长,平均3年一任,几乎每任市长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和重点发展思路。
  5.南京市的老城南地区凝聚着六朝、南唐以至明、清、民国各代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古都南京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古建筑专家黄老表示:“老南京以民居、园林为代表的粉墙青瓦、淡妆素裹的民间建筑,表现出交融激荡、和而不同的建筑风格特色。”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以老城南为代表的南京古老街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
截至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区已被改造;2006年,老城南的颜料坊、钓鱼台、船板巷、门东、安品街等S处历史街区纳入改造计划,涉及40多条历史街巷、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座古居院落;2009年,南京再次启动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老城南几片历史街区全部被列入“危改计划”,包括仅存的南捕厅、门东、门西和仓巷4处历史文化街区。截至2009年,剩余南京古城传统风貌片区仅占原老城总面积的2%;在安品街,以清代杨桂年故居为代表的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除后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南捕厅,以民国建筑王炳钧公馆为代表的老街区被拆除后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栋公寓”;在秦淮河西段,以清代北货果业公所为代表的五华里古河房被成片推平后用于建造仿古建筑群……
2006年,l6位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上书国务院,恳请立即停拆南京老城南,尤其反对市政府的“推平式”拆迁规划,要求保住南京的“根”。2009年4月底,29名专家学者两次联合上书呼吁保护老城南。老城南的原居民们心情也格外复杂。有急于搬走改善居住条件的,也有舍不得搬的。住在千章巷66岁的杨国顺,就称自己是典型的“穷家难舍”,打父辈开始就生活在这里,“住出感情来了”。针对保护老城南的呼声,有人主张,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这样城市用地增加了,文化风貌也能得到永久的留存。
  在2011年6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南京属于开发强度应当小于20%的“优化开发区域”。按照南京463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计算,在2020年以前,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应当为927.6平方公里,而目前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接近这个数值,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屈指可数。
  6.2011年8月28日,厦门市有关部门宣布,厦门环东海域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最美丽生态海湾”,打造“海西未来迈阿密”。其中,规划建设的“迈阿密式酒店群”含13个酒店地块,有家庭式的休闲度假酒店,也有商务人士的高端酒店和度假俱乐部式酒店,更有临海别墅,几乎全为五星级。“下了游艇直达酒店。届时,游客将在厚度为50厘米、质地优良的漳州白沙的人工沙滩上徜徉。”人工沙滩是厦门市这几年开发旅游房产业的一大法宝。但沙子是天然形成的,人造沙滩不仅减弱了原先湿地具有的净化水质能力,沙子更是屡屡流失。而补沙就得采沙,又是对其他地方环境的一种破坏。投资3亿人民币、2007年9月才投入使用的号称福建最大的人造沙滩观音山人造海滩,被2009年的台风“莲花”打回了原形——大量的海泥被送到这块人工建造的黄金沙滩上,整个沙滩变成了泥滩。
  近年来,厦门一直通过围填海扩大城区面积,自然岸线保留不多,到处是人工的岸线。曲折的岸线没有了,已变成平直;海湾没有了,变成了陆地。厦门原来是海岛城市,到现在却变成了海湾城市。“滩涂对厦门很重要。原先污染排到海里,都是滩涂降解。滩涂消失后,对水质净化影响很大。”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陈工程师说,厦门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多,但水质却一直没有改善,与填海带来的影响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受台风影响并不大,但随着围填海进程,许多原本可以作为台风来临时的缓冲区域的滩涂等潮间带,已经完全被水泥路和一幢幢酒店、海景房所替代,一旦有大台风或海啸降临,不能不令人担忧。
  7.文昌路横贯扬州城,路边不时闪现一株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塔,“镇守”市中心的则是明朝文昌阁,而让这些古董给车流让路的念头,一次次被否决。坐在铺着光绪年间青砖的小院里,扬州“双东”街区老街坊吴德祥很开心,因为今年用上了抽水马桶。“按规划修了化粪池,资金由政府出三成,我掏七成,再也不用倒马桶了!”扬州市对12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的每幢民居逐一修缮。目前,已有上千户古城民居完成了修缮,政府为之投入近10亿元。“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木香园主人徐鹏志说:“这几年,老城冒出了30多座私家园林。园主以中老年居多,他们多为工薪族,花十几万元,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虽仅几十平方米,也是享受精致扬州,传承精致扬州。”他认为,设施便利,环境精致,老城照样能吸引年轻人,“园主中就有30多岁的”。
  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阮教授说,扬州古城历史格局基本完整存留,这在全国110座历史文化
查看答案
给定资料
1.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规划的解释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狭义的城市规划概念。2005年,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广义的城市规划已经超越了对城市进行物质性规划的层面,是涉及了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
2.梧桐树对于南京人意义深远。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国民政府在市区中山南路等地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其后梧桐树栽种范围逐步扩大到市区其他地段,由此形成了南京市独有的梧桐文化。2011年3月,市区太平北路曾经枝叶繁茂的梧桐树树枝突然一下子被统统砍掉,只剩下准备被移走的梧桐树干光秃秃地矗立在道路两边。一个月前,它们还如几公里外中山路两侧的同族那样高傲而挺拔,但如今已不见经年风华。因为在它们的根系下方,正在掘进着通向江北的地铁3号线。这些梧桐树因为“妨碍”规划建设中的地铁工程,需要将它们移走或砍掉。城市规划者没有想到,这个决定遭到了南京市文化界、经济界和市民团体的强烈反对,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市民自发参与的护树运动。最终,主管部门停止了移树、砍树行为,并承诺优化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方案。这一幕与5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2006年4月,南京市为建设地铁2号线,将190棵民国时期的梧桐树移植到当地的苗圃内,结果遭致市民强烈反对。在相关部门承诺保证被移植的树木存活率能达到80%后,打消了市民的部分疑虑。但其后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调查后发现,移栽后80%的梧桐树已经死亡。
3.2011年编制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将南京城市性质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一直是传统重工业产地。2010年数据显示,电子、石化、钢铁和汽车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3.1%,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石化、钢铁和电子产业。上世纪90年代,南京市有电子14所和东南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一度电子产业高度发达。目前电子产业在产值总量上仍然巨大,但作为南京最优势产业,现在已经被深圳等城市赶超。南京市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江苏省内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基本上都低于无锡和苏州,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服务业成为南京市产业规划重点发展的内容,其中房地产等投资的作用尤为明显,南京市依赖城建等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此,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认为:“南京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很高,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业,商业地产发达,当地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比重严重不匹配。”
4.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选择重点规划发展长江以北的浦口地区,希望能够建成类似大武汉那样的跨江鼎立之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京人又寄望于把浦口建成“南京的浦东新区”。为了发展浦口,市政府将南京当时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放到了浦口,著名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纷纷在浦口建立校区,南京市政府曾用“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来形容这个跨越式发展规划,但这个蓝图远未如愿。浦口的规划已经变更多次,把江北发展成为南京的汉口或浦东却始终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有专家分析认为制约因素之一在于交通,在于过江通道。“跳跃式发展,过江通道不通,怎么发展?”以过江通道为例,南京市新建的大桥基本都是服务于过路车辆,且收费高昂。由于几乎不为市内车辆服务,阻碍了过江战略的顺利实施。上海浦东开发之初,政府下定狠心,杨浦大桥等路桥不收费,由政府买单,由此促进了浦东的快速发展。但南京一直没有这样做。
江北浦口开发迟滞之下,南京市提出新的发展蓝图,先后决定大力开发河西地区和城南。河西地区指秦淮河以西,由于河西离南京城区非常近,近年来,在南京主办全运会的拉动下,该地区发展颇为迅捷,主要是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今,河西地区住宅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2000年后,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江宁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配合,大专院校再次在江宁建立校区,一同获得规划部署的还有地铁等城市轨道网络。随着南京高铁站落户城南地区,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中心,市政府规划整合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目前建设已经启动。最新的政策显示,江北浦口地区将重新回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舞台,移建地铁3号线正是为了解决南北两个新城之间的联系。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的专家认为:“一般规划确定了,就要按照规划做事,但很多地区的规划落实起来挺难。”据统计,从1981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市先后换了10任市长,很多任市长任期都不长,平均3年一任,几乎每任市长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和重点发展思路。
5.南京市的老城南地区凝聚着六朝、南唐以至明、清、民国各代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古都南京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古建筑专家黄老表示:“老南京以民居、园林为代表的粉墙青瓦、淡妆素裹的民间建筑,表现出交融激荡、和而不同的建筑风格特色。”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以老城南为代表的南京古老街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
截至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区已被改造;2006年,老城南的颜料坊、钓鱼台、船板巷、门东、安品街等5处历史街区纳入改造计划,涉及40多条历史街巷、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座古居院落;2009年,南京再次启动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老城南几片历史街区全部被列入“危改计划”,包括仅存的南捕厅、门东、门西和仓巷4处历史文化街区。截至2009年,剩余南京古城传统风貌片区仅占原老城总面积的2%;在安品街,以清代杨桂年故居为代表的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除后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南捕厅,以民国建筑王炳钧公馆为代表的老街区被拆除后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栋公寓”;在秦淮河西段,以清代北货果业公所为代表的五华里古河房被成片推平后用于建造仿古建筑群……
2006年,16位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上书国务院,恳请立即停拆南京老城南,尤其反对市政府的“推平式”拆迁规划,要求保住南京的“根”。2009年4月底,29名专家学者两次联合上书呼吁保护老城南。老城南的原居民们心情也格外复杂。有急于搬走改善居住条件的,也有舍不得搬的。住在千章巷66岁的杨国顺,就称自己是典型的“穷家难舍”,打父辈开始就生活在这里,“住出感情来了”。针对保护老城南的呼声,有人主张,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这样城市用地增加了,文化风貌也能得到永久的留存。
在2011年6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南京属于开发强度应当小于20%的“优化开发区域”。按照南京463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计算,在2020年以前,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应当为927.6平方公里,而目前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接近这个数值,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屈指可数。
6.2011年8月28日,厦门市有关部门宣布,厦门环东海域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最美丽生态海湾”,打造“海西未来迈阿密”。其中,规划建设的“迈阿密式酒店群”含13个酒店地块,有家庭式的休闲度假酒店,也有商务人士的高端酒店和度假俱乐部式酒店,更有临海别墅,几乎全为五星级。“下了游艇直达酒店。届时,游客将在厚度为50厘米、质地优良的漳州白沙的人工沙滩上徜徉。”人工沙滩是厦门市这几年开发旅游房产业的一大法宝。但沙子是天然形成的,人造沙滩不仅减弱了原先湿地具有的净化水质能力,沙子更是屡屡流失。而补沙就得采沙,又是对其他地方环境的一种破坏。投资3亿人民币、2007年9月才投入使用的号称福建最大的人造沙滩观音山人造海滩,被2009年的台风“莲花”打回了原形——大量的海泥被送到这块人工建造的黄金沙滩上,整个沙滩变成了泥滩。
近年来,厦门一直通过围填海扩大城区面积,自然岸线保留不多,到处是人工岸线。曲折的岸线没有了,已变成平直;海湾没有了,变成了陆地。厦门原来是海岛城市,到现在却变成了海湾城市。“滩涂对厦门很重要。原先污染排到海里,都是滩涂降解。滩涂消失后,对水质净化影响很大。”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陈工程师说,厦门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多,但水质却一直没有改善,与填海带来的影响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受台风影响并不大,但随着围填海进程,许多原本可以作为台风来临时缓冲区域的滩涂等潮间带,已经完全被水泥路和一幢幢酒店、海景房所替代,一旦有大台风或海啸降临,不能不令人担忧。
7.文昌路横贯扬州城,路边不时闪现一株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塔,“镇守”市中心的则是明朝文昌阁,而让这些古董给车流让路的念头,一次次被否决。坐在铺着光绪年间青砖的小院里,扬州“双东”街区老街坊吴德祥很开心,因为今年用上了抽水马桶。“按规划修了化粪池,资金由政府出三成,我掏七成,再也不用倒马桶了!”扬州市12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的每幢民居逐一修缮。目前,已有上千户古城民居完成了修缮,政府为之投入近10亿元。“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木香园主人徐鹏志说:“这几年,老城冒出了30多座私家园林。园主以中老年居多,他们多为工薪族,花十几万元,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虽仅几十平方米,也是享受精致扬州,传承精致扬州。”他认为,设施便利,环境精致,老城照样能吸引年轻人,“园主中就有30多岁的。”
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阮教授说,扬州古城历史格局基本完整存留,这在全国11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极少
查看答案

砍树与保树之争以前,南京人有一种别的城市没有的骄傲,那就是南京的大树。1928年,在孙中山灵枢经过的码头都种上了从苏州、杭州精选的英国梧桐和雪松。几十年过后,东郊大树冲天20米,一到夏天,便形成壮观的绿色隧道。但是随着南京汽车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原来显得非常宽阔的民国大道不够用了。1993年先将中山南路的四排大树砍成两排,使得快车道向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扩张。1994年中央路与中山北路的日排大树也被砍掉两排,快车道得以抢占人行道增宽至六车道。为了沪宁高速公路从中山门进城,南京东郊被迫砍去了城门口的大树,从中山东路至中山陵的百年绿树陵道被硬生生中断。至此,南京1万多棵大树被砍去了3000多棵。绿色隧道大多消失了。在20世纪90年代南京绿化条例出台前,各区自行砍树是常事,而且是大面积的,除了1928年栽的那些民国大树,其余各树只要挡住大厦就可能死于非命。2000年9月,玄武湖边20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被私自砍去,理由是影响顾客看湖的视线,实则是挡了“太阳官”的视线。第一次让玄武湖封闭的环绿带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在砍树问题上,南京的官员与学者、老百姓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在街道绿色一片片消失的时候,一些百姓在太平南路打起了横幅,反对砍树。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着一棵棵倒下去的老树暗暗落泪。而几乎每一次砍树都有众多学者反对,当民国大树最多最阔的中山东路要砍树时,学者们终于忍不住了,联名上书建设部。建设部派专员调查,对有关领导点名批评。最后,市政府与学者达成妥协,原定砍四排的树砍两排,约20O棵大树留了下来。修筑沪宁高速公路时,政府与专家有不同看法。当时绝大多数专家反对将沪宁高速公路直接引到中山门,环城公路的功能正是将高速公路的车流从环线上分流与截流掉,避免车的洪流直冲市中心。而一些市领导的意见却是“上海人穿了皮鞋进来,我们不能让他们换草鞋进城”,结果沪宁高速路快速干道从中山门沿中山东路直冲市中心新街口,每天增加2万~4万辆车,又不得不扩路,从而导致中山陵陵道与中山东路的大树被砍。1999年7月27日,有市民向东南大学建筑系黄维康教授等举报有人在瞻园路上砍树,这些老树共17棵,位于太平天国府,与历史景观交相辉映,为了扩成29米的大道,不得不砍。教授们据理力争。但7月28日晚,教授们被市规划局一位副局长告知:“我这个树是砍定了,南京树多得很。”一位市领导提出,南京道路宽窄不一,一定要“统一规格”。大路一定要40米以上,小路20米以上,凡是妨碍路的树就要砍掉。眼看大树不存,专家们坐不住了。黄维康等八住教授连夜行动,向《人民日报·华东版》记者发表签名书。几乎在同时,已有几棵大树被砍倒。紧急关头,8月2日《人民日报·华东版》登出《这些老树不该砍》的文章。第二天,周学柏副市长批示“保留老树,至于影响到拓宽道路的宽窄问题,留待后人解决”。大树终于留下了。结合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回答:(1)为什么要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

查看答案

二、给定资料  1.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规划的解释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狭义的城市规划概念。2005年,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广义的城市规划已经超越了对城市进行物质性规划的层面,是涉及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  2.梧桐树对于南京人意义深远。l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国民政府在市区中山南路等地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其后梧桐树栽种范围逐步扩大到市区其他地段,由此形成了南京市独有的梧桐文化。2011年3月,市区太平北路曾经枝叶繁茂的梧桐树树叶突然一下子被统统砍掉,只剩下准备移走的梧桐树干光秃秃地矗立在道路两边。一个月前,它们还如几公里外中山路两侧的同族那样高傲而挺拔,但如今已不见经年风华。因为在它们的根系下方,正在掘进着通向江北的地铁3号线。这些梧桐树因为“妨碍”规划建设中的地铁工程,需要将它们移走或砍掉。城市规划者没有想到,这个决定遭到了南京市文化界、经济界和市民团体的强烈反对,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市民自发参与的护树运动。最终,主管部门停止了移树、砍树行为,并承诺优化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方案。这一幕与5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2006年4月,南京市为建设地铁2号线,将l90棵民国时期的梧桐树移植到当地的苗圃内,结果招致市民强烈反对。在相关部门承诺保证被移植的树木存活率达到80%后,打消了部分市民的疑虑。但其后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调查后发现,移栽后80%的梧桐树已经死亡。  3.2011年编制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12020)》将南京城市性质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一直是传统重工业产地。2010年数据显示,电子、石化、钢铁和汽车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3.1%,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石化、钢铁和电子产业。上世纪90年代,南京市有电子14所和东南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一度电子产业高度发达。目前电子产业在产值总量上仍然巨大,但作为南京最优势产业,现在已经被深圳等城市赶超。南京市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江苏省内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基本上都低于无锡和苏州,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服务业成为南京市产业规划重点发展的内容,其中房地产等投资的作用尤为明显,南京市依赖城建等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此,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认为:“南京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很高,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业,商业地产发达,当地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比重严重不匹配。”  4.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选择重点规划发展长江以北的浦口地区,希望能够建成类似大武汉那样的跨江鼎立之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京人又寄望于把浦口建成“南京的浦东新区”。为了发展浦口,市政府将南京当时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放到了浦口,著名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纷纷在浦口建立校区,南京市政府曾用“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来形容这个跨越式发展规划,但这个蓝图远未如愿。浦口的规划已经变更多次,把江北发展成为南京的汉口或浦东却始终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有专家分析认为制约因素之一在于交通,在于过江通道。“跳跃式发展,过江通道不通,怎么发展”以过江通道为例,南京市新建的大桥基本都是服务于过路车辆,且收费高昂。由于几乎不为市内车辆服务,阻碍了过江战略的顺利实施。上海浦东开发之初,政府下定狠心,杨浦大桥等路桥不收费,由政府买单,由此促进了浦东的快速发展。但南京一直没有这样做。江北浦口开发迟滞之下,南京市提出新的发展蓝图,先后决定大力开发河西地区和城南。河西地区指秦淮河以西,由于河西离南京城区非常近,近年来,在南京主办全运会的拉动下,该地区发展颇为迅捷,主要是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今,河西地区住宅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2000年后,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江宁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配合,大专院校再次在江宁建立校区,一同获得规划部署的还有地铁等城市轨道网络。随着南京高铁站落户城南地区,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中心,市政府规划整合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目前建设已经启动。最新的政策显示,江北浦口地区将重新回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舞台,拟建地铁3号线正是为了解决南北两个新城之间的联系。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的专家认为:“规划一般确定了,就要按照规划做事,但很多地区规划落实起来挺难。”据统计,从1931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市先后换了10任市长,很多任市长任期都不长,平均3年一任,几乎每任市长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和重点发展思路。  5.南京市的老城南地区凝聚着六朝、南唐以至明、清、民国各代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古都南京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古建筑专家黄老表示:“老南京以民居、园林为代表的粉墙青瓦、淡妆素裹的民间建筑,表现出交融激荡、和而不同的建筑风格特色。”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以老城南为代表的南京古老街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截至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区已被改造;2006年,老城南的颜料坊、钓鱼台、船板巷、门东、安品街等S处历史街区纳入改造计划,涉及40多条历史街巷、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座古居院落;2009年,南京再次启动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老城南几片历史街区全部被列入“危改计划”,包括仅存的南捕厅、门东、门西和仓巷4处历史文化街区。截至2009年,剩余南京古城传统风貌片区仅占原老城总面积的2%;在安品街,以清代杨桂年故居为代表的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除后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南捕厅,以民国建筑王炳钧公馆为代表的老街区被拆除后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栋公寓”;在秦淮河西段,以清代北货果业公所为代表的五华里古河房被成片推平后用于建造仿古建筑群……2006年,l6位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上书国务院,恳请立即停拆南京老城南,尤其反对市政府的“推平式”拆迁规划,要求保住南京的“根”。2009年4月底,29名专家学者两次联合上书呼吁保护老城南。老城南的原居民们心情也格外复杂。有急于搬走改善居住条件的,也有舍不得搬的。住在千章巷66岁的杨国顺,就称自己是典型的“穷家难舍”,打父辈开始就生活在这里,“住出感情来了”。针对保护老城南的呼声,有人主张,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这样城市用地增加了,文化风貌也能得到永久的留存。  在2011年6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南京属于开发强度应当小于20%的“优化开发区域”。按照南京463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计算,在2020年以前,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应当为927.6平方公里,而目前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接近这个数值,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屈指可数。  6.2011年8月28日,厦门市有关部门宣布,厦门环东海域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最美丽生态海湾”,打造“海西未来迈阿密”。其中,规划建设的“迈阿密式酒店群”含13个酒店地块,有家庭式的休闲度假酒店,也有商务人士的高端酒店和度假俱乐部式酒店,更有临海别墅,几乎全为五星级。“下了游艇直达酒店。届时,游客将在厚度为50厘米、质地优良的漳州白沙的人工沙滩上徜徉。”人工沙滩是厦门市这几年开发旅游房产业的一大法宝。但沙子是天然形成的,人造沙滩不仅减弱了原先湿地具有的净化水质能力,沙子更是屡屡流失。而补沙就得采沙,又是对其他地方环境的一种破坏。投资3亿人民币、2007年9月才投入使用的号称福建最大的人造沙滩观音山人造海滩,被2009年的台风“莲花”打回了原形——大量的海泥被送到这块人工建造的黄金沙滩上,整个沙滩变成了泥滩。  近年来,厦门一直通过围填海扩大城区面积,自然岸线保留不多,到处是人工的岸线。曲折的岸线没有了,已变成平直;海湾没有了,变成了陆地。厦门原来是海岛城市,到现在却变成了海湾城市。“滩涂对厦门很重要。原先污染排到海里,都是滩涂降解。滩涂消失后,对水质净化影响很大。”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陈工程师说,厦门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多,但水质却一直没有改善,与填海带来的影响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受台风影响并不大,但随着围填海进程,许多原本可以作为台风来临时的缓冲区域的滩涂等潮间带,已经完全被水泥路和一幢幢酒店、海景房所替代,一旦有大台风或海啸降临,不能不令人担忧。  7.文昌路横贯扬州城,路边不时闪现一株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塔,“镇守”市中心的则是明朝文昌阁,而让这些古董给车流让路的念头,一次次被否决。坐在铺着光绪年间青砖的小院里,扬州“双东”街区老街坊吴德祥很开心,因为今年用上了抽水马桶。“按规划修了化粪池,资金由政府出三成,我掏七成,再也不用倒马桶了!”扬州市对12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的每幢民居逐一修缮。目前,已有上千户古城民居完成了修缮,政府为之投入近10亿元。“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木香园主人徐鹏志说:“这几年,老城冒出了30多座私家园林。园主以中老年居多,他们多为工薪族,花十几万元,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虽仅几十平方米,也是享受精致扬州,传承精致扬州。”他认为,设施便利,环境精致,老城照样能吸引年轻人,“园主中就有30多岁的”。  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阮教授说,扬州古城历史格局基本完整存留,这在全国11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极少见。2000年,扬州确立了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在实践中摸索、积累了很多古城建设的经验,

查看答案

给定资料1.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规划的解释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狭义的城市规划概念。2005年,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广义的城市规划已经超越了对城市进行物质性规划的层面,是涉及了城市空间、物质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产业经济、公众权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和总体性规划。2.梧桐树对于南京人意义深远。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国民政府在市区中山南路等地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其后梧桐树栽种范围逐步扩大到市区其他地段,由此形成了南京市独有的梧桐文化。2011年3月,市区太平北路曾经枝叶繁茂的梧桐树树枝突然一下子被统统砍掉,只剩下准备被移走的梧桐树干光秃秃地矗立在道路两边。一个月前,它们还如几公里外中山路两侧的同族那样高傲而挺拔,但如今已不见经年风华。因为在它们的根系下方,正在掘进着通向江北的地铁3号线。这些梧桐树因为“妨碍”规划建设中的地铁工程,需要将它们移走或砍掉。城市规划者没有想到,这个决定遭到了南京市文化界、经济界和市民团体的强烈反对,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市民自发参与的护树运动。最终,主管部门停止了移树、砍树行为,并承诺优化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方案。这一幕与5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2006年4月,南京市为建设地铁2号线,将190棵民国时期的梧桐树移植到当地的苗圃内,结果遭致市民强烈反对。在相关部门承诺保证被移植的树木存活率能达到80%后,打消了市民的部分疑虑。但其后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调查后发现,移栽后80%的梧桐树已经死亡。3.2011年编制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将南京城市性质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一直是传统重工业产地。2010年数据显示,电子、石化、钢铁和汽车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2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3.1%,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石化、钢铁和电子产业。上世纪90年代,南京市有电子14所和东南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一度电子产业高度发达。目前电子产业在产值总量上仍然巨大,但作为南京最优势产业,现在已经被深圳等城市赶超。南京市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江苏省内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基本上都低于无锡和苏州,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服务业成为南京市产业规划重点发展的内容,其中房地产等投资的作用尤为明显,南京市依赖城建等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突出。对此,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认为:“南京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很高,房地产行业属于服务业,商业地产发达,当地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比重严重不匹配。”4.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选择重点规划发展长江以北的浦口地区,希望能够建成类似大武汉那样的跨江鼎立之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南京人又寄望于把浦口建成“南京的浦东新区”。为了发展浦口,市政府将南京当时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放到了浦口,著名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纷纷在浦口建立校区,南京市政府曾用“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来形容这个跨越式发展规划,但这个蓝图远未如愿。浦口的规划已经变更多次,把江北发展成为南京的汉口或浦东却始终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有专家分析认为制约因素之一在于交通,在于过江通道。“跳跃式发展,过江通道不通,怎么发展?”以过江通道为例,南京市新建的大桥基本都是服务于过路车辆,且收费高昂。由于几乎不为市内车辆服务,阻碍了过江战略的顺利实施。上海浦东开发之初,政府下定狠心,杨浦大桥等路桥不收费,由政府买单,由此促进了浦东的快速发展。但南京一直没有这样做。江北浦口开发迟滞之下,南京市提出新的发展蓝图,先后决定大力开发河西地区和城南。河西地区指秦淮河以西,由于河西离南京城区非常近,近年来,在南京主办全运会的拉动下,该地区发展颇为迅捷,主要是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今,河西地区住宅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2000年后,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江宁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配合,大专院校再次在江宁建立校区,一同获得规划部署的还有地铁等城市轨道网络。随着南京高铁站落户城南地区,以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为中心,市政府规划整合总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目前建设已经启动。最新的政策显示,江北浦口地区将重新回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舞台,移建地铁3号线正是为了解决南北两个新城之间的联系。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的专家认为:“一般规划确定了,就要按照规划做事,但很多地区的规划落实起来挺难。”据统计,从1981年到2011年,30年间南京市先后换了10任市长,很多任市长任期都不长,平均3年一任,几乎每任市长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和重点发展思路。5.南京市的老城南地区凝聚着六朝、南唐以至明、清、民国各代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古都南京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古建筑专家黄老表示:“老南京以民居、园林为代表的粉墙青瓦、淡妆素裹的民间建筑,表现出交融激荡、和而不同的建筑风格特色。”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以老城南为代表的南京古老街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截至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区已被改造;2006年,老城南的颜料坊、钓鱼台、船板巷、门东、安品街等5处历史街区纳入改造计划,涉及40多条历史街巷、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座古居院落;2009年,南京再次启动大规模危旧房改造,老城南几片历史街区全部被列入“危改计划”,包括仅存的南捕厅、门东、门西和仓巷4处历史文化街区。截至2009年,剩余南京古城传统风貌片区仅占原老城总面积的2%;在安品街,以清代杨桂年故居为代表的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除后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南捕厅,以民国建筑王炳钧公馆为代表的老街区被拆除后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栋公寓”;在秦淮河西段,以清代北货果业公所为代表的五华里古河房被成片推平后用于建造仿古建筑群……2006年,16位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上书国务院,恳请立即停拆南京老城南,尤其反对市政府的“推平式”拆迁规划,要求保住南京的“根”。2009年4月底,29名专家学者两次联合上书呼吁保护老城南。老城南的原居民们心情也格外复杂。有急于搬走改善居住条件的,也有舍不得搬的。住在千章巷66岁的杨国顺,就称自己是典型的“穷家难舍”,打父辈开始就生活在这里,“住出感情来了”。针对保护老城南的呼声,有人主张,老城南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照片、影像保留,可以到图书馆、博物馆去寻找、去体验,这样城市用地增加了,文化风貌也能得到永久的留存。在2011年6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南京属于开发强度应当小于20%的“优化开发区域”。按照南京463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计算,在2020年以前,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应当为927.6平方公里,而目前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接近这个数值,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屈指可数。6.2011年8月28日,厦门市有关部门宣布,厦门环东海域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最美丽生态海湾”,打造“海西未来迈阿密”。其中,规划建设的“迈阿密式酒店群”含13个酒店地块,有家庭式的休闲度假酒店,也有商务人士的高端酒店和度假俱乐部式酒店,更有临海别墅,几乎全为五星级。“下了游艇直达酒店。届时,游客将在厚度为50厘米、质地优良的漳州白沙的人工沙滩上徜徉。”人工沙滩是厦门市这几年开发旅游房产业的一大法宝。但沙子是天然形成的,人造沙滩不仅减弱了原先湿地具有的净化水质能力,沙子更是屡屡流失。而补沙就得采沙,又是对其他地方环境的一种破坏。投资3亿人民币、2007年9月才投入使用的号称福建最大的人造沙滩观音山人造海滩,被2009年的台风“莲花”打回了原形——大量的海泥被送到这块人工建造的黄金沙滩上,整个沙滩变成了泥滩。近年来,厦门一直通过围填海扩大城区面积,自然岸线保留不多,到处是人工岸线。曲折的岸线没有了,已变成平直;海湾没有了,变成了陆地。厦门原来是海岛城市,到现在却变成了海湾城市。“滩涂对厦门很重要。原先污染排到海里,都是滩涂降解。滩涂消失后,对水质净化影响很大。”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陈工程师说,厦门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多,但水质却一直没有改善,与填海带来的影响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前,厦门受台风影响并不大,但随着围填海进程,许多原本可以作为台风来临时缓冲区域的滩涂等潮间带,已经完全被水泥路和一幢幢酒店、海景房所替代,一旦有大台风或海啸降临,不能不令人担忧。7.文昌路横贯扬州城,路边不时闪现一株古树、一口古井、一座古塔,“镇守”市中心的则是明朝文昌阁,而让这些古董给车流让路的念头,一次次被否决。坐在铺着光绪年间青砖的小院里,扬州“双东”街区老街坊吴德祥很开心,因为今年用上了抽水马桶。“按规划修了化粪池,资金由政府出三成,我掏七成,再也不用倒马桶了!”扬州市12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的每幢民居逐一修缮。目前,已有上千户古城民居完成了修缮,政府为之投入近10亿元。“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木香园主人徐鹏志说:“这几年,老城冒出了30多座私家园林。园主以中老年居多,他们多为工薪族,花十几万元,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虽仅几十平方米,也是享受精致扬州,传承精致扬州。”他认为,设施便利,环境精致,老城照样能吸引年轻人,“园主中就有30多岁的。”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阮教授说,扬州古城历史格局基本完整存留,这在全国11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极少见。2000年,扬州确立了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很多古城建设的经验,比如整治历史街区,只“补牙”(修缮危房)

查看答案
材料全屏

                                                                           砍树与保树之争

   以前,南京人有一种别的城市没有的骄做,那就是南京的大树。1928年,在孙中山灵柩经过的码头都种上了从苏州、杭州精选的英国梧桐和雪松。几十年过后,东郊大树冲天20米,一到夏天,便形成壮观的绿色隧道。

但是随着南京汽车量以每年15%递增,原来显得非常宽阔的民国大道不够用了。1993年先将中山南路的四排大树砍成两排,使得快车道向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扩张。1994年中央路与中山北路的四排大树也被砍掉两排,快车道得以抢占人行道增宽至六车道。

   为了沪宁高速公路从中山门进城,南京东郊被迫砍去了城门口的大树,从中山东路至中山陵的百年绿树陵道被硬生生中断。至此,南京1万多棵大树被砍去了3000多棵。

   绿色隧道大多消失了。

   在20世纪90年代南京绿化条例出台前,各区自行砍树是常事,而且是大面积的,除了1928年栽的那些民国大树,其余各树只要挡住大厦就可能死于非命。2000年9月,玄武湖边20棵枝靠叶茂的大树被私自砍去,理由是影响顾客看湖的视线,实则是挡了“太阳宫”的视线。第一次让玄武湖封闭的环绿带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在砍树问题上,南京的官员与学者、老百姓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在街道绿色一片片消失的时候,一些百娃在太平南路打起了横幅,反对砍树。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着一棵棵倒下去的老树暗暗落泪。

   而几乎每一次砍树都有众多学者反对,当民国大树最多最阔的中山东路要砍树时,学者们终于忍不住了,联名上书建设部。建设部派专员调查,对有关领导点名批评。最后,市政府与学者达成妥协,原定砍四排的树砍两排,约200棵大树留了下来。

修筑沪宁高速公路时,政府与专家有不同看法。当时绝大多数专家反对将沪宁高速公路直接引到中山门,环城公路的功能正是将高速公路的车流从环线上分流与截流掉,避免车的洪流直冲市中心。而一些市领导的意见却是“上海人穿了皮鞋进来,我们不能让他们换草鞋进城”,结果沪宁高速路快速干道从中山门沿中山东路直冲市中心新街口,每天增加2万~4万辆车,又不得不扩路,从而导致中山陵陵道与中山东路的大树被砍。

   1999年7月27日,有市民向东南大学建筑系黄维康教授等举报有人在瞻园路上砍树,这些老树共17棵,位于太平天国府,与历史景观交相辉映,为了扩成29米大道,不得不砍。教授们据理力争。但7月28日晚,教授们被市规划局一位副局长告知:“我这个树是砍定了,南京树多得很。”一位市领导提出,南京道路宽窄不一,一定要“统一规格”。大路一定要40米以上,小路20米以上,凡是妨碍路的树就要砍掉。

   眼看大树不存,专家们坐不住了。黄维康等八位教授连夜行动,向《人民日报.华东版》记者发表签名书。

   几乎在同时,已有一棵大树被砍到。紧急关头,8月2日《人民日报.华东版》登出《这些老树不该砍》的文章。第二天,周学柏副市长批示“保留老树,至于影响拓宽道路的宽窄问题,留待后人解决。”

   大树终于留下了。

21

【简答】

(1)为什么要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2)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在本案例中是怎样体现的?

查看答案

砍树与保树之争以前,南京人有一种别的城市没有的骄傲,那就是南京的大树。1928年,在孙中山灵柩经过的码头都种上了从苏州、杭州精选的英国梧桐和雪松。几十年过后,东郊大树冲天20米,一到夏天,便形成壮观的绿色隧道。但是随着南京汽车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原来显得非常宽阔的民国大道不够用了。1993年先将中山南路的四排大树砍成两排,使得快车道向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扩张。1994年中央路与中山北路的四排大树也被砍掉两排,快车道得以抢占人行道增宽至六车道。为了沪宁高速公路从中山门进城,南京东郊被迫砍去了城门口的大树,从中山东路至中山陵的百年绿树陵道被硬生生中断。至此,南京1万多棵大树被砍去了3000多棵。绿色隧道大多消失了。在20世纪90年代南京绿化条例出台前,各区自行砍树是常事,而且是大面积的,除了1928年栽的那些民国大树,其余各树只要挡住大厦就可能死于非命。2000年9月,玄武湖20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被私自砍去,理由是影响顾客看湖的视线,实则是挡了“太阳宫”的视线,第一次让玄武湖封闭的环绿带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在砍树问题上,南京的官员与学者、老百姓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在街道绿色一片片消失的时候,一些百姓在太平南路打起了横幅,反对砍树。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着一棵棵倒下去的老树暗暗落泪。而几乎每一次砍树都有众多学者反对,当民国大树最多最阔的中山东路要砍树时,学者们终于忍不住了,联名上书建设部。建设部派专员调查,对有关领导点名批评。最后,市政府与学者达成妥协,原定砍四排的树砍两排,约200棵大树留了下来。

修筑沪宁高速公路时,政府与专家有不同看法。当时绝大多数专家反对将沪宁高速公路直接引到中山门,环城公路的功能正是将高速公路的车流从环线上分流与截流掉,避免车的洪流直冲市中心。而一些市领导的意见却是“上海人穿了皮鞋进来,我们不能让他们换草鞋进城”,结果沪宁高速路快速干道从中山门沿中山东路直冲市中心新街口,每天增加2万~4万辆车,又不得不扩路,从而导致中山陵陵道与中山东路的大树被砍。1999年7月27日,有市民向东南大学建筑系黄维康教授等举报有人在瞻园路上砍树,这些老树共17棵,位于太平天国府,与历史景观交相辉映,为了扩成29米的大道,不得不砍。教授们据理力争。但7月28日晚,教授们被市规划局一位副局长告知:“我这个树是砍定了,南京树多得很。”一位市领导提出,南京道路宽窄不一,一定要“统一规格”。大路一定要40米以上,小路20米以上,凡是妨碍路的树就要砍掉。眼看大树不存,专家们坐不住了。黄维康等八位教授连夜行动,向《人民日报.华东版》记者发表签名书。几乎在同时,已有几棵大树被砍倒。紧急关头,8月2日《人民日报。华东版)登出《这些老树不该砍》的文章。第二天,周学柏副市长批示“保留老树,至于影响到拓宽道路的宽窄问题,留待后人解决”。大树终于留下了。

结合案例,请回答

(1)为什么要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

(2)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在本案例中是怎样体现的?

查看答案
砍树与保树之争以前,南京人有一种别的城市没有的骄傲,那就是南京的大树。1928年,在孙中山灵柩经过的码头都种上了从苏州、杭州精选的英国梧桐和雪松。几十年过后,东郊大树冲天20米,一到夏天,便形成壮观的绿色隧道。但是随着南京汽车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原来显得非常宽阔的民国大道不够用了。1993年先将中山南路的四排大树砍成两排,使得快车道向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扩张。1994年中央路与中山北路的四排大树也被砍掉两排,快车道得以抢占人行道增宽至六车道。为了沪宁高速公路从中山门进城,南京东郊被迫砍去了城门口的大树,从中山东路至中山陵的百年绿树陵道被硬生生中断。至此,南京1万多棵大树被砍去了3000多棵。绿色隧道大多消失了。在20世纪90年代南京绿化条例出台前,各区自行砍树是常事,而且是大面积的,除了1928年栽的那些民国大树,其余各树只要挡住大厦就可能死于非命。2000年9月,玄武湖边20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被私自砍去,理由是影响顾客看湖的视线,实则是挡了“太阳宫”的视线。第一次让玄武湖封闭的环绿带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在砍树问题上,南京的官员与学者、老百姓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在街道绿色一片片消失的时候,一些百姓在太平南路打起了横幅,反对砍树。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着一棵棵倒下去的老树暗暗落泪。而几乎每一次砍树都有众多学者反对,当民国大树最多最阔的中山东路要砍树时,学者们终于忍不住了,联名上书建设部。建设部派专员调查,对有关领导点名批评。最后,市政府与学者达成妥协,原定砍四排的树砍两排,约200棵大树留了下来。修筑沪宁高速公路时,政府与专家有不同看法。当时绝大多.数专家反对将沪宁高速公路直接引到中山门,环城公路的功能正是将高速公路的车流从环线上分流与截流掉,避免车的洪流直冲市中心。而一些市领导的意见却是“上海人穿了皮鞋进来,我们不能让他们换草鞋进城”,结果沪宁高速路快速干道从中山门沿中山东路直冲市中心新街口,每天增加2万~4万辆车,又不得不扩路,从而导致中山陵陵道与中山东路的大树被砍。1999年7月27日,有市民向东南大学建筑系黄维康教授等举报有人在瞻园路上砍树,这些老树共17棵,位于太平天国府,与历史景观交相辉映,为了扩成29米的大道,不得不砍。教授们据理力争。但7月28日晚,教授们被市规划局一位副局长告知:“我这个树是砍定了,南京树多得很。”一位市领导提出,南京道路宽窄不一,一定要“统一规格”。大路一定要40米以上,小路20米以上,凡是妨碍路的树就要砍掉。眼看大树不存,专家们坐不住了。黄维康等八位教授连夜行动,向《人民日报•华东版》记者发表签名书。几乎在同时,已有几棵大树被砍倒。紧急关头,8月2日《人民日报•华东版》登出《这些老树不该砍》的文章。第二天,周学柏副市长批示“保留老树,至于影响到拓宽道路的宽窄问题,留待后人解决”。大树终于留下了。结合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回答:(1)为什么要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2)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在本案例中是怎样体现的?
查看答案
给定资料1.2013年7月,在颐和园散步的曹先生看到,十七孔桥附近十多名男性游客同时面对颐和园外墙小便,引得外国游客边摇头边拍照,曹先生将此情景拍下,并发微博批评这些游客的不雅行为。昨日,颐和园管理处回应称,颐和园内共有150余处公厕,布局合理,如此多游客当众小便,属不文明行为。人有三急,活人当然不能被尿憋死。在上述事件中,一人尿急也就罢了,“巧”的是十几个人同时憋不住。如果没有厕所也就罢了,可颐和园里明明有公厕150多处,且分布合理。一人找不到厕所也就罢了,可十几个人都不去找厕所,践行“只要不抬头,遍地是茅楼”的想法,选择当众小便,那真是一道丑陋的风景。午后的西湖,微风徐徐,水波荡漾,若能约上好友两三,泛舟西湖,自然是件美的享受。不过,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却有几位“过分享受”的年轻游客在泛舟西湖中央时,不仅撑开了太阳伞,静躺船上,还脱掉鞋袜,把双脚直接泡进了西湖。殊不知这一泡,却被记者的镜头抓了个正着。照片发上微博,引来网友们的纷纷吐槽---虽然古人一句“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让“濯足”有了保持高洁的意思,可是如今,这么一濯足,在其他人眼里,实在大煞风景。“不仅不文明,而且也不安全。”西湖游船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西湖虽然风浪不大,但毕竟不是陆地。躺在船上本就难以保持平衡,加上又把脚伸到水里,很容易掉进湖里。其实,对于游客自划船,游船公司一直都有相关的规定,码头题板上也有着安全规定和文明规范,但奈何自划船游客们仍我行我素。周末,上海某公园里人来人往,不少游人四处拍照留影。公园内的标志性石像雕塑,则成了游客眼中最佳的合影“道具”,很多人甚至骑到雕像身上摆出各种姿势拍照,而旁边立着的“请勿攀登”的警示牌形同虚设。由于攀爬的人太多,石像的背部都被磨得异常光滑。公园中的管理员诉苦说,很多游客都攀爬上去留影,人太多了,根本来不及制止。上海海洋水族馆内的一条娃娃鱼,吃下一份来路不明的“零食”,幸亏饲养员及时发现,通过抢救才挽回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命。经调查,娃娃鱼吞下的是游客投放的一块有机玻璃。据统计,“五?一”假期3天,“天下第一滩”广西北海银滩出动159人在景区内处理了83吨生活垃圾。景区管理部门反映,不少游客随意乱扔垃圾,给清洁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垃圾随意扔只是近年来频频遭到曝光的不文明出游陋习的缩影。飞身翻越护栏、在建筑上刻字留念……不文明出游陋习年年说、年年拍,而类似行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2.“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网友“空游无依”于2013年5月25日发表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XXX到此一游”,为国人随意毁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许多网友对此表示气愤。曾带队赴埃及多次的资深导游张先生表示,毁坏和私藏文物出入境巳经触犯了当地法律,一旦被发现且情节严重,可能要坐牢。“作为经常出境的导游,我常常被少数游客不端的言行刺痛。”上海锦江旅游有限公司导游黄晨薇说出国旅游,可以感受到中国公民的自豪,但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真添堵”。一些中国游客把国内的“不拘小节”带出国门,如随处扔垃圾、在路边长椅上脱鞋脱袜子、走累了随处蹲下等;一些游客在国外一些公共场所我行我素,无视景区“请勿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等警示牌,大声喧哗、举止不当;一些游客不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对外国的文化和规定不以为然,引发当地居民对中国游客的反感。“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公民整体文明素质与世界发达国家公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部分出境游客文化素质偏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表示,另外,部分旅游经营者在服务质量、行前教育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疏于引导和管束。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说,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产生除了和“游客素质低、文明意识差”有关,还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出游频率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一些误解也源于相互文化冲突或者了解太少。”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了解外国文化的中国人外出旅游,国人与外国人的沟通了解会越来越多,误解会越来越少。戴斌认为,无论如何,这些不文明行为暴露出中国游客文明素质方面的欠缺,国内游客的成熟度有待提升,也表明我国出境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国人走出去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世界看中国,一方面看中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通过中国公民的言谈举止看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从一定程度上讲,出境旅游的公民就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专家认为,旅游是一种将消费者的需求、认同、情感和文化串联起来的经济活动,是一国国民文明素养的集中展示。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带出国的不应该只是消费力,还应该展示出国人健康文明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国际形象。3.当地时间2013年7月19日,法国巴黎遭遇热浪袭击,许多游客在卢浮宫外的水池中泡脚纳凉。近日,这组游客在卢浮宫外的水池泡脚的照片在网上传开,其中竟然有中国人,于是网上一片哗然,“煞风景”“素质低”“丟人丟到国外去了”……某些媒体的报道也够“惊悚”,“中国洗脚大军占领卢浮宫”“中国洗脚大军攻陷法国卢浮宫”……可仔细看看照片,原来不只是中国人在泡脚,绝大多数泡脚者是外国人。何以称得上是“大军”?又何来“占领”“攻陷”?而且整个画面显得非常自然和谐、闲适惬意,从哪里看出来“煞风景”“素质低”了?难道本来正常的纳凉行为,因为有了中国人的参与,就变得不文明了?如果全是外国人在泡脚,网上会不会是一片羡慕之声,赞叹国外的城市宽容,指责国内的管理不人性化?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国人的素质就会一次次地被提及。对于认为“有不少外国人也会在卢浮宫泡脚,不能摘出中国人来横加指责”的言辞,很多网友大加指责,认为这是在替国人的行为开脱。但是,如果发生任何事情,都把矛头对准国人,拿国人的素质来说事儿,或者说,指骂别人的人没有认真审视自身的行为,把自己放在道德管束之外,那么这种反思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文明是好事,但如果对于文明过于敏感,就会成为惊弓之鸟,国人对于文明不应过分妄自菲薄。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为国人的行为唱赞歌,只是提醒公众,面对文明,我们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态度。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国人的素质似乎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的发展还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能看到国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如公交车占座行为、旅游胜地乱涂鸦等。对此,我们应该大加谴责,引导人们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在中国向文明国家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借鉴别国好的经验和好的范式,以引导国民的行为举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人对于文明似乎存在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喜欢拿外国人的文明来比照中国人的行为。这种做法的确存在一定的好处,通过对比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改变自己。但是,创造文明本身就是心灵上的一种美化,需要特定的环境。你如果没有那种阅历、修养,瞎套外国西装,简直不像样。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进步不是靠否定来实现的,而是在肯定中历练出来的。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全盘西化,或者是全盘否定本家,都是错误的做法。在新文化运动中,领导者们一味地强调新文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而对于中国自身的儒家文化则进行全盘否定,最终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局限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应该是面对文明的正确态度。当下,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人家做不到的,我们要尽量做到,人家能够做到的,我们更要做到。文明不是向西方看齐,而是要力争达到属于自己的文明标准。行使文明规范,理应严格要求自己。一味地指责国人的素质,而把外国人的行为准则奉为圭臬,只会让人感叹你不过是高贵冷艳的软病患者而已。4.这两天,南京交警一直在进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一位“哲学大妈”的神回复爆红网络,她面对交警要求绕行的劝导,淡定地回复:“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昨天,又有一位五旬大妈“火”了,闯红灯后面对交警,她回答:“我都闯了几十年红灯了,要你管!”走路确实存在文明与不文明的问题。比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文明的,我行我素过马路是不文明的;走斑马线是文明的,横穿马路是不文明的;靠右走是文明的,违反规定靠左走是不文明的。要引导文明走路、倡导文明走路;随着社会的进步,更要学会文明走路。文明走路不仅仅是走路的问题。其一,它是交通秩序的组成部分,已经列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文明走路,会影响文明骑车、文明行车以及文明交通岗的建设。没有文明走路,就不可能有文明的交通。其二,它是城市文明的窗口。现在我们的城市亮了、绿了、美了、干净了,如果走路是不文明的,绝对是种败笔。其三,它是社会公德,要求人们以遵纪守法为荣。有人说: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没有文明走路,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其四,它是一种修养,文明在我脚下,文明要从我做起、从走路做起。其五,它是最好的自我保护,不文明走路很容易引发意外,甚至因此而失去生命。走路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不文明走路,会使社会为走路支付的成本更高。它影响着亲人,如因不文明走路受到处罚、造成伤害,甚至走上了不归路,会对亲人造成伤害。它影响着他人,不少人之所以不文明走路,是因为“你走、他走、我也走”的从众心态。一个人的走路陋习,可能影响他人也养成走路陋习。还有一点是,有时候,怎么走路代表的不仅是你本人。在外地人眼里,“哲学大妈”怎么走路是代表南京人的;在外国人眼里,你怎么走路是代表中国人的,所以,走路是不能马虎的。行人走路不仅仅是行人的问题,也反映出绿灯时间太短,斑马线设置欠合理、公交车停靠站过远等现实问题,行车不文明影响文明走路的情况更是常见。所以,要行人文明走路,首先要保证行人的路权,要增加投入、创造条件,让行人能够文明走路;要进一步改善交通管理,方便行人文明走路;要文明行车,让行人能安心地文明走路。5.近日,“为环卫工发微博”活动引来众
查看答案

1)2013年7月,在颐和园散步的曹先生看到,十七孔桥附近十多名男性游客同时面对颐和园外墙小便,引得外国游客边摇头边拍照,曹先生将此情景拍下,并发微博批评这些游客的不雅行为。昨日,颐和园管理处回应称,颐和园内共有150余处公厕,布局合理,如此多游客当众小便,属不文明行为。人有三急,活人当然不能被尿憋死。在上述事件中,一人尿急也就罢了,“巧”的是十几个人同时憋不住。如果没有厕所也就罢了,可颐和园里明明有公厕150多处,且分布合理。一人找不到厕所也就罢了,可十几个人都不去找厕所,践行“只要不抬头,遍地是茅楼”的想法,选择当众小便,那真是一道丑陋的风景。  午后的西湖,微风徐徐,水波荡漾,若能约上好友两三,泛舟西湖,自然是件美的享受。不过,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却有几位“过分享受”的年轻游客在泛舟西湖中央时,不仅撑开了太阳伞,静躺船上,还脱掉鞋袜,把双脚直接泡进了西湖。殊不知这一泡,却被记者的镜头抓了个正着。照片发上微博,引来网友们的纷纷吐槽——虽然古人一句“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让“濯足”有了保持高洁的意思,可是如今,这么一濯足,在其他人眼里,实在大煞风景。  “不仅不文明,而且也不安全。”西湖游船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西湖虽然风浪不大,但毕竟不是陆地。躺在船上本就难以保持平衡,加上又把脚伸到水里,很容易掉进湖里。其实,对于游客自划船,游船公司一直都有相关的规定,码头题板上也有着安全规定和文明规范,但奈何自划船游客们仍我行我素。  周末,上海某公园里人来人往,不少游人四处拍照留影。公园内的标志性石像雕塑,则成了游客眼中最佳的合影“道具”,很多人甚至骑到雕像身上摆出各种姿势拍照,而旁边立着的“请勿攀登”的警示牌形同虚设。由于攀爬的人太多,石像的背部都被磨得异常光滑。公园中的管理员诉苦说,很多游客都攀爬上去留影,人太多了,根本来不及制止。上海海洋水族馆内的一条娃娃鱼,吃下一份来路不明的“零食”,幸亏饲养员及时发现,通过抢救才挽回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命。经调查,娃娃鱼吞下的是游客投放的一块有机玻璃。  据统计,“五•一”假期3天,“天下第一滩”广西北海银滩出动159人在景区内处理了83吨生活垃圾。景区管理部门反映,不少游客随意乱扔垃圾,给清洁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垃圾随意扔只是近年来频频遭到曝光的不文明出游陋习的缩影。飞身翻越护栏、在建筑上刻字留念……不文明出游陋习年年说、年年拍,而类似行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2)“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网友“空游无依”于2013年5月25日发表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刻上“×××到此一游”,为国人随意毁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许多网友对此表示气愤。曾带队赴埃及多次的资深导游张先生表示,毁坏和私藏文物出入境已经触犯了当地法律,一旦被发现且情节严重,可能要坐牢。  “作为经常出境的导游,我常常被少数游客不端的言行刺痛。”上海锦江旅游有限公司导游黄晨薇说,“出国旅游,可以感受到中国公民的自豪,但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真添堵。”一些中国游客把国内的“不拘小节”带出国门,如随处扔垃圾、在路边长椅上脱鞋脱袜子、走累了随处蹲下等;一些游客在国外一些公共场所我行我素,无视景区“请勿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等警示牌,大声喧哗、举止不当;一些游客不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对外国的文化和规定不以为然,引发当地居民对中国游客的反感。  “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公民整体文明素质与世界发达国家公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部分出境游客文化素质偏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表示,另外,部分旅游经营者在服务质量、行前教育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疏于引导和管束,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说,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产生除了和“游客素质低、文明意识差”有关,还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出游频率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一些误解也源于相互文化冲突或者了解太少。”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了解外国文化的中国人外出旅游,国人与外国人的沟通了解会越来越多,误解会越来越少。戴斌认为,无论如何,这些不文明行为暴露出中国游客文明素质方面的欠缺,国内游客的成熟度有待提升,也表明我国出境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  国人走出去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世界看中国,一方面看中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通过中国公民的言谈举止看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从一定程度上讲,出境旅游的公民就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专家认为,旅游是一种将消费者的需求、认同、情感和文化串联起来的经济活动,是一国国民文明素养的集中展示。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带出国的不应该只是消费力,还应该展示出国人健康文明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国际形象。  3)几年前,南京交警在进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时,一位“哲学大妈”的神回复爆红网络,她面对交警要求绕行的劝导,淡定地回复:“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还有一位五旬大妈,闯红灯后面对交警,她回答:“我都闯了几十年红灯了,要你管!”  走路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不文明走路,会使社会为走路支付的成本更高。它影响着亲人,如因不文明走路受到处罚、造成伤害,甚至走上了不归路,会对亲人造成伤害。它影响着他人,不少人之所以不文明走路,是因为“你走、他走、我也走”的从众心态。一个人的走路陋习,可能影响他人也养成走路陋习。还有一点是,有时候,怎么走路代表的不仅是你本人。在外地人眼里,“哲学大妈”怎么走路是代表南京人的;在外国人眼里,你怎么走路是代表中国人的,所以,走路是不能马虎的。行人走路不仅仅是行人的问题,也反映出绿灯时间太短,斑马线设置欠合理、公交车停靠站过远等现实问题,行车不文明影响文明走路的情况更是常见。所以,要行人文明走路,首先要保证行人的路权,要增加投入、创造条件,让行人能够文明走路;要进一步改善交通管理,方便行人文明走路;要文明行车,让行人能安心地文明走路。  4)“为环卫工发微博”活动引来众多网友关注,掀起一股声讨“车窗垃圾”的热潮。微博里这样写道:“车上拋出的垃圾叫车窗垃圾,为了捡拾这些垃圾,已经有很多环卫工被撞死、撞伤。”记者随后来到北京车流量较大的木樨园桥一带,仅几分钟时间,就发现不少垃圾从车中“飞”出。另据福州市鼓楼区环卫处初步统计,每天在五四路有近1500人次随手扔垃圾,“车窗垃圾”最常见。  “车窗垃圾”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环卫工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北京市丰台区环卫中心一名环卫工告诉记者,“丰台区每天处理的车窗垃圾至少有150吨,经常有工人为了捡拾垃圾被撞伤。”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市有200多名环卫工在工作中遇车祸受伤、致残、死亡。交通部门表示,“车窗垃圾”也会影响后方车辆驾驶员的视线及道路状况,以致对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干扰,造成交通安全隐患。如果发生在高速公路上,会酿成更大惨剧。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告诉记者,汽车现代化太快,而国民素养的提高相对滞后。治理“车窗垃圾”,不但需要行政部门适当加大处罚力度,更需要提高驾车人的素质。浙江杭州《萧山日报》与当地环卫处曾在街头向市民赠送车载垃圾筒,还有很多网友呼吁在车上自备一个垃圾袋。行为小改变,文明大进步。  5)安徽省蚌埠市城市公交派出所在蚌埠论坛公布了一段视频录像,该视频开始不久,只见一名身穿灰色上衣、左肩挎着公文包的男子出现,对着监控探头下的电子站牌踢了一脚又消失在画面外。很快,该男子又出现在摄像头画面当中,并手持石块反复地砸向电子公交站牌。可能因为用力过猛,该男子还摔了一跤。在一旁等候公交车的乘客都被吓得向远处跑去。  第二天上午,记者来到视频拍摄地胜利西路新港站台。只见道路南北两侧站台原有的电子公交站牌已经不在。蚌埠市公交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砸站牌事件发生的次日,他们已经将被损坏的站牌拆除。  “我们第一时间便报了警。”这位工作人员说,警方在网上公布的视频来自当时电子站牌上的监控探头所拍摄的录像,是其中一部分。“在我们获取的全天录像中,当时该男子是要在新港站赶106路公交车。录像画面显示,他跑向站台时,106路公交车已经驶出站台。”这位工作人员说,随后画面中的男子动作变得非常狂躁,便出现怒砸站牌的一幕。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此前虽然也曾偶有损坏站牌的事件发生,但如此恶劣的破坏行为他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该男子将两处新港站电子站牌破坏,据公交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两站牌的价值超过15万元。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在咸宁市城区路边,垃圾桶“命运堪忧”,有的垃圾桶外罩和内胆“身首异处”,一些临街餐饮店直接将内胆搬到自家门店前,里面装满了废弃的一次性碗筷和蜂窝煤残渣;更有部分垃圾桶的内胆“不翼而飞”,只剩下破败不堪的垃圾桶外罩。而这类似的情景,在滨河东街、淦河大道等城区主要街道两边也屡见不鲜。  在淦河大道,不少垃圾箱的铁门已经垮下,十分不雅。部分分类垃圾箱的内胆要么是不见了踪影,要么就是已经断裂,被弃于一旁,致使这些本应具有分类回收功能的垃圾箱,被迫“囫囵吞枣”。在工商银行泉塘支行附近,一个垃圾桶外罩竟被扔到了附近花坛里,只剩下孤零零的内胆伫立在路边。“很多时候拿着垃圾,却找不到垃圾桶。”在垃圾桶损毁严重的同时,不少市民反映,市区垃圾桶数量不够。  咸宁市环卫局办公室主任王永涛告诉记者,市区每年被损毁的垃圾桶近千个,损失金额不低于30万元。除了不断添置和完善城区街边垃圾桶,环卫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市区被损坏的垃圾桶进行修复。垃圾桶是怎么被损坏的?王永涛分析有五种情况:有人贪小便宜,将垃圾桶偷走,取下铁条当废铁卖;有人随意往垃圾桶里倾倒各种垃圾,如建筑垃圾、有余热的蜂窝煤等,因使用不当造成对垃圾桶的损害;一些临街店主要么觉得垃圾桶在自家门前占位置、有味道、影响生意,趁夜间移走或损毁垃圾桶,要么图方便,把垃圾桶挪为已有;另有少数人将垃圾桶作为发泄对象,乱踢乱踹,恶意损毁;还有一部分垃圾桶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