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资格证大类 > 资格证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说起梅花 苏菲 ①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②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③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④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有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⑤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⑥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⑦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⑧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⑨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才能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⑩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竞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本文倒数第二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相关标签: 中国人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比尔:请问,这儿有邮局吗? 中国人:有,一直往前走。 比尔:离这儿远吗? 中国人:不远,大概走五分钟。 比尔:谢谢。 中国人:不客气。安妮:请问,去外文书店怎么走? 中国人:外文书店吗?离这儿不近。你坐车吧。 安妮:车站在哪儿? 中国人:前面路口往左拐,银行东边就是。 安妮:谢谢。 中国人:不谢。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

  • 关于中国人和印度人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人先精神后物质,中国人先物质后精神

    B、印度人先物质后精神,中国人先精神后物质

    C、印度人只追求精神,中国人只追求物质

    D、印度人只追求物质,中国人只追求精神

  • 下列对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在管理上的区别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中国人讲中庸,外国人强调明确

    B.中国人强调多变,外国人强调固定不变

    C.中国人强调形象思维,外国人强调逻辑思维

    D.中国人讲谋划,外国人讲计划

  • 关于中国人和印度人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人先精神后物质,中国人先物质后精神

    B、印度人先物质后精神,中国人先精神后物质

    C、印度人只追求精神,中国人只追求物质

    D、印度人只追求物质,中国人只追求精神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