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职业技能类 > 职称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守住文化最后的净土①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用以区分其他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不是武器,不是权势,而是语言,是我们从开口说话到死亡一直都不能割舍的母语。②以前很不理解,明明都是说英语,为什么还偏偏要分出一个英式英语,一个美式英语呢大都是同一种语言.干嘛还要创造一些彼此不能互相理解的词来增加沟通的难度呢③直到我渐渐长大,便开始懂了,甚至还有些同情那些美国语句。可能你会问,不论在哪一个方面都是居世界先列的超级大国的美国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但我认为,美国虽然有钱。却也贫瘠得很。说得夸张一点,就是除了钱,穷得什么都没有了。他们没有文化,没有语言,虽然强大,却没有自己的历史。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理解美国人非要创造出一个关式英语的道理了吧!④对,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母语。对于当年那一批来到美国的英国人来说,他们早已不是英国人了。在远离了那个地方后,再也不能以英国人自居,自然也不能再说那里的语言了。所以他们选择了美式英语。独立,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一个宣言。独立,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语言。所以.在我看来。美国真正的独立是从美式英语开始的。⑤在我的认识中,文化一直就是一种混乱不清的理念,我们口吾声声说要守住中国的根,守住中华怏怏大国几千年的文化.可是该怎么守⑥我还记得早几年,爸爸的一个好朋友偕妻女回大陆,他很早就去了香港,并在那里成家立业。他的女儿与我年纪相仿,却始终不曾开口说话。某一次,我听见她和她爸爸的对话,纯正的英语让我很是羡慕。事后,我跟爸爸说了自己的看法,爸爸却说了句我当时听不懂的话,他说“她已经不是中国人了”。⑦直到过了很久的今天,我才明白爸爸那句话的含义,一个连国语都不会说的人,注定是一个回不了家的游子,俳徊走四方,却找不到根的感觉,很是可怜的。⑧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自下而上发展之根,是文化最后的净土。我们可以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记住,不要忘记母语,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⑨守住母语,守住文化最后的净土,守住华夏之根。问题:假如你是这位学生的语文老师,请认真阅读以上学生的习作并为其写一段有理有据的点评。查看材料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欲信大义于天下”中“信”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邹忌讽齐王纳谏》)C、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D、发问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 学习《杨修之死》,教师为了增进学生对曹操的认识,举例与之有关的故事情节辅助教学,下列举例不合适的是( )。
    A、煮酒论英雄B、官渡之战C、刮骨疗伤D、望梅止渴
  • 阅读《黔之驴》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大家一定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首小诗为身在南国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黔之驴》,看看作者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和启示。(课文讲解部分略)师: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师:刚才大家都在认真思考,下面我们看下你们总结的对不对(出示幻灯片答案),请大家将答案记下来。师: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生:因为一开始以为它很厉害。师:虎后来为什么吃掉驴生:因为虎看出驴的本领不过如此。师:既然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用一个成语表示是什么生:黔驴技穷。师:“黔驴技穷”多用于贬义,借指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请几位同学给这个成语造句。生:小明夸大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他黔驴技穷,束手无策。师:造得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学一点真本事,硬功夫,千万不要被人说黔驴技穷哦。关于上述教学片段,下面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了学生熟悉的作者诗词,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点燃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热情B、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启发学生认识“黔驴技穷”的本质,为学习该成语做好铺垫C、学习完成以后及时引导学生通过造句进一步巩固,课堂讲解和练习结合紧密D、教师最后的玩笑有点跑题,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 学习完《爱莲说》后,学生觉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发人深省,于是要求教师再为其推荐几句具有深刻哲理的句子,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D、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以下是学生整理的文学常识笔记,有误的一项是( )。
    A、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B、收录神话的作品集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世说新语》C、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D、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