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职业技能类 > 职称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阅读《安塞腰鼓》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师:【A】在古代,安塞腰鼓是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一,是凯旋的欢迎曲,踏破两千多年的岁月,今天,它依然让人振奋,让人惊叹,让人如痴如狂,为什么呢让我们透过陕北汉子刘成章酣畅淋漓的笔墨.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展示腰鼓表演和朗诵,提醒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板书:刘成章。)师:【B】看完了,听完了,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种腰鼓请用“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表达出来。生:好一个狂野奔放的安塞腰鼓!(声音小)师:【C】狂野奔放,这个词你用得多好啊,请你大点声,再说一遍,把自己内心的赞美说出来!生:好一个激情澎湃、气壮山河、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师:【D】在腰鼓雄壮的气势中,你感受到了高原人民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大声朗读课文,仔细感知)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自由奔放、乐观好客、充满活力……师:是的,安塞腰鼓是激情、是力量、是高原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这就使它经久不衰、愈行愈盛。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教者通过气势磅礴的录像展示后生们的阳刚之美。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并调动学生的昂扬情绪,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B、用填形容词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精神的设计虽然很巧妙,但是不能放在初读环节。而应该放在总结环节C、激励学生用洪亮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自信,也对学生起到了提醒与示范的作用D、《安塞腰鼓》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教师从这一实际出发。使朗读教学贯穿教学始终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案例:阅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一些情感,需要表达;有一些情感,需要宣泄,同学们,当你们高兴、伤心、失意、得意时,你们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和宣泄(学生思考几分钟,然后作答)生:当我高兴时,我会开怀大笑,然后买点儿好吃的慰劳自己。生:我会把我的喜悦告诉我的亲人、朋友、同学,让他们与我同乐,甚至我会将笑容送给一个个素不相识的路人,可能有点儿情不自禁吧。生:当我伤心时.我会一个人躲在没人的角落放声大哭,让所有的不快都随泪水滑落。生:我喜欢一个人去逛,看看繁华的街市,看看美丽的景色,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伤心慢慢逝去。师:人是一种感情丰富的动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绪.老师在看同学的作文时发现有些同学喜欢将感情诉诸文字.倾泻于笔端.其实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排解情绪的方法,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学生对此有没有同感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我们班一位同学的一篇文章.验证一下老师说得对不对。出示本班学生的一篇文章——《苦难,是一笔财富》。(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选)凄冷的冬夜,空气似乎也凝固成苍白的了,骤然的一声号啕大哭把我从梦中惊醒了。一种预感像电流般击穿了混沌的心境,惨惨的,白亮亮的。我睁开眼:奶奶不在身边,外面的喊声、哭声在深夜里格外的刺耳。我忙披一条毯子,光着脚、跑了出去,外面有许多人!我一出去,外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许多人都无奈地摇摇头,一些大娘大婶甚至哭起来:孩子还小呀!大的才八岁呀!突然妈妈的哭喊声直入我的耳膜。“妈妈……”我飞也似的跑到堂屋,立即吓呆了:中间放了一张床,床上躺着的是我那穿军装的爸爸!一步步挪到床边,我很想和爸爸说说话,到了近前我才发现。爸爸睡着了。我用小手摇了摇爸爸,可他就是不睁开眼睛看我。“我的孩子,咱的命好苦啊!”妈妈一把把我拽过去.抱着我哭道:“孩子,你爸爸走了,抛下我们不管了……”扑通一声,我双膝跪在爸爸的床前,撕心裂肺地喊着爸爸.喊着我那远走的爸爸……每年的清明节,我都拉着弟弟的手,带着那路人惋惜的目光,去为爸爸扫墓。至今已有七年……我已欲哭无泪了,我真真正正体会到了生活对我的残酷!十几岁的我变得成熟了许多.我必须珍惜我拥有的!用双手一次又一次抹去妈妈眼角的泪水,把饭递到她的手中:“妈,吃吧。还有我和弟弟呢,我们会看到希望的。”妈妈抱着我和弟弟,流下两行热泪。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地了解了生活的内涵,苦难的生活,是份损失,更是份财富。它教会了我去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师:1.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2.这段文字是否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作者的感情3.言辞有没有强烈的感染力(举例说明)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方法表达感情5.四人一组,展开讨论:①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你的体会。②修改你认为欠妥的地方。生: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将自己当时的痛苦真实地再现了出来。生: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细节写得很好,爸爸去世后.我的动作、神情等刻画得很细致。生:我觉得本文语言表达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些细节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看到亲人去世时.可以将心里的苦痛抒写得再沉重些。师:同学们理解得都非常好,老师读了之后觉得本文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做到了以情动人,做到了灵与肉的融合,那么如何将感情流淌于字里行间,使文章真情永驻,从而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呢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组长作记录。生:可以加入适当的景物描写;平时多积累词句;注意观察,加深体会;多运用修辞等多种写法。师:生活中感人的情节很多,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和体会.生活中感人的情景无处不在。下面我把我自己写的一个生活片段,与大家分享一下。(教师展示自己的一篇短文——《妈妈在路边等我》,朗读给学生听,请学生提出宝贵意见)生:老师写得很真实,也很感人;听了老师的文章,我发现生活中让人感动的瞬间很多,我们应该抓住它,记下来,写出来;虽然只写了一个小小的片段,但感情却是真实的。我想提个意见,您虽然工作忙,但不要等您妈妈“走不动了”再去陪妈妈,应该从现在做起。师:谢谢你!你说得对,从现在做起,忙不应该是我的借口。最后留个作业:将你们成长历程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下来,然后读给自己听。感情是文章的生命,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你自己,放开你的心灵,让我们坦然地去面对人世间各种或喜或悲或乐或愁的情感,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尽情地去抒写人类最原始的冲动,相信同学们通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一定会有所得。问题:以上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的一堂作文课的教学实录节选。阅读并指出它的优点。
  •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中外文学中必须积累的文学常识,学生做了下列课堂笔记,其中无误的是( )。
    A、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B、中国现当代文学朦胧诗派作家:舒婷、顾城、徐志摩C、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雾》《雨》《电》D、桐城三祖:方苞、姚鼐、袁宏道
  • 阅读材料.完成题。萧乾《吆喝》原文20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并还分别列举了哪是管乐、弦乐和打击乐器。他特别喜欢听串街的理发师(“剃头的”)手里那把钳形铁铉的声音。用铁板从中间一抽.就会“刺啦”一声发出带点颤巍的金属声响,认为很像西洋乐师用的定音叉。此外,布贩子手里的拨啷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当然还有磨剪子磨刀的吹的长号。他惊奇的是,每一乐器,各代表一种行当,而坐在家里的主妇一听,就准知道街上过的什么商贩。最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播放了阿隆阿甫夏洛穆夫以北京胡同音响为主题的交响诗,很有味道。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还有唱话匣子的。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唱的多半是京剧或大鼓。我也听过一张不说不唱的叫“洋人哈哈笑”,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我心想,多累人啊!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那时夜里还经常过敲小钹的盲人,大概那也属于打击乐吧。“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还有过乞丐。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我在小说《邓山东》里写的那个卖炸食的确有其人,至于他替学生挨打,那纯是我瞎编的。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大”就是一个铜板。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单元导语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本单元多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些课文,你不仅能够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能够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课文导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后练习一、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二、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三、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阅读以上材料,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查看材料
  • 教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打算向学生推荐其他表现作者与友人惜别和深厚情谊的送别诗,下列诗歌不合适的是( )。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高适《别董大》C、刘长卿《送灵澈上人》D、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阅读材料.完成题。萧乾《吆喝》原文20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并还分别列举了哪是管乐、弦乐和打击乐器。他特别喜欢听串街的理发师(“剃头的”)手里那把钳形铁铉的声音。用铁板从中间一抽.就会“刺啦”一声发出带点颤巍的金属声响,认为很像西洋乐师用的定音叉。此外,布贩子手里的拨啷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当然还有磨剪子磨刀的吹的长号。他惊奇的是,每一乐器,各代表一种行当,而坐在家里的主妇一听,就准知道街上过的什么商贩。最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播放了阿隆阿甫夏洛穆夫以北京胡同音响为主题的交响诗,很有味道。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还有唱话匣子的。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唱的多半是京剧或大鼓。我也听过一张不说不唱的叫“洋人哈哈笑”,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我心想,多累人啊!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那时夜里还经常过敲小钹的盲人,大概那也属于打击乐吧。“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还有过乞丐。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我在小说《邓山东》里写的那个卖炸食的确有其人,至于他替学生挨打,那纯是我瞎编的。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大”就是一个铜板。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单元导语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本单元多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些课文,你不仅能够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能够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课文导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后练习一、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二、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三、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根据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并说明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查看材料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