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工程类 > 二建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二级公路H合同段路基工程,其中K14+230~K16+380为填方路基,填料主要来自于邻近路段的路堑挖方碎石土,其石质成分是强~弱风化片岩、千枚岩和板岩,石料含量占总质量40%~70%。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前,在路基填料区获取相应的土样,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过程中的标准方法来进行击实、塑限、液限试验,对土样的颗粒进行分析,取得土样的塑性指数、液塑限、最大粒径等相关的物料力学性质的数据。

事件二:在施工现场的填筑试验中,采用松铺厚度为30cm、40cm分别进行填筑,在每一种松铺厚度进行填筑的时候,在路基的表面设置多个固定的测点,在这些测点上进行高程测量和灌砂法的检测,对其沉降差进行计算,以此获取沉降差、压实度随着压实遍数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到松铺厚度以及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的参数,其中压实的质量采用沉降差≤2mm和压实度来作为其标准。

事件三:填筑过程中,主要采用分层填筑,局部路段采用混合填筑。土石混填路基的边坡采用码砌施工工艺成型,采用先填筑后码砌的施工方式,即先在超过路基宽度要求的一定范围内将填料摊铺、压实,然后再按照路基宽度要求进行刷坡,最后将边坡码砌好。

问题:

1.K14+230~K16+380可否按土石路基进行填筑控制?说明理由。

2.通过事件一中的试验,还应得出哪些物料力学性质的数据?

3.事件二中还需要获取哪些施工参数?

4.指出事件三中路基填筑过程中的错误做法。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石灰稳定土底基层裂缝病害的原因有()。

    A.石灰剂量低

    B.土的塑性指数较高

    C.拌和不均匀

    D.含水量控制不好

    E.工程所在地温差大

  • 下列工程任务不得分包的是()。

    A.勘察工作

    B.设计工作

    C.施工工作

    D.监理工作

  • 路面表面防排水设施由()等组成。

    A.路拱横坡

    B.盲沟

    C.路肩坡度

    D.拦水带

    E.止水带

  •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施工合同段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施工单位精心组织施工,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工程合同,符合交工验收条件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施工单位向项目法人提出了交工验收申请。

    问题:

    1.公路工程交工验收应具备哪些条件?

    2.交工验收有哪些主要工作内容?

    3.参加交工验收各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背景资料:

    某公路工程H合同段,其中土方路基绝大部分是借土填方,路堤边坡高度≥20m,地面横坡大于12%,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如下:

    (1)土质分析:在K19+100~K20+100处,本路段主要是粉质土,颗粒组成以小于0.075mm为主,属于细粒土组,是较好的路基填筑材料。

    (2)压实机具的选择与操作:本路段选用CA25D和YZT16型振动压路机组合碾压施工。施工过程中,压路机行走速度控制在2~4km/h。开始时土体松散,采用轻压(静压),然后用最大振动力进行振压,压力越大,压实效果越好。先压中间,然后向两边压实,并注意纵向和横向压实时的重叠,确保压实均匀。

    (3)试验路段的结果:在K18+100~K18+200处,分别取三种松铺厚度20cm、30cm、40cm进行试验,试验路段测试结果最佳含水量为13.4%,其他指标均符合路基填筑要求,松铺厚度选用30cm。

    施工中施工单位准确放样,认真压实原地基后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施工方案进行了路基填筑,填筑过程中每完成一层均检测了压实度、弯沉、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几个项目,依此判断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在施工过程中遇雨,雨后检测填料含水量在15%~17%范围变化,严格按压实质量控制进行施工,仍出现“弹簧”现象,为赶工期,施工单位掺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最后如期完成路基施工进入路面基层施工工序。

    问题:

    1.K19+100~I<;20+100路段的土质分析是否正确?该土质能否直接作为路床填筑材料?

    2.填料最佳含水量试验可以用哪些方法?简述各自的适用范围。本工程最适宜的方法是什么?

    3.在填筑过程中施工方对碾压层做出的合格判断是否合理?为什么?

    4.本工程出现弹簧现象的根本原因何在?处理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