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中学 > 高中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面对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霉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同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
(1)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kg,并将花盆平均分成
A、B两组。
(2)A组各花盆中___\_,B组各花盆中______。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______条件下培养。
(4)6周后,____\__处理10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_______。
(5)结果预测与分析:_______________。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材料三: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图一搞杀人比赛

    图二砍杀中国军俘虏

    图三活埋中国平民

    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西晋杜育的《莽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 菊花的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紫色(R)对白色(r)显性。现已克隆到控制紫色的基因R,如果你打算利用上述材料开展研究,那么下表选项中,合理的是

    [  ]

    A.实验方案:用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 实验目的:判断基因型  B.实验方案:将控制开紫花的基因转入其他植物中 实验目的:改变受体植物花的颜色C.实验方案:将R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量表达紫色蛋白 实验目的:生产紫色蛋白用作染料D.实验方案:用紫花杂合子的嫩芽组织培养获得纯合子植株 实验目的:用于育种

  • 以下关于物理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B.把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C.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来描述认识对象的特征D.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