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中学 > 高中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其实,初涉人生,一开始都是如同未经琢磨的石头。那样的石头固然自有鲜明个性,却无实际用途。就像我们在颐和园里玩看到的“败家石”一样,据说有个喜欢它的富豪为了将它搬回家而倾家荡产。其实,那不过是个奇巧峥嵘的大石头,除了外表的怪异嶙峋之外一无用处。如此看来,我们倒不如做个坚硬的鹅卵石,外圆内方,以一种温和而不世故的态度对待人生。既保持自己内心的执著追求,又能适应充满荆棘和沙砾的人生。这样也许我们会少一些曲折,而多一些收获。
请你以“个性.追求.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2008年10月启东市高三调研25题)(1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2分)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3分)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涌现出哪些重要的政治派别及其主张?(4分)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新趋势?(3分)

  • (11分)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是代表;在中国,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但其历史结果迥然不同,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列出17—18世纪中外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各一例。(2分)
    西方:
    中国:
    (2)为什么“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3分)
    (3)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是如何寻找思想武器来推动社会变革的?(6分)

  •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谈到,各种形式的爱的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其中尊重是前提,它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如果我爱一个人,就更应该尊重他的个性,而不是把他变成我的工具和仆从。 
    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 作文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给的人幸福,收的人回报。一个微笑,仅有几秒,就转瞬即逝,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可是,在文明进步的今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有人评价说:“这是一个‘微笑缺失的时代’”。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高三12月月考22题)中华文明经历了一个吸收世界文明、日益丰富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白马寺       云冈石窟       胡旋舞
    材料二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进行物品和人员的交流。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请回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中华文明发展的哪些重要历史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3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3分)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2分)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2分)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