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中学 > 高中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其国宁息……君主不肯立宪,民迫而自立,遂变为民主立宪者,如法国及南美洲诸国是也。……特今日而立之,则国民之蒙福更早……苟真有爱君爱国心者,不可不熟察鄙言也。

——摘自梁启超著《立宪法议》(1901年)

材料二:……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宪法者……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

——摘自《孙中山全集》

(1)结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关于”宪政“思想的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谈谈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

    [  ]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君主立宪D.社会契约

  •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不符的是

    [  ]

    A.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B.从长远看任何局部变革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