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学历教育 > 成考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华山吹笛子的挑夫一个朋友告诉我,到西安什么都可以不看,但不能不看华山,因为贾平凹说了:“华山是男人的山。”可是我还没有到男人的山,就没了男人气,因为司机说,爬上去要一整天。到了山脚下,同大多数游华山的人一样,坐上了奥地利产的缆车。下了缆车,举目远望,险不胜收;再爬几步,回头一望,又见更心惊的险。还没爬一个小时,我就不想再爬了。不是因为累,而是所见的奇观已经消化不了,何不留给下次!华山,我想再来。休息时,碰到一个会吹笛子的白发老头挑夫。我说:“大爷,您给吹一曲吧。”老头说:“不行,他们不让。吹了,他们罚钱。”我说:“什么?谁不让?”另一个挑夫说:“华山旅游管理局的。”我问:“为什么呢?”“怕我们向游客要钱,其实我们真不要钱,我们就是喜欢苦中作乐。”老头说。我一听怒火中烧,这山不是人民的山吗?更确切地说就是他们的山,怎么他们在山上唱歌吹笛的权利都没有了?我说:“不就罚钱吗?我替你给。你给我吹一首。”老头说:“不行,他们还要没收我的笛子。去年中央电视台都给我们录像了,节目也播了,可他们还是不让。”在我再三请求下,老头说:“那我就给你吹一首,他们要罚我,你可要给我讲讲情。”于是,老头拿出一只短笛,试了试音,停下了,站起来挑上了担子。我说:“你这是干吗?”他说:“我必须挑着担子,才能吹笛子。”我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他运了运气,闭上了眼睛,一曲凄凉的《信天游》撕开了华山阴阴的天。吹着吹着,曲子又转到了快乐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吹到高潮处,老头的身体上下晃动起来,六十多斤的担子也随着节拍颤了起来。我也吹过笛子,我突然明白,老头是用担子在打着节拍。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太出乎我想象,一个老头,挑着一副重担,顶着满头白发,穿着一件被汗沁黑的红毛衣,站在华山之巅,伴着落地就化的春雪,竞连吹带跳了起来。我完全没有了意识,彻底被笛声、老头、华山和雪组成的画面吸进去了。突然,山上传来了一声大喊:“干什么呢?”担子立即停下来,笛声戛然而止。抬头望去,离我们五十多米的半山腰,在一个小庙的台阶上站着一个年轻人。他用陕西话冲着老头嚷:“找死呀!”老头尴尬并抱歉地说:“你看看人家不让了。”我说:“咱们上吧。”老头站起来,把笛子递给我说:“你帮我拿着,过去再给我,他们会搜身的。”爬到了庙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双脚叉开站在那里,挡住了华山仅有的一条路,伸出一只手,掌心朝上,冲着老头轻轻地掂着,那神态就像中学生里的恶霸学生,向弱小的学生收过路费一样。他说:“交出来吧。”老头说:“我这里没有,在他们那儿呢。”一看这阵势,我说我是香港民乐团的导演,想听老头吹笛,小伙子咕哝几句,不耐烦地挥挥手,放我们过去了。到了小伙子看不见的地方,我的同伴把笛子掏出来,交给老头,并告诉他:笛子里有20元钱。老头没说什么就接受了。我们又坐下来一起歇着,老头又给我们讲,有个游客看他吹笛,给他做了一首诗。说着说着,他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声音愈来愈大,突然下面又传来小伙子的吼声。老头好像已习惯了被人喝断了似的,他苦笑着摇摇头,不是很愤怒,不是很不在意,也不是很尴尬,又停了。(1)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描写了华山的险峻和登华山的艰难。请结合文章说说这两自然段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吹笛子的挑夫为什么要挑着担子才能吹笛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次吹笛子被制止时,老头“尴尬并抱歉地说”,第二次朗诵诗歌被制止时,老头“苦笑着摇摇头,不是很愤怒,不是很不在意,也不是很尴尬,又停了”,两次情态的不同,体现出老头什么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是一篇记人的散文,主人公是吹笛子的老挑夫,通过他的一系列表现,特别是吹笛子的场面描写,表现了老挑夫吹笛子的高超技巧和乐观的精神。B.文中描写挑夫吹笛子,先后用语言、肖像、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手法,极细致地刻画出挑夫吹笛子的神态和“我”的感受。C.“其实我们真不要钱,我们就是喜欢苦中作乐”,表现出挑夫们的心声,在贫穷、艰辛的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D.“我一听怒火中烧……怎么他们在山上唱歌吹笛的权利都没有了”一句表现出作者对华山旅游管理局的愤怒之情和对挑夫的同情。E.文章两次正面描写了华山管理局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目的是通过他表现挑夫生活处境的恶劣,侧面批评小伙子的不仁厚。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说说如果去掉下边句中加[]的词或词组,表达效果与原来有什么不同。(1)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2)……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3)……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志粘上去的,粘上去以前还得[费尽心思]把它曲成最适当的笔画……。(4)烧蓝工人……[小心]地把它送到炉膛里去。
  • 关于人类最初从事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的目的,现在也有种种理论,可说众说纷纭。请收集资料,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说的。如艺术方面,关于艺术起源有五种学说:(1)“模仿”说;(2)“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劳动”说。艺术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发展过程。其中,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了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但是,更多的专家认为“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可靠。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 下列句子从不同方面对极光作出了解释或说明,运用的说明方法是()(1)这里所指的触龙,实际上就是极光。(2)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3)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4)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

    A.打比方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

    B.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C.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打比方

    D.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

  • 原始生命在海洋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