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资格证大类 > 资格证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先秦时期是君臣观起源、形成、发展、整合的重要时期。下列百家争鸣时期各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人物

言论

A

孟子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B

韩非子

(为政者应)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

C

墨子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D

老子

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A.A

B.B

C.C

D.D

相关标签: 为政者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道德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判断政体好坏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利于立法者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共同点,并谈谈两人观点对当今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 标点并翻译以下古文。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能一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春秋初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仲曾任齐国宰相,曾提出许多治国主张,这种“治国必先富民”的见解,也许是他作为宰相亲身经历的感受或经验之总结。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也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这是说,要使国家富足的根本方法,在于节省国家行政费用,而使人民富裕起来。国家要把节省的费用,用来改善民生。西汉政论家贾谊则说:“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这是说,统治者要把人民富裕安乐作为治国的功绩,把使人民贫困痛苦作为为政的罪过。文段主要说的是(  )。

    A、中国古代政治家的思想主张

    B、能否使人民富裕安乐是检验为政者功过最重要的标准

    C、管仲、荀子、贾谊三人关于治国的不同理念

    D、治国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