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资格证大类 > 资格证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联合国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这说明

①保护生态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相关标签: 农耕地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造林地种类主要有()、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等几种类型。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材料二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mm的沙砾增加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80年代山丘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千克,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化肥五百千克左右。材料三下图为淮河流域水系图。 

    (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三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比较淮河水系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材料和淮河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根据全国遥感普查贵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材料二:  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是粒径小于0.5mm的粘粒,一场暴雨过后,土壤申粒径l.2mm的沙砾增加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80年代山丘区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公斤,现在为了堆持产量每公顷施用五百公斤左右。材料三:淮河流域水东图

    (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二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下游河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不属于沙尘源的是()

    A、沙漠与沙地

    B、裸露、疏松的旱作农耕地、无植被覆盖的轮闲地

    C、大量浮沙土堆的荒地

    D、沙场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