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资格证大类 > 资格证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一、注意事项

1.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劳动人口对少儿和老龄人口的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市场化改革使得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得以重新配置,另外一个就是“人口红利”效应——由于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劳动力供给丰富.储蓄率持续攀高。

其间,1.4亿至2亿农民从广袤的农村转移至城镇。正是凭借数亿廉价劳动力资源,中国企业生产的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得以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凭借全球增长最快的“人口红利”,中国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

不过,包括亚行在内的多个研究机构警告,人口红利即将耗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延长“人口红利”效应,亚洲发展中国家依靠人口红利保持高速增长的好日子就会一去不复返。

2.2011年春节过后,“用工荒”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1年的“用工荒”比往年来得早、来得猛,而且蔓延到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安徽、河南等地。频繁出现的“用工荒”现象究竟因何而起?“用工荒”现象到底是全面爆发还是结构性短缺,“用工荒”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开始消失?来北京参加2011年全国“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对此作了分析和探讨。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名认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比重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当初预想的提前到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代表的研究显示,在长期的低生育水平下,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发生变化。2013年至2015年左右,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将接近顶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也将接近尾声,“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代表也认为,“用工荒”现象意味着长期以来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人口红利”行将消失,我国将进入劳动力成本攀高的时代,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维系。降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使得我国依赖出口的“增长发动机”大受影响。

3.2010年以来,各地纷纷大幅上调最低工资,企业出现“加薪潮”,原因是“人口红利”在消失,不涨工资找不到人干活。

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事实似乎都在证明,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迅速消失。“来了一

天,只招到3个人。”在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一次专场招聘会上,海珠区一家首饰厂的老板龚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他的背后,挂着大大的“急招”广告:急招普工多名,出粮准、包食宿,提供夫妻房,月薪1500~2000元。这一天,有大批企业像他一样急着来招人,现场提供了3000多个岗位,但进场求职的只有2000多人。广州市劳动部门发布的上半年数据更惊人:全市用工需求量同比增长63.3%,缺口高达24.7万人。

龚先生经营这家工厂已经15年了,从事出口首饰加工,但他不直接与外商打交道,而是接大厂流出的订单。他说,10多年前根本不愁招不到工人,而且只招年轻的。近几年招工越来越难,一是到处都在抢人,二是年轻人愿意打工的越来越少。现在是四五十岁的也招,但却不仅难招,而且流动性大。“最近工资涨得很快,年初起薪还是1000元左右,现在已经达到1500元,见到合适的还愿意再加几百元,但还是难招。厂里设备投下去了,两三百工人都容得下,可现在于活的只有60多人。”

事实上,普工有岗位没人做,早已不只是珠三角的烦恼。沿海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等地情况类似,甚至江西、湖南、四川等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也都有“缺工”的说法,这让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抢人”。2011年以来,全国已有27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22%,部分省份涨幅超过30%。

4.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在老龄化社会提速的同时,适龄劳动力人口相应减少,曾经支撑我国保持30年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

对此,马建堂也坦言,十年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总量都在增加,也都面临着老龄化加快、人口红利减少的问题,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碰到这个问题可能更加突出,人口老龄化会给社会保障带来巨大挑战。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在过去的30年间,我国依靠巨大的人口红利,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供给充足、储蓄率高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人口红利的消失将降低储蓄率,影响到中国的资本形成,进而降低经济增长。

5.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傅勇博士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仍要为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而不是为劳动力短缺而焦头烂额。实际上,现在农村还有超过2亿的劳动力需要转移。老龄化的到来将加速这一工业化的必经阶段。与劳动力低廉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所构建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巨大的市场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口红利消失使得劳动力成本的适当提高,可以促进节约劳动力的技术进步,并且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而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要义所在,这对于扭转中国粗放式生产有着关键意义。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整个社会持续40%的高储蓄率将下降。这固然会带来一定风险,因为高储蓄率对中国增长方式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是,这又是改变高储蓄低消费现象的好时机,人口红利的消失将提振消费的引擎功能。我们要变投资和出口推动经济为消费推动的经济,储蓄率的下降应是题中之意,人口红利的消失将有利于这种转变。

最后,老龄化迫使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从现收现付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为了支撑这个过渡,需要把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新的保障体系,提高当前保障基金的缴费水平。有关研究表明,养老保障的转变将使社会养老负担率下降大约19个百分点,这无疑为政策变迁提供了激励。因而,人口红利的消失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日艮光来看待。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清楚,事情并不会自动地向好的方面发展,而需要我们切实为之做出有效的努力。

6.普遍的民工荒现象,到底是如往年一样的短期现象,还是真实的人口红利结束的表现;到底是工资太低,导致农民工不愿就业,还是产业到了升级换代的时刻?《21世纪经济报道》对此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21世纪经济报道》:从中国过去走过的路径,以及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来看,未来中国解决民工荒的出路在哪里?

蔡昉:这其实是一个人口红利的问题。大的方向上说,就是如何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中国如能创新制度安排,至少在2020年前,有望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

1978年至本世纪初,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中,有27%来自“人口红利”。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直至2000年,中国步入“老龄社会”。“民工荒”的出现,意味着“第一次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枯竭,相反,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加快改革步伐,中国有望获致“第二次人口红利”。这些制度安排包括:良好的、有利于积累的养老保障制度;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等。

值得强调的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把目前2.3亿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和就地转移就业的农民工,变成真正的城市人口,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就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另一半人口红利”。

《21世纪经济报道》:如你所提,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在2015年达到最高峰,至此第一次人口红利结束,要启动第二次人口红利,计划生育的一胎政策届时是否需要调整?

蔡昉: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虽然在长期可能产生有利于起到矫正人口年龄结构的作用,但不能完全用人口政策的调整来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否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发展阶段都必然会出现,现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他们也没有实行过我们这样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也经历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7.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有关规定列入宪法。由于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人口无计划增长的局面得到了控制和扭转。据不完全统计,计划生育政策执行30多年来,中国少生了3亿多人。

不过,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同时,也使得老年人占的比例急剧上升,可以说计划生育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我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与此同时,2004年到2011年,我国每年都会出现用工荒,但目前已从局部扩至全局、从周期性变

相关标签: 劳动力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由于某种原因使某种类型的劳动力在短时间内非常稀缺,而培养这种类型的劳动力又需要一段时间,即劳动力供给存在滞后性。此时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

    A、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B、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C、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D、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 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公式是()


    A.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劳动力人口)B.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C.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一就业人口)D.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 某大学课堂上,一位教授指出,劳动力供给涉及劳动力供给数量和劳动力供给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国的经济发展既取决于劳动力数量,也取决于劳动力质量。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增长速度放慢,劳动力质量未能实现较快的提高。此外,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可以从就业中反映出来,教授指出,对中国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的近期动向有以下两个:一是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已经开始将原来委托中国企业生产加工的很多产品收回到本国生产。二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很多资本设备的价格在不断下降。最后,教授还强调,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对劳动力的就业产生影响。有利于中国劳动力就业的情况是()。

    A.中国劳动力的劳动力需求弹性比较小

    B.发达国家劳动力对中国劳动力的替代难度比较高

    C.中国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需求价格弹性

    D.能够替代中国劳动力的其他生产要素(资本和发达国家劳动力等)的供给弹性比较小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