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信访办”标签

信访办

周某,女,26岁,某市第三聋人学校教师。1996年11月11日,第三聋人学校以周某因个人问题影响了工作为由,口头通知其离开教学岗位,周某遂于1996年12月1日向所在区教委申诉,其间又于12月6日、12月1日两次向政府信访办申诉。区教委12月17日上午接区信访办电话通知后,下午即派人与申请人一同去第三聋人学校处理此事,形成“解决周某工作问题”的会议记录,并在周某的再三催问下,于1997年1月15日以“某区教委人事科”名义做出“关于第三聋人学校周某工作问题的处理意见”。处理意见要求周某到第三聋人学校上班,工作由学校安排,周某要服从分配和管理,上岗后单位按规定给予工资。1997年1月29日,周某以区教委处理意见违反《市教师申诉办法》为由,向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1997年3月4日,区人民政府做出复议决定,认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区教委对周某的申诉,应依据《市教师申诉办法》的规定予以解决。请分析该案例并谈谈你对该案例的认识。
查看答案

周某,女,26岁,某市第三聋哑学校教师。1996年11月11日,第三聋哑学校以周某因个人问题影响了工作为由,口头通知其离开教学岗位。周某于1996年12月1日向所在区教委申诉,期间又于12月6日、12月17日两次向政府信访办申诉。区教委12月17日上午接区信访办电话通知后,下午派人与申请人一同去第三聋哑学校处理此事,形成“解决周某工作问题”的会议记录,并在周某的再三催问下,于1997年1月15日以“某区教委人事科”名义做出“关于第三聋哑学校周某工作问题的处理意见”。处理意见要求周某到第三聋哑学校上班,工作由学校安排,周某要服从分配和管理,上岗后单位按规定给予工资。1997年1月29日,周某以区教委处理意见违反《市教师申诉办法》为由,向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1997年3月4日,区人民政府做出复议决定,认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区教委对周某的申诉,应依据《市教师申诉办法》的规定予以解决。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当如何使用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

查看答案
周某,女,26岁,某市第三聋哑学校教师。1996年11月11日,第三聋哑学校以周某因个人问题影响了工作为由,口头通知其离开教学岗位。周某于1996年12月1日向所在区教委申诉,期间又于12月6日、l2月17日两次向政府信访办申诉。区教委12月17日上午接区信访办电话通知后,下午派人与申请人一同去第三聋哑学校处理此事,形成“解决周某工作问题”的会议记录,并在周某的再三催问下,于1997年1月15日以“某区教委人事科”名义做出“关于第三聋哑学校周某工作问题的处理意见”。处理意见要求周某到第三聋哑学校上班,工作由学校安排,周某要服从分配和管理,上岗后单位按规定给予工资。1997年1月29日,周某以区教委处理意见违反《市教师申诉办法》为由,向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1997年3月4日,区人民政府做出复议决定,认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区教委对周某的申诉,应依据《市教师申诉办法》的规定予以解决。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当如何使用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
查看答案

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实现政治参与。对下列政治参与方式判断正确的是()①甲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表明甲行使民主监督权②乙参加本社区居委会的选举,表明乙行使民主权利③丙参加了燃气价格的听证会,反映丙参与民主管理④丁找信访办反映拆迁问题,表明丁参与民主决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

公民参与政治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对公民的政治参与,下列行为判断正确的有(  )

①甲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说明政府没有合法行政

②乙参加了本社区居委会选举,证明乙直接行使了民主权利

③丁参加了燃气价格听证会,反映丁参与了民主决策

④丙找信访办反映过拆迁问题,表明丙参与了民主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下列做法属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是(  )

①甲在网上发布某政府官员的所有家庭信息

②乙因对政府拆迁赔偿不满,组织家人上街游行

③丙把强制拆迁的问题反映给信访办,行使了民主监督权

④丁主动为交管部门提供交通事故的目击信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申请人张某,男,系北京市某中学教师。1996年11月11日,申请人所在单位以申请人张某因个人问题影响了工作为由,口头通知其离开教学岗位,张某连于1996年12月1日向其所在区教育局申诉,其问又于12月6日、12月7日两次向区政府信访办申诉。被申请人区教育局12月17日上午接区信访办电话通知后,下午即派人与申请人一同去其单位某中学处理此事,形成“解决张某工作问题”的会议记录,并在申请人的再三催问下.于1997年1月15日以“某区教育局人事科”名义做出“关于某中学张某同志工作问题的处理意见”。处理意见要求申请人张某到中学上班,工作由学校安排,申请人张某要服从分配和管理,上岗后单位按规定给予工资。1997年1月29日,张莱以被申请人区教育局处理意见违反《北京市教师申诉办法》为由向谊区人民政府中请行政复议。上述案例为一个教师申诉案例,请结合该案例说明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的性质、特点、申诉的内容、受理机关和相应的法律保障。 
查看答案

某社会工作机构委派社会工作者小丁到区信访办接待室工作,并指定老王担任督导。在最近一次个别督导过程中,小丁讲述自己的一些困惑,主要是一些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不了解,进而怀疑小丁的专业能力,令他倍感压力,并对工作产生了影响。从社会工作督导功能出发,老王首先应帮助小丁()。

  • A清楚了解信访政策和运行机制

  • B澄清信访服务的目标和任务

  • C熟练运用同理、自我披露等技巧

  • D发现工作成效,激励工作士气

查看答案

某社会工作机构委派社会工作者小丁到区信访办接待室工作,并指定老王担任其督导。在最近一次个别督导过程中,小丁讲述了自己的一些困惑,主要是一些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不了解,进而怀疑小丁的专业能力,令他倍感压力,并对工作产生了影响。从社会工作督导功能出发,老王首先应帮助小丁(  )。

  • A清楚了解信访政策和运行机制

  • B澄清信访服务的目标和任务

  • C熟练运用同理、自我披露等技巧

  • D发现工作成效,激励工作士气

查看答案
某社会工作机构委派社会工作者小丁到区信访办接待室工作,并指定老王担任其督导。在最近一次个别督导过程中,小丁讲述了自己的一些困惑,主要是一些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专业不了解,进而怀疑小丁的专业能力,令他倍感压力,并对工作产生了影响。从社会工作督导功能出发,老王首先应帮助小丁(  )。
A.清楚了解信访政策和运行机制B.澄清信访服务的目标和任务C.熟练运用同理、自我披露等技巧D.发现工作成效,激励工作士气
查看答案

国家某部派出了调查组到某省的信访局,调查A县刘某关于一起行政诉讼案的上访材料。刘某曾因此案败诉被判刑,刘某不服,曾给某省领导写过申诉信,涉及到与案情相关的重要情况。省领导在申诉信上做了批示,省信访局将该批示转给A县县委办公室负责办理。 省信访局的档案员来到档案室查找有关档案,结果没有找到。其中最重要的材料,省领导的批示件和该县县委的回复都不知去向。档案员查找领导交办登记簿,也没有查到刘某来信的记载,反复查询均无着落。无奈之下,只得派人专门驱车往A县信访办查找,但县信访办并无经手此信的相关材料。经过县信访办主任的回忆,当时他在县委工作的时候,曾经见过县委的回复材料。但是查找县委也无所获,甚至连发文登记本也没有找到。半个月过去了,因为档案材料不全使得调查无法进行,调查小组只好失望而归。 然而时隔5年,省信访局在收集整理5年前的一些案卷归档时,才发现与此案相关的来信处理记录和A县县委办回复材料都保存在领导交办信件处理卷宗中,共计5份材料12页纸及省领导的批示。但是,当这批档案材料送达后,诉讼当事人已经在服刑期间因为意外事故而死亡。论述收、发文登记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方括号中的逗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访办的同志说,一天之内,他们就把收到的来信郑重地转给了各有关部门[,]这种务实作风值得赞扬。

B.这样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实际情况如何[,]最后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首先需要调查研究。

C.北京的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颐和园和天坛[,]苏州的古典园林先后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D.“高架路和轻轨线就要通车了,”总指挥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同志们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查看答案

国家某部派出了调查组到某省的信访局,调查A县刘某关于一起行政诉讼案的上访材料。刘某曾因此案败诉被判刑,刘某不服,曾给某省领导写过申诉信,涉及到与案情相关的重要情况。省领导在申诉信上做了批示,省信访局将该批示转给A县县委办公室负责办理。 省信访局的档案员来到档案室查找有关档案,结果没有找到。其中最重要的材料,省领导的批示件和该县县委的回复都不知去向。档案员查找领导交办登记簿,也没有查到刘某来信的记载,反复查询均无着落。无奈之下,只得派人专门驱车往A县信访办查找,但县信访办并无经手此信的相关材料。经过县信访办主任的回忆,当时他在县委工作的时候,曾经见过县委的回复材料。但是查找县委也无所获,甚至连发文登记本也没有找到。半个月过去了,因为档案材料不全使得调查无法进行,调查小组只好失望而归。 然而时隔5年,省信访局在收集整理5年前的一些案卷归档时,才发现与此案相关的来信处理记录和A县县委办回复材料都保存在领导交办信件处理卷宗中,共计5份材料12页纸及省领导的批示。但是,当这批档案材料送达后,诉讼当事人已经在服刑期间因为意外事故而死亡。结合材料谈一谈日常档案业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在课堂上设计了"我们来挑错"这一游戏环节,以下是教师给出的句子,下列学生的答案错误的是()。(1)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懂得什么。(2)信访办的同志介绍说,信访办有规定,两个工作日之内,必须把收到的来信转交到有关部门,这种高效率的作风值得提倡。(3)《意林》出版社在2006年新书征订公告中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楚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购买的书名、册数)(4)王浩大声斥责李明:"你不调查研究,就凭主观臆断,要不犯错误才怪呢?"

A、学生甲:(1)句中的十二三岁表示概数,不能用顿号隔开。

B、学生乙:(2)交到有关部门,此处的逗号应改为句号,否则句意不明确。

C、学生丙:(3)括号内容是解释详细地址,放在句号内。

D、学生丁:(4)句为感叹语气,问号改为感叹号。

查看答案

2018年11月23日(星期五)下午5点40分,县公安局信访办民警王某正准备下班。正在这时,甲、乙、丙三位村民代表全村到县公安局信访,反映在其居住地背后的山上有人开了一个采石场,经常放炮,时不时有碎石落下来,采石场的正下方是村小学,村民感到很不安全。而且白天黑夜都开动碎石机,噪音很大,影响村民正常生活和休息。村民多次向龙湾镇派出所,龙湾镇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反映,但都没有处理好。因此,他们要求县公安局出面处理,提出如果依法维权无果,将组织村民砸掉碎石场。面对甲、乙、丙三位村民代表的信访,民警王某认识到事态严重,于是,立即着手开展了信访接待及相关处理工作。民警王某开展的下列工作中,做法恰当的是()。

A、立即通知龙湾镇镇政府,要求妥善处理此事,切实防范风险B、与三人谈心,告知他们发展经济是国家的大局,要以大局为重C、对三人耐心进行说服教育,要求其相信公安机关能处理好此事D、立即报告县政法委,建议其责令相关部门控制风险、化解矛盾
查看答案

溧阳市信访办公室王秘书,接待了一位姓李的来访者。据反映,三年前他与乡供销社签订了承包供销社门市点的合同,期限五年。头一年,因该门市点地处偏僻,群众购买力低,李某几乎是保本经营。但李某是一位很有经营头脑的人,他通过调查,改变经营范围,先是向农民供应各种优良种籽,接着又去外地采购优良苹果、梨树种苗,供应农户。两年后,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他的生意日益兴隆起来,营业额直线上升。此时,与市供销社某副经理关系密切的农民王某,对门市点的经营看红了眼,便通过特殊关系终止了李某的承包合同。李某上访市信访办,请求市领导主持公道。王秘书记录了李某反映的情况后,列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 (1)将此事压下来,不向领导汇报,如果将来有人问起,就推说忘记了。 (2)将此事只告知与王某关系密切的副经理,让其“定夺”。 (3)在报告有关领导前,先给副经理“透风”。 (4)直接向办公室主任和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请你判断上述四种方案中,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县信访办公室王秘书,接待了一位姓李的来访者。据反映,三年前他与乡供销社签订了承包供销社门市点的合同,期限五年。前两年,因该门市点地处穷乡僻壤,群众购买力很低,李某几乎是保本经营。但李某是一位很有经营头脑的人,他通过调查,改变经营范围,先是向农民供应各种优良种籽,接着又去外地采购优良苹果、梨树种苗,供应农户。两年后,本*乡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他的生意日益兴隆起来,营业额直线上升。此时,与县供销社副经理关系密切的本*乡农民王某,对门市点的经营看红了眼,便通过特殊关系终止了李某的承包合同。李某上访县信访办,请求县领导主持公道。王秘书记录了李某反映的情况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1)将此事压下来,不向领导汇报,如果将来有人问起,就推说忘记了。(2)将此事只告知与王某关系密切的副经理,让其“定夺”。(3)在报告有关领导前,先给副经理“透风”。(4)直接向办公室主任和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请你判断上述四种方案中,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人的一生,都有一个需要坚守的价值。理想的完满人格,应当是破除自我,将自己融入到人民中,融入到祖国的法治中。无我,党的事业不朽,如是我心。”
这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同志生前在《从专业思维、管理思维到领导思维——我的成长历程》一文中所写的一句话。
1967年1月18日,邹碧华出生在江西省奉新县的一个小山村。邹家有三子,邹碧华排行老大。父亲给他取名碧华,意为“碧丽中华”。1984年,邹碧华以全县排名第二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母亲和弟弟送他到南昌火车站,邹碧华背着行李独自启程。这次远行,开启了邹碧华人生的华丽乐章。
1988年,收获爱情的邹碧华放弃在北京已经落实的工作,和女友一起到上海发展。一家上海知名企业和上海高院同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考虑到专业对口,邹碧华选择了上海高院。进入上海高院后,邹碧华被安排到虹口法院见习。那段日子里,他对美术痴迷不已,每天作画,速写本用了一本又一本。
但时间无法在绘画和法律间平行展开,痛苦的抉择出现在了邹碧华面前。邹碧华考虑了很久,最后将所有的画作收了起来,从此潜心研究法律。“我要做中国最好的法官!”回归法律之后,他虚心学习带教师傅的审判经验,甚至学会了一口地道的上海话。浑厚的文学修养和感染力极强的演讲天赋,让邹碧华脱颖而出。
2001年6月,邹碧华担任上海高院研究室主任助理,后担任副主任。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他先后担任上海高院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审委会委员。在这重要的五年中,他不负众望,先后处理或参与处理了社保基金追索案、房屋维修基金案等一系列大要案。
持之以恒地钻研给邹碧华的人生打开了一扇门。除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0多篇论文外,他一口气主编或撰写了《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中国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研究》《中国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法庭上的心理学》等十多部著作。
2010年,邹碧华的专著《要件审判九步法》在法律界引起轰动,连续两年成为法律出版社的畅销书。很多一线法官评价“本书逻辑清晰、思路严密,审判时按图索骥,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有的人索性戏称,要件审判九步法是“法庭上的独孤九剑”。
2012年11月,邹碧华被任命为上海高院副院长。
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7月12日,上海市委召开全市司法改革先行试点部署会,正式拉开上海司法改革的序幕。在此之前,上海高院成立了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并增设司法改革专项试点工作办公室,该办公室与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邹碧华任司改办主任兼试点办公室主任。
无数个“5+2”“白+黑”,上海高院司改办的那层楼常常灯火通明。《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制定先后召开了15次座谈会,历经34稿。“他累了就在后座拿个靠垫睡一下,星期天从来不休息,有一次我在高院等他下班,一直到凌晨3点他才从办公室出来。”司机李师傅最了解邹碧华为人,虽然跟着这样的院长着实累人,但李师傅愿意。
12月10日9时,邹碧华前往市委政法委参加专题会议。13时50分,邹碧华前往徐汇法院途中,胸口开始剧烈疼痛起来。17时20分,天空下雨,邹碧华去世。
家人、朋友、前辈、同事、同行、老师、学生,认识的、不认识的,随着这一噩耗在微信圈的传出,整个法律圈震惊,人们在流泪。无数的悼念、悼文、视频、文章开始出现在各家媒体,邹碧华以他学者型法官的才华、公正不阿的性格、善良纯朴的品行以及对法律同行的尊重,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2.下面是摘自某网站最近发表的关于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的介绍文字:
①47岁的邹碧华,去世前最牵挂的是司法改革。
法官员额制是此轮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法官比例压缩至33%,意味着有一批现任法官进不了法官序列。怎么改?邹碧华力主避免两个“一刀切”——不按资历、行政级别“一刀切”,要科学考核,给年轻人留有机会;高院、中院、基层法院的法官比例不能“一刀切”,要给一线法官更多机会;要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能办案的法官进入到员额中来。
有同事劝邹碧华“悠着点,少得罪人”。他说:“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该担当时必须担当。”
邹碧华带领司改办团队,调研全市法官分布情况、人力资源实际投入,独创了一套“案件权重系数”,分析全市法官办案质效,并请来调查公司进行专业分析,寻求最佳方案。最终,员额制改革避免了“一刀切”。
②“碧华提出的许多改革建议和方案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最高法司改办主任贺小荣说,“它们都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不是理念的堆砌,是用事实说话。”
多年前,邹碧华在长宁法院任院长时,就是通过调查研究,用数据和事实,一点一点往前推进自己的改革设想。
2008年6月25日,邹碧华到长宁法院赴任。还没进自己办公室,就直接到会议室,讨论信访案件的化解。
邹碧华到信访办调取了500多封群众来信、100件执行案件卷宗,逐一分析问题原因。一有空就去立案大厅看法官接待,去法庭旁听法官审案子。这样过了几个月,邹碧华了解了基层法院情况,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长宁法院大楼改建,需要设立临时立案大厅。“邹院长看了设计方案,没有说不好,只是要求我们,首先调查来立案的人员数据,再和现有方案对照,看是不是符合现实需求。”长宁法院办公室主任曾俊怡回忆。
调查下来,原来的设计果然有差距,设计团队根据结果迅速调整了方案。“邹院长总说,有数据、重事实,就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就能更好地推进改革。”
③“他读的书多,可我觉着他不书生,不教条。”长宁法院副院长胡国均说。在长宁法院时,每逢信访当事人生日,邹碧华都要给对方发条短信,打个电话。他认为,法院不仅要办好案子,还要做好延伸服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他熟悉西方法律,同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坚守中国方法。”贺小荣说,“让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中国改革实际服务,这是邹碧华的智慧。”
多年后,邹碧华在上海高院主持制定了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用信息化力推司法公开。其中,有6项应用属于全国法院首创。
邹碧华深知中国实际,了解中国法官队伍现状,不照搬国外一套。“碧华总说,给予法官更多独立审判权是改革大方向,但要有监督。”贺小荣说,“比如,碧华在方案中设立主审法官联席会议和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可以发挥资深法官的作用,为疑难案件提供咨询意见。”
“邹碧华凭借前瞻性的改革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全国司法改革的先行者,为上海乃至全国法院的司法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说。
“最让我感到难能可贵的是,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崔亚东说,“在工作分工、职务升迁上,每当我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总是说服从组织安排,以工作需要为重。”至今,崔亚东的手机上还保留着邹碧华发给他的一条短信:“我觉得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真正能够改变中国法院的两大领域。如果这两年能抓紧干出模样来,也算对得起党,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个人上不上台阶不重要。”
本文来源:新都教育(http://edu.newdu.com)
④“他非常勤奋,到了书店就买书,经常一摞一摞地买。看书奇快,记忆力惊人。”好友王利军说。到过邹碧华家的人都对他的书房叹为观止,几千本书密密麻麻地摆放在书架上,就连桌子底下也堆满了书,其中绝大多数是法律书。
1993年至1999年,邹碧华先后考取了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6年里获得了法学硕士、博士学位。
如饥似渴地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审判能力,邹碧华审判业务之强是出了名的。
他曾经参与合同法、公司法等重大司法解释的起草。主编或撰写了《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中国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研究》《中国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等十多部著作。2010年,邹碧华的专著《要件审判九步法》在法律界引起轰动,连续两年成为法律出版社畅销书。
⑤作为法官,邹碧华有着清醒的社会角色意识。“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个国家法治的发达程度;而法院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表明这个社会的公正程度。”这是邹碧华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的一句话。
因为这句话,邹碧华在法庭上努力营造法官
查看答案
给定资料1.“人的一生,都有一个需要坚守的价值。理想的完满人格,应当是破除自我,将自己融入到人民中,融入到祖国的法治中。无我,党的事业不朽,如是我心。”这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同志生前在《从专业思维、管理思维到领导思维——我的成长历程》一文中所写的一句话。1967年1月18日,邹碧华出生在江西省奉新县的一个小山村。邹家有三子,邹碧华排行老大。父亲给他取名碧华,意为“碧丽中华”。1984年,邹碧华以全县排名第二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母亲和弟弟送他到南昌火车站,邹碧华背着行李独自启程。这次远行,开启了邹碧华人生的华丽乐章。1988年,收获爱情的邹碧华放弃在北京已经落实的工作,和女友一起到上海发展。一家上海知名企业和上海高院同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考虑到专业对口,邹碧华选择了上海高院。进入上海高院后,邹碧华被安排到虹口法院见习。那段日子里,他对美术痴迷不已,每天作画,速写本用了一本又一本。但时间无法在绘画和法律间平行展开,痛苦的抉择出现在了邹碧华面前。邹碧华考虑了很久,最后将所有的画作收了起来,从此潜心研究法律。“我要做中国最好的法官!”回归法律之后,他虚心学习带教师傅的审判经验,甚至学会了一口地道的上海话。浑厚的文学修养和感染力极强的演讲天赋,让邹碧华脱颖而出。2001年6月,邹碧华担任上海高院研究室主任助理,后担任副主任。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他先后担任上海高院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审委会委员。在这重要的五年中,他不负众望,先后处理或参与处理了社保基金追索案、房屋维修基金案等一系列大要案。持之以恒地钻研给邹碧华的人生打开了一扇门。除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0多篇论文外,他一口气主编或撰写了《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中国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研究》《中国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法庭上的心理学》等十多部著作。2010年,邹碧华的专著《要件审判九步法》在法律界引起轰动,连续两年成为法律出版社的畅销书。很多一线法官评价“本书逻辑清晰、思路严密,审判时按图索骥,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有的人索性戏称,要件审判九步法是“法庭上的独孤九剑”。2012年11月,邹碧华被任命为上海高院副院长。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7月12日,上海市委召开全市司法改革先行试点部署会,正式拉开上海司法改革的序幕。在此之前,上海高院成立了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并增设司法改革专项试点工作办公室,该办公室与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邹碧华任司改办主任兼试点办公室主任。
无数个“5+2”“白+黑”,上海高院司改办的那层楼常常灯火通明。《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制定先后召开了15次座谈会,历经34稿。“他累了就在后座拿个靠垫睡一下,星期天从来不休息,有一次我在高院等他下班,一直到凌晨3点他才从办公室出来。”司机李师傅最了解邹碧华为人,虽然跟着这样的院长着实累人,但李师傅愿意。
12月10日9时,邹碧华前往市委政法委参加专题会议。13时50分,邹碧华前往徐汇法院途中,胸口开始剧烈疼痛起来。17时20分,天空下雨,邹碧华去世。
家人、朋友、前辈、同事、同行、老师、学生,认识的、不认识的,随着这一噩耗在微信圈的传出,整个法律圈震惊,人们在流泪。无数的悼念、悼文、视频、文章开始出现在各家媒体,邹碧华以他学者型法官的才华、公正不阿的性格、善良纯朴的品行以及对法律同行的尊重,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2.下面是摘自某网站最近发表的关于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的介绍文字:
①47岁的邹碧华,去世前最牵挂的是司法改革。
法官员额制是此轮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法官比例压缩至33%,意味着有一批现任法官进不了法官序列。怎么改?邹碧华力主避免两个“一刀切”——不按资历、行政级别“一刀切”,要科学考核,给年轻人留有机会;高院、中院、基层法院的法官比例不能“一刀切”,要给一线法官更多机会;要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能办案的法官进入到员额中来。
有同事劝邹碧华“悠着点,少得罪人”。他说:“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该担当时必须担当。”
邹碧华带领司改办团队,调研全市法官分布情况、人力资源实际投入,独创了一套“案件权重系数”,分析全市法官办案质效,并请来调查公司进行专业分析,寻求最佳方案。最终,员额制改革避免了“一刀切”。
②“碧华提出的许多改革建议和方案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最高法司改办主任贺小荣说,“它们都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不是理念的堆砌,是用事实说话。”
多年前,邹碧华在长宁法院任院长时,就是通过调查研究,用数据和事实,一点一点往前推进自己的改革设想。
2008年6月25日,邹碧华到长宁法院赴任。还没进自己办公室,就直接到会议室,讨论信访案件的化解。
邹碧华到信访办调取了500多封群众来信、100件执行案件卷宗,逐一分析问题原因。一有空就去立案大厅看法官接待,去法庭旁听法官审案子。这样过了几个月,邹碧华了解了基层法院情况,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长宁法院大楼改建,需要设立临时立案大厅。“邹院长看了设计方案,没有说不好,只是要求我们,首先调查来立案的人员数据,再和现有方案对照,看是不是符合现实需求。”长宁法院办公室主任曾俊怡回忆。
调查下来,原来的设计果然有差距,设计团队根据结果迅速调整了方案。“邹院长总说,有数据、重事实,就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就能更好地推进改革。”
③“他读的书多,可我觉着他不书生,不教条。”长宁法院副院长胡国均说。在长宁法院时,每逢信访当事人生日,邹碧华都要给对方发条短信,打个电话。他认为,法院不仅要办好案子,还要做好延伸服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他熟悉西方法律,同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坚守中国方法。”贺小荣说,“让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中国改革实际服务,这是邹碧华的智慧。”
多年后,邹碧华在上海高院主持制定了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用信息化力推司法公开。其中,有6项应用属于全国法院首创。
邹碧华深知中国实际,了解中国法官队伍现状,不照搬国外一套。“碧华总说,给予法官更多独立审判权是改革大方向,但要有监督。”贺小荣说,“比如,碧华在方案中设立主审法官联席会议和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可以发挥资深法官的作用,为疑难案件提供咨询意见。”
“邹碧华凭借前瞻性的改革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全国司法改革的先行者,为上海乃至全国法院的司法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说。
“最让我感到难能可贵的是,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崔亚东说,“在工作分工、职务升迁上,每当我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总是说服从组织安排,以工作需要为重。”至今,崔亚东的手机上还保留着邹碧华发给他的一条短信:“我觉得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真正能够改变中国法院的两大领域。如果这两年能抓紧干出模样来,也算对得起党,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个人上不上台阶不重要。”
④“他非常勤奋,到了书店就买书,经常一摞一摞地买。看书奇快,记忆力惊人。”好友王利军说。到过邹碧华家的人都对他的书房叹为观止,几千本书密密麻麻地摆放在书架上,就连桌子底下也堆满了书,其中绝大多数是法律书。1993年至1999年,邹碧华先后考取了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6年里获得了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如饥似渴地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审判能力,邹碧华审判业务之强是出了名的。他曾经参与合同法、公司法等重大司法解释的起草。主编或撰写了《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中国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研究》《中国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等十多部著作。2010年,邹碧华的专著《要件审判九步法》在法律界引起轰动,连续两年成为法律出版社畅销书。⑤作为法官,邹碧华有着清醒的社会角色意识。“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个国家法治的发达程度;而法院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表明这个社会的公正程度。”这是邹碧华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邹碧华在法庭上努力营造法官、律师相互尊重、信赖的氛围;独创《法官尊重律师的十条意见》,呼吁建立法律共同体;倾力推出律师服务平台,改善律师执业环境。“那是2010年,邹碧华听到一些律师抱怨部分法院的法官对律师很不尊重,很是感慨。”长宁法院监察室主任傅为高回忆。在邹碧华看来,法官和律师之间在工作上要有距离,而平常应该是朋友,“不要以为律师都会来腐蚀你,心底纯净地看待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就能形成良性互动。”3.邹碧华的微博和微信名叫“庭前独角兽”。独角兽是一种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的神兽,是中国传统法律与公正的象征。专业才能公正,而邹碧华所追求的并不止于个案的公正,“一个案子的处理不仅要公平,还要让当事人能从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这是邹院长对公正的诠释。”长宁法院少年庭法官顾薛磊说。邹碧华曾经说过,“当一个好法官光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专业知识如果不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就会干瘪无味”。“他特别强调人性化服务理念。”长宁法院少年庭副庭长钱晓峰说,“法院干部能力培训,他请了虹桥宾馆的大堂经理来讲客户服务。这是我们从来没想过的事情。一杯清茶、一杯咖啡、一块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