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招聘类 > 公务员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65题
长远以来,中国就重视文化立国,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文化的精神。儒释道、诸子百家文化数千年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血脉,影响了各个朝代的主流思想。“仁义礼智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很深。众所周知的如《论语》《大学》等成为数百年来包括帝王在内的治国理政者们的必读书,历史上国家治理者推行“敬天法祖”“以孝治天下”等理念和做法,都是礼治的表现。
中国历史的主流,与其说是人治,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影响下的帝王及士大夫们在治理国家。虽然经历许多次改朝换代,期间也有一些________的帝王,但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________。
在礼治之下,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有法制体系以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比如有监察制度以保证官员廉洁奉公,有官员选拔制度以保证任人唯贤,等等。就监察制度来说,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严格详细的规定。对皇帝本身,也不是没有约束制度。比如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虽然最高命令是皇帝诏书,但诏书由中书省拟撰,后经门下省复审。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以“封驳”,也就是把皇帝命令挡回去。“封驳”在汉代已经出现,唐代“封驳”的例子屡见不鲜,宋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明朝来华多年的传教士利玛窦也注意到,“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对法治的推崇,屡见于古代经典。比如《管子》说“法令者,群臣之所共立也”;荀子认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这些思想都对中国历史上的治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些人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法治,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人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时期,整个社会能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来进行治理,并实现较长时间的良性运转,至少应说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法治特色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认为“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连《历史的终结》一书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发明了好政府”。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治理,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很多不完善乃至糟粕的东西,但我们不应简单以人治抹杀中国古代治理经验,从而失去了取其精华的机会。比如历史上的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经验就值得借鉴。笔者也注意到,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但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文章举唐代“封驳”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A.监察制度历史悠久
B.君权受到一定约束
C.唐代各部分工明确
D.纠错机制逐渐出现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2018~2020年,我国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以下哪些重点区域为该作战计划的主战场?《》()
    A.京津冀及周边
    B.长三角
    C.汾渭平原
    D.武汉城市圈
  • 一位客人在自助餐厅就餐时,他准备在6种肉类中挑选3种,4种蔬菜中挑选2种,从3种点心中挑选2种。若不考虑食物的挑选次序,则他可以有多少种不同选择方法?()
    A.240
    B.360
    C.480
    D.720
  • 坐在餐桌前,举筷享用食物,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却浑然不知盘中美餐在全球范围内__的利害关系。现代社会高度分工,我们远离春耕秋收,只有食品价格飙升的时候,粮食生产才会引起我们关注。去年,粮价一路攀升,为我们的长期_敲响了警钟。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盘根错节漠然
    B.纷繁芜杂冷淡
    C.扑朔迷离无视
    D.眼花缭乱疏忽
  • 幼儿园买来了不少兔、狗、长颈鹿塑料玩具,每个小朋友从中任意选择两件,那么至少要有几个小朋友才能保证总有两个小朋友选择的玩具相同?()
    A.4
    B.7
    C.9
    D.11
  •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
    A.所有权
    B.承包权
    C.经营权
    D.收益权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