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职业技能类 > 竞赛问答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2002年9月14日的早晨,nj市jn区ts镇作厂中学住校生袁海华早餐时发现对面的同学开始口吐白沫,接着仰面倒在了地上不停地抽搐,已经有七八个同学倒在了地上抽搐,餐厅里倒下的同学不断增加,发病的学生被送到汤山镇医院。4:45,位于ts镇的解放军xx医院就收治了1例抽搐昏迷的患者,随即又有3名相同表现的民工到医院就诊。自早晨6时起,患者源源不断地被送往该镇仅有两家医院(ts镇医院和解放军xx医院)。6:41,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群众报案,同时市卫生局接120报告,7:50,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向市政府报告“ts镇ld工地30余名民工、作厂中学40余名学生先后发生中毒”。8:00,累计到2所医院就诊者达600多人,其中有16人死亡。8:20,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政府指示,立即组织处理队伍,赶赴现场,实验室人员迅速到岗,做好了一切检测的准备工作。中毒监测报告现场控制全力做好抢救工作市卫生局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成立了领导小组,动员部队、省、市综合性医院组成七支医疗队共约35名专家开展工作,用最好的设备、药品进行抢救,采取对症解毒、洗胃、血透等抢救措施。局领导分工包干负责指挥协调11家医院的救治工作。省、市、区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现场对病人呕吐物、胃内容物、可疑食品分别采样、封存、检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抢救病员。事发后,上述医院领导及医务人员全部到岗,约2000余人直接投入救治工作。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紧急从上海抢运1000支特效急救药品送往医院。市区卫生监督防疫部门投入足够人力,对相关食品、水源采取有效措施,超前做好防范工作。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强化组织,集中力量,明确任务。由市委副书记王浩良、市委常委、副市长李福全和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王建华负责,迅速开展工作。进一步调查摸底。除在医院抢救的人员外,深入到镇村、学校逐校逐户进行调查走访,确切查清中毒人员数,防止遗漏,并及时掌握各抢救点的人员情况。市、区民政部门组织人员分流处置遗体。死亡人员遗体经医院确定死亡,办理相关手续再送各殡仪馆,由公安人员确定身份进行善后处理。在jn区内医院死亡的送江宁殡仪馆,在市区医院死亡的送市殡仪馆。强化社会面上的控制,防止事态扩大。做好死亡人员家属工作,每个工作组负责一个家庭。重点做好死亡学生家庭和外来民工的安抚稳定工作。此外,全市各方面已采取紧急措施,进一步加强社会稳定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强化社会面控制,杜绝引发其他事件。为防止在水中投毒,关闭该镇自来水厂供水。20:45国务院调查组到达ts,市委、市政府组织对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的汇报。21时,总筛查人数600余人,确诊中毒人数为394人,重症患者25人,累计死亡37人(男23人,女14人;学生16人,民工16人,儿童1人,身份不明4人),其他人员病情基本稳定。患者都集中到了11家条件较好的医院。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指挥部成立后,立即召开由卫生、公安等部门参加的现场分析会,对事件展开调查和分析。发病者多数为zc中学、ts中学学生及镇上2个建筑工地的施工队人员,仅有少量当地居民;发病者都进食了该镇农贸市场“zw面点店”制作的麻团、油条、点心等食品;第一例患者出现在4:45,患者集中在5:00~7:00发病,后仍有少量散在患者出现。鉴于该事件发病急、涉及人数多,病人不同程度均出现恶心、呕吐、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惊厥及昏迷、鼻孔出血、严重者出现咯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初步怀疑为急性灭鼠药中毒,究竟为何种鼠药尚待实验室的确认。分析患者有相同来源的食物史,都进食了该镇合sty连锁店(全镇惟一的一家早餐批发店)和农贸市场“zw面点店”制作的麻团、烧饼、油条和豆浆等食品,而前者的早点也是从“zw面点店”购买。省、市、区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对上述可疑食品及病人呕吐物、胃内容物分别采样、封存、检验。事件进展10:30市公安局在患者所食用的麻团、油饼中测出毒鼠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45接到患者样本,12:15从中毒患者胃内容物中检出毒鼠强,从而该起事件被定为“毒鼠强”中毒。与卫生部工作组同期到达的公安部调查组也针对事件特征展开了刑事调查,初步判定此事件为一起刑事案件,经对嫌疑人zw饼店老板及饼店员工审讯后,将嫌疑人定位在与其有竞争关系的其他6家饼店老板上。卫生部和公安部调查组交换了对事件性质的判断。医疗救治除毒鼠强外,是否混有其他毒物,如氟乙酰胺等,需加以核实,并采取对应措施。患者救治建议:洗胃,争取及早洗胃治疗,24小时内未洗胃者均应洗胃,对重症患者可反复洗胃。活性炭的应用。成年人50--100克,稀释后服用或灌服。重症患者可重复半量使用。有效的控制抽搐。血液灌流。对重症患者可反复灌流。对症支持处理;精神症状的预防与治疗。轻症患者的医学观察,严格出院标准。及时发现新的病人(少数患者的潜伏期可达十余小时)。严格出院标准,考虑通过患者表现和血毒鼠强浓度测定作为参考依据。进一步防范措施继续对相关食品和水进行监控、抽检。毒物检测的相关部门,24小时热机值班,随时接受样本,加强对可能发生中毒事件的检测。中国CDC中毒控制中心将为此事件提供24小时的信息、临床处理及毒物检测支持,随时对事件提供服务。调查组并根据现场和医院调查所了解的情况,强化了工作重点,提出了第二天分临床和卫生两组开展工作的计划。--临床组召集承担救治任务医院的领导和专家共同研究进一步救治病人的临床抢救措施,统一救治方案,CDC专家参加。卫生组召集当地省、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疾控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研究如何从卫生角度进一步加强防范的措施。毒物鉴定检测方法、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及结果的评判方法?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2006年10月20日21时30分,某区CDC值班人员接到吴XX电话投诉,今天16时左右吴KK等3人,在阳光路南一餐馆内就餐后发生“中毒”,现在第一附属医院救治。接报疫情后立即向卫生局电话汇报并派出调查小组分两组到医院及餐馆进行调查。在医院急诊室正在输液的三位病人,意识清楚。自述:就餐时进食有凉菜、冻肉、花生米、芹菜、菠菜,一瓶白酒,每人一份葫芦头泡馍。食后约10-30分钟,先后出现身体不适,头昏、头痛、恶心、心慌,四肢无力、口唇发紫、指甲发紫等症状,急到医院救治。医院根据病人自述及临床症状,初诊为“亚硝酸盐中毒”,给予1%美兰、5%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滴注,并给吸氧后病人中毒症状迅速缓解。约22时急症室又来2名病人,症状与前3人类似,自述也是在阳光路南一餐馆吃泡馍后出现不适前来就医。病人经救治后恢复健康。餐馆经营面积约30平方米,操作间卫生设施简陋,无凉菜配餐间但却经营凉菜,无保洁柜,餐具消毒不规范,三防设施不全,调料瓶未加盖,敞开在餐厅门口摆放,所采购原料及加工好的猪大肠未索取卫生许可证及产品检验报告。检验人员立即对所有样品采样进行按国标方法检验。检验结果亚硝酸盐含量:老汤(泡馍原汁汤)712.0mg/kg,熟猪大肠(电子城个体加工点进的货)456.25mg/kg,熟猪大肠(东郊个体加工点进的货)87.5mg/kg。按照肉灌肠卫生标准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30mg/kg。诊断亚硝酸盐中毒。追踪调查:根据该餐馆提供的进货点,立即前往二个加工点进行检查,在调查组人员赶到加工场地时,加工人员已得到有人中毒的消息而逃跑,现场只看到简陋的加工棚及部分加工用具,未采到检验样品。对该情况上报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追查。你认为调查员应具备哪些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

  • 第一部分病例发现与报告 2005年7月11日,四川省资阳市YJ区CDC接到资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报告:“收治1例疑似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但无流行病学证据,请调查、核实”。 YJ区CDC当日派员到医院调查并采集血样,7月12日送血样至省CDC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体。7月12日下午,YJ区CDC接到资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报告“再次收治1例疑似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病危”;区CDC再次前往调查,调查过程中第2例病人死亡。 7月12日,区CDC对医院进行回顾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月来,该院共收治4例类似病例,其中2例死亡,1例不详(自动离院),1例尚在治疗中。其中3例病人发生于YJ区,1例病人发生于邻县。病例均有进食或接触不明原因死亡病死猪、羊肉史;病例分布较散在,病例之间无任何接触史,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乏力,伴恶心、呕吐,进而出现低血压、晕厥、休克症状,以及面部、上臂、胸部淤斑等;临床检验,白细胞进行性增加、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尿蛋白增高。 7月12日19:00,YJ区CDC向资阳市CDC报告了上述情况,资阳市CDC专业人员至医院调查,情况基本相同。此后两日内,就诊新病例和死亡人数增多。 7月14日,四川省CDC检测病例血清,结果流行性出血热抗体IgG、IgM均阴性。 7月15日12:00,鉴于血清学检查结果不支持出血热,资阳市卫生局向省卫生厅电话报告:资阳市发生不明原因疾病,共计发病5人,4人死亡;病人起病急、有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并死亡。 7月15日,四川省卫生厅组织省CDC、省级医院临床专家赴资阳调查。专家组首先到医院对病人的病情和治疗等情况进行了解,再到病家对其周围环境情况进行调查。 CDC人员怀疑发病与病(死)的猪有关系,当发现病家邻居有病(死)猪时,立即采集了死猪的标本,同时采集了病人血液、病人家属的血液待检。经过调查和会诊后,专家的意见不一致,部分专家倾向于诊断出血热,部分专家认为发病与病(死)猪羊有关,可以排除出血热。 7月15日晚,四川省卫生厅将该起疫情传真报告卫生部应急办。 7月16日0:45,资阳市YJ区CDC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以“不明原因疾病疫情”上报。 7月16日,四川省CDC使用免疫荧光法,用羊抗人IgG标记病人血清后和病死猪肉进行反应,结果为阳性,提示病人的发病与病死的猪有关系。 第二部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7月17日,四川省CDC第二次派出流调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与市、区CDC共同讨论制定病例定义,开展主动搜索病例和个案调查。根据当时所了解到得情况,拟定搜索病例的标准为:近期在YJ区或邻近农村地区,与病(死)猪(羊)有过接触,急起发热并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感染性休克症状的病例。 一、病例搜索及初步分析 7月18日,工作组在收治病例的资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及病家周围邻居了解是否有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病例存在,经搜索共发现了7例病例(死亡5人),并对上述病例进行了个案调查,了解到本次疫情的基本特点。 首例病人:吴XX,男,52岁。6月24日11:50分出现发热(38.2℃)、寒战、恶心、呕吐、全身疼痛、淤斑等症状,19:00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6月22日11时接触过彭XX(另一病例)家的病死羊。 7例病人发病时间分别为6月24日、6月26日、7月5日、7月9日、7月10日、7月16日、7月17日;分布于资阳市的2个区(市)、4个乡镇、6个村、7个社;男性6例,女性1例,均为农民。5例死亡病例从发病到死亡的病程最短4小时,最长21小时,平均11.6小时。7例病例发生前,当地农村即有病(死)猪的情况发生。7例病人中,5例发病前宰杀过病(死)猪、羊,2例发病前参与了病死猪(羊)的加工处理;患者发病时间距最近一次宰杀或接触病死猪(羊)时间,最短<1天,最长达5天。个别病例手、臂部见皮肤破损,伤口发黑,化脓少。另有6名参与宰杀者未发病;参与烹煮食用病、死猪肉的140名村民无发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包括家人、邻居、亲属、医务人员、同病房病人等均未出现类似病例。7例病例中,除彭XX和吴XX共同接触病同一只死羊外,其他病例都有接触病(死)猪史。 7月19日,卫生部派出专家组(包括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临床专家)至四川省资阳市,与四川省卫生厅、CDC联合调查处置本起“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回顾前期调查工作,经讨论认为,该起疫情与1998年在江苏省发生的一起猪链球菌感染疫情极为类似。7月20日,专家组结合临床表现主要以中毒休克为主,临时将该病命名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同时流行病调查全面展开。省级临床专家积极协助和指导当地医务人员开支病例救治工作。 在搜索病例过程中,发现除中毒性休克表现外,在上述地区发生的以脑膜炎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农村病例也同样有病死猪的接触史。随着现场工作的深入和病原学诊断工作的进展,对该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逐步又将以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有接触史的轻型病例也纳入“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调整为:自6月份以来,在YJ区或邻近农村地区,与病(死)猪(羊)有过接触,急起发热并伴有皮肤瘀点、瘀斑,可并发脑膜炎或感染性休克等症状的病例。 按现行病例定义,截止7月23日晚共发现并调查55例病人(以临床诊断为主)。相关资料分析结果简单描述如下: 1.病例一般特征:55例患者均为当地农民,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1.6岁。发病最多的为50~60岁年龄组,占总数的32.7%。首例病例发生于6月24日,自7月上旬疫情上升,7月19日为发病高峰。 2.临床表现:初期大多表现为畏寒、发热,伴有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腹痛、腹泻。重症病例有进行性休克表现: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多数病例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部分病例无休克表现,但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重者伴昏迷。重症病人脏器损害表现为间质性肺水肿、肝脏损害和肾脏损害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病情严重者发病早期可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重症患者血小板下降。尿常规蛋白阳性,部分患者酮体阳性。 对47例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病例进行疾病早期症状分析,结果如表1二、暴露危险因素调查 55例病例中,49例有明确危险暴露史,6例不详,其中接触病死猪的47例,接触病死羊的2例。暴露方式包括喂养、屠宰、销售、洗切加工、食用、埋葬病、死猪(羊)等;37.2%的病例接触时手臂皮肤有破损或划伤。病例无其它明显的动物、食物和水源等共同暴露因素。未发现病例之间有明确接触史;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家庭成员中尚未发现二代病例。 三、实验室检测 自3名患者和5只猪的标本中分离到猪链球菌。 四、潜伏期计算 对有实验室确诊,明确单次暴露(参与屠宰的最初时间)的36例病例计算,最短潜伏期2天,最长潜伏期13天。 7月22日晚,卫生部首次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了四川资阳市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流行的消息,正式将本次疫情向公众公布。 7月25日,在实验分离、鉴定病原成功的基础上,确定本病名称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并确定了最终“诊断标准”,分别将轻症表现、脑膜炎表现、休克表现纳入诊断。 当日,卫生部公布了本次疾病的正式名称(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原学病因(猪链球菌Ⅱ型)和主要感染方式(直接接触病死猪,与食用猪肉无关),同时也公布了应采取防止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和禁止私自宰杀病(死)猪等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部分分析流行病学 截止8月21日,四川省共报告204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其中实验确诊病例68例,临床诊断病例136例,死亡3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4岁(中位数),最小26岁,最大82岁。男女性别比为5.4:1。最早发病时间为2005年6月24日,最后1例发病时间为8月6日。96%病例(196例)为农民,另有5例是个体屠夫、1例是兽医、1例是商贩、1例是民工。204例患者分布于四川省资阳等12个地市的37个县区,131个乡镇,195个村庄,平均每个村1.05例。资阳市共报告100例病例(占全省报告病例的49%),死亡20例。除了3起各两例的“聚集性”疫情外,其余病例相互间没有接触。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如表2。本次疫情调查处理过程中,就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食用病死猪肉是否会引起发病)设计了1:M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以论证引起该病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也即何种接触方式是危险的接触方式。对照包括1名家属、2名邻居、2名共同处理病死猪人员(实际操作过程中匹配数可能不一致)。对疫情早期发病的29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及其家属、邻居和一起处理病死猪人员共147名对照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危险因素重点是与病死猪及其制品接触的方式。专业人员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3、表4。第四部分实验室支持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全部204例病例中有68例为病原学确诊。其中,38例通过血液标本、27例通过脑脊液标本、3例通过尸解标本(肝、脾、心包血)分离到猪链球菌Ⅱ型。分离病原的病例来自四川省11个市;不同地区的猪也分离到相同病原。 所有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在羊血琼脂平板上呈现α-溶血,形态学检查及Vitek2compact和API20strep生化鉴定条的鉴定结果都符合猪链球菌。对

  • 2008年3月26日晚,Z市CDC报告该市部分幼儿园出现学生聚集性呕吐、腹痛症状。多家媒体关注广东省卫生厅高度重视;3月27日,省CDC联合调查组赶赴现场。初步调查:3所幼儿园报告77例病例,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无重症和死亡病例。采集标本:病例呕吐物,3所幼儿园剩余食物,高钙奶。病例定义:临床症状/体征:呕吐、腹痛症状之一;时间:2008年3月24日-27日;地点:珠海市幼儿园;人群:学生及教工。病例搜索:珠海市所有幼儿园;可疑批号高钙奶配送了7所幼儿园;医疗机构临床症状/体征污染来源---W批号原料奶粉受金葡菌污染中毒批号高钙奶使用该批次奶粉为原料;同生产线使用该批次原料奶粉的其它几种产品也检出金葡菌PCR阳性;W批次原料奶粉中检出金葡菌;未开封W批次原料奶粉与工人手部伤口金葡菌PFGE同源性100%;工人手部伤口检出金葡菌和肠毒素可能为奶粉污染所致。生产加工环节导致金葡菌繁殖的影响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加热80℃,30分钟可杀灭;在20℃以上经8~10小时即可产生大量的肠毒素,经100℃煮沸30分钟不被破坏。到目前为止可以得到哪些初步结论?为什么呢?

  • 2005年7月2日~3日,H省C市W县某乡3名农民在屠宰过程中被牛骨划破及被屠刀割破皮肤的村民,皮肤破损部位相继发生疱疹、红肿等感染症状。7月7日~8日,患者感染加重,陆续前来P乡卫生院进行诊疗,接诊后发现3名患者的皮肤破损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均为手部皮肤出现1~5cm2的皮肤破损,破损皮肤中央黑色结痂,周围有水泡,高度肿胀,无发热,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因病例表现与既往伤口感染状况不同,遂报告防保大夫,防保大夫查看病例后怀疑为炭疽。县CDC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县卫生局报告了情况,县卫生局领导、医疗人员、卫生监督所和CDC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于7月8日19:30到达现场开展初步诊断和现场调查工作,发病乡位于W县西部,距县城45公里,以农业生产为主,辖区人口11000人,下设9个行政村。乡卫生院有医生13人,无专职护士,卫生院条件较为简陋;村卫生所9所,村医17人。疫情发生地H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下设10个自然村,有村民1560人,医生2人。患者刘XX,男,32岁,7月3日皮肤损伤2处,皮肤损伤部位发痒,并出现水泡,部位在左手小指背侧中部和食指中部,患处高度肿胀(非指凹性水肿),中心为黑色结痂,大小为1×2cm。查体无发热,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肝脾未见异常,现给予青霉素480万单位,2次/日输液治疗。患者李XX,男,42岁,7月3日发病,皮肤损伤部位发痒,并出现水泡,部位在左手中指背侧中部,患处高度肿胀(非指凹性水肿),皮下呈黑色,大小为1×2cm。查体无发热,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肝脾未见异常,现给予青霉素480万单位,2次/日输液治疗。患者王XX,男,51岁,7月2日发病,皮肤损伤2处,损伤部位为左手手腕部,出现水泡和渗出。7月5日患处中心部位呈现黑色结痂,创面达1.5×5cm,创面周围有水泡及渗出物,外周呈高出皮肤的红肿,红肿在创面周围蔓延到手指根部和肘部。发病初期有发热,具体体温不详,患侧腋下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肿大,肝脾未见异常。现给予青霉素480万单位,2次/日输液治疗。2005年6月28日,H村村民刘XX家中饲养的一头母牛因食用了大量玉米苗后腹胀,当地兽医给与注射青霉素一支。6月29日上午牛死亡,在尸体尚未僵硬时,5名村民及数名妇女在村后树林内对病牛进行了宰杀,其中发病的3名村民参与了宰杀。初步调查工作在7月8日24:00结束,调查同时采集了病人的皮肤溃疡处分泌物送回CDC进行镜检,检验结果为阴性。但根据现场县级专家及曾经参加过炭疽疫情处置人人员综合论证,初步诊断为皮肤炭疽。目前当地无类似病例。县CDC将疫情信息上报市CDC,并由县卫生局向当地畜牧部门进行疫情通报。对病例做出初步诊断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做哪些进一步调查?如何确定感染来源?怎么处理?

  • 1999年8月13日9:40,S市卫生防疫站流行病科人员接到J区ZT乡ZT四街卫生所报告:近日该村腹泻患者明显增多,部分患者出现剧烈腹泻、呕吐,疑似霍乱病人。流行病科立即向站领导汇报,通知J区卫生防疫站,并于当日10:30达到现场核实调查。现场发现,截至13日10:30,该卫生所共接诊12例疑似霍乱病人,具有霍乱典型症状:剧烈腹泻,先泻后吐,无腹痛、无发热,发病时间为8月10~13日,均居住在ZT四街仓安路以北的居民区。初步判断为疑似霍乱暴发疫情,当场采集诊所内的2例疑似霍乱病人的便标本,送实验室检测。同时要求当地暂时限制该村居民的活动范围、暂停使用现有的水源水、暂停该村餐饮业如何找到更多的病人?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