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资格证大类 > 资格证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阅读《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实录(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思想家、哲学家、曾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的作品《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个设问句,运用设问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言说一说。(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师:一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就要我们先做一思考,激发我们阅读文章的兴趣。像我们的《语文读本》中就有这样的一些题目。如摩罗《巨人何以成为巨人》、宗春山《男女分班有必要吗》、贺仲明《阿Q为什么是农民》。在中考作文中,好多考生也用设问式的命题来提高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如《既生亮,何生关张》《谁偷了玉坠》等。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通读文本,明确"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问题。(学生通读课文,教师巡视)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样就使这三个原因在语言结构上保持一致,都是动宾结构。同学们,你们从这三个原因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生:三个分论点都处在每段文字的开头。生:虽然都处于开头,但在表述上有所变化。第二个分论点加上了"以同样的热情",第三个分论点加上了"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师:分论点处于开头,观点鲜明醒目。但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述呢?用结构一致的短语表达不是更为简洁吗?(学生思考,相互讨论)生:这样表达是为了使各个分论点之间,在结构上衔接紧密,逻辑性强。同时也说明这三个分论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有一定的层进关系。师:是的,这三个分论点是一种层进式的关系。"对爱情的渴望"是就个体自我而言,是人类最原始的感情:"对知识的追求"是就自然与社会而言,是提高自己素养必需的精神活动;"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就整个人类或宇宙而言,是最高的情感。 刚才我们说了,主体内容不是并列式结构,是层进式结构。那么你们还知道,议论文的结构方式还有哪些呢?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了议论文另外两种结构方式。且举了本文的例子,说明是总分式结构。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下发的爱尔兰巴克莱的《幸福》一文。认真阅读,请从行文结构和论证方法上与《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进行比较。(学生先自学《幸福》,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班里交流)师:同学们谈得很好,比较得很到位。这两篇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在表述上各有特点,各显异彩。下面请同学们再从论证的方法上看看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师:同学们的比较分析都非常精当。尤其是最后一个同学比较得更为细切。好的议论文写作,我们不光要找出论据,更要有自己的分析,打通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使文章充分体现出论证严密性。刚才同学们说了《幸福》一文,议论文的论据体现了多样性,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既有例证又有引证。而《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论据的使用极为单一。同学们是否可以把其中某一个分论点的论据丰富一下。(学生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可以说人为什么而活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希望各位同学既要明白"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的道理,还要学会议论文写作的常见结构以及论证的方法。阅读以上教学实录(节选),请从教材使用的角度进行评析。

相关标签: 议论文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一篇议论文有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还必须有确切而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事实论据。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谚语等,叫做道理论据。一篇文章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我们称为“摆事实”。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观点则称为“讲道理”。以上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

    A、议论文既要有论点,也要有证明论点的论据

    B、议论文要有充分的证明材料

    C、议论文中两类不同的论据

    D、议论文中“摆事实”和“讲道理”都必不可少

  •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现代汉语词典》中,“惜”字有“爱惜”“珍惜”“可惜”“惋惜”“吝惜”等意。
    可组词为:【惜阴】爱惜光阴。【惜老怜贫】爱护老年人,同情穷人。【惜墨如金】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慎重,力求精练。【惜福】指珍视自己的福气,不过分享受。等等。
    对于“惜”字,你还有哪些感受与联想?请以“惜”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主题和内容不脱离“惜”字的含义范围;②主题和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③符合议论文文体要求。

  • 教师教学《伶官传序》时指出,议论是中国古今文章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在浩如烟海的古代篇章中不乏优秀的议论文。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古代议论文特征的理解与认识,教师组织学生举办了以“好文共享——品析古代优秀议论文”为主题的学习交流会。下列篇目中,不能入选的一项是( )。

    A、《劝学》

    B、《陈情表》

    C、《过秦论》

    D、《师说》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