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医疗卫生 > 医卫其他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是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灯具,结构已经很完善了,制作也很精美。如出土的中山国古墓中银首人俑灯和十五连枝铜灯,已不是原始阶段的灯具了,可以说是中国灯具中的精品。在它们以前,灯具的发明和演变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灯的出现应早于战国中晚期,有人认为它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任何一件发明都不是从天而降、突然产生的,总是由某一件东西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灯的出现也不例外。灯的最早称呼不是“灯”,而是“镫”。《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意思是泽兰炼的油制作的明烛,装饰华丽的烛台。在周朝,“镫”字与“登”字是通用的。《尔雅·释器》中有“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可见“登”是一种叫“瓦豆”的东西。那么,瓦豆与灯具有什么关系呢?瓦豆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其形状是上面有一个敞口钵,底下有一个喇叭形底座,到了商朝,瓦豆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上部的敞口钵变成直而深的腹壁,下部的喇叭形底座也成了带有弦纹的高圈足。瓦豆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盛行于商周。后来不知是谁最早在瓦豆中置一灯芯用来点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瓦豆也就被演变成照明的工具——灯了。在战国的墓葬中,有一种陶制细瓦豆,它最早的形状是浅盘,平坦底,尔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盘底中央呈乳状突起,可以插灯芯的瓦豆。瓦豆的这种变化可能就反映出它从食器到点火照明灯具的演化方向。因此,最初,人们把灯称之为“镫”也是不无道理的。这正反映了灯的演变发展的过程——从瓦豆演变成灯。现在看来,无论从文字学的角度推测,还是从瓦豆的演变发展的过程来看,在我国灯的发展史上,灯恐怕就是由这种叫瓦豆(又称陶豆)的东西演变过来的。灯的最早称呼不是“灯”,而是“镫”,这个称呼说明:()

A、任何一件发明都需要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

B、灯具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由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发展演变而来的

C、“镫”是早于“灯”发明出来的一种用具

D、“镫”与“登”相通,是一种叫“瓦豆”的东西

相关标签: 新石器时代   喇叭形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个体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
    A.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
    B.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
    C.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
    D.两个成年男性遗骸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

  • 关于喇叭形态的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喇叭形源于投资者的非理性,但在投资意愿不强、气氛低沉的市道中,也可能形成该形态

    B.喇叭形一般是一个下跌形态,暗示升势将到尽头

    C.在成交量方面,整个喇叭形态形成期间都会保持不规则的大成交量,否则难以构成该形态

    D.喇叭形走势的跌幅是不可量度的,一般说来,跌幅都会很大

  • (  )以前,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A、新石器时代早期

    B、新石器时代中期

    C、新石器时代晚期

    D、新石器时代

  •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因发现于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300~4300年,属于()文化。

    A、旧石器时代

    B、封建时代

    C、新石器时代晚期

    D、新石器时代早期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