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资格证大类 > 教资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一位教师教授高中语文必修5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开篇的一段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师:本文的作者是谁?  生(齐):施耐庵。  师:本文节选自哪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生(齐):《水浒传》。  师:中国四大名著的另外三部是什么?作者是谁?  生(齐):《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  在此课教学进程中,还经常出现“林冲的遭遇坎坷吗?”“他的遭遇是悲剧吗?”“大家听懂了吗?”等要求学生齐声回答的问题。  对此教学实录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教师采用的这种“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

B、提问法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强化语文基础知识

C、“中国四大名著的另外三部是什么?作者是谁?”这一教学设问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过小,会引起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同时也偏离了教学目标

D、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该教师的教法,会取得利于学生学习的“满堂问”“满堂答”的积极效果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 学习《拿来主义》,教师把“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作为教学重点。下面对该教学设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师应从杂文主题和作者思想角度选取重点

    B、重点的确立没有考虑学生学习杂文时的困难

    C、教师认识和理解了杂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D、教师应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重点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给出了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的文章,设计的问题是:“联系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想一想,马克思是否实现了当年的职业理想?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与同学交流一下。”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B、引导学生了解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经历

    C、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D、让学生在受到马克思熏陶后树立高远的理想

  • 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师对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理解不准确

    B、教师对诗歌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

    C、教师认为分析人物形象是诗歌教学的任务

    D、教师认为体会情感是教学最重要的内容

  • 这是一位老师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时的导语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克尔·杰弗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UnitedStates”(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可是,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对这一导语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变被动为主动

    C、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D、探究文章结构,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