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工程类 > 工程其他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原油输送管道(20分)

为缓解当地油品外运问题,某省拟投资12亿元,从A市到B市拟铺设成品油管道工程,可研设计管道干线长750km,设计压力10MPa,管径采用φ457mm。设计最大输量为400万t/a。项目共有支线3条,总长30km。沿线设分输站、泵站共6座,其中有2座分输阀室。管线以定向钻方式穿越大型河流C河1次,以大开挖方式穿越中型河流D河2次,穿越铁路1次,公路1次。工程修建施工便道50km。本工程永久占地(主要是站场、管线桩位、阀室)35hm2,临时占地(主要是施工作业带、施工便道)200hm2,其中临时占用基本农田120hm2、林地200hm2。初步现场踏勘表明,本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的地形地貌单元主要有垄中高原黄土丘陵区、关中平原。本工程沿线经过湿地自然保护区E(部分穿越)和陵墓群F(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站场距离100~300m附近有村庄3个。

【问题】

1.确定本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并说明理由。

2.列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3.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管道施工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4.简述项目临时占用的基本农田的主要影响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5.简述管道事故状态的环境影响因素和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1.根据导则,线路长度在100km以上,经过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感区,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一级。本项目线路长度750km,沿线经过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本项目生态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2.(1)环境要素保护目标:工程沿线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地下水质量、声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应确保各要素环境质量均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包括:大型河流C河、中型河流D河、基本农田、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区E、陵墓群F和3个村庄。

3.(1)清理施工带、开挖管沟、建设临时施工便道,包括:①临时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②扰动土壤将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③植被遭到破坏,农业损失、林木被砍伐等;④弃土处置不当会产生水土流失。(2)河流穿越,①穿越中型河流D河时采取大开挖方式,可能污染水体、弃土不当堵塞河道;②穿越大型河流C河时采取定向钻方式,将临时占用土地,并将产生弃土和废弃泥浆。(3)站场建设等永久占地改变土地使用功能,使耕地面积减少或影响其他功能。(4)管道试压、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废水可能污染地表水体。(5)施工机械、车辆使用将产生噪声、扬尘、汽车尾气、施工机械废气。(6)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管理不当会污染环境。

4.(1)项目临时占用的基本农田的主要影响为管沟开挖扰动土体使土壤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

(2)环境保护保措施如下:

①划定施工范围,尽可能少地占用耕地。施工结束后做好农田的恢复工作,应按国务院的《土地复垦规定》复垦。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植被(自然的、人工的)破坏应在施工结束后的当年或来年予以恢复。②管沟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作业方式。即挖掘管沟时,应执行分层开挖的操作制度,表层耕作土与底层耕作土分开堆放;管沟填埋时,也应分层回填,即底土回填在下,表土回填在上。分层回填前应清理留在土壤中的固体废物,回填时,还应留足适宜的堆积层,防止因降水、径流造成地表下陷和水土流失。回填后多余的土应平铺在田间或作为田埂、渠埂,不得随意丢弃。③清理施工作业区域内产生的废弃物。④施工应尽量避开作物生长季节,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要保护农田林网,使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对稳定。

5.本管道输送的成品油属易燃易爆物品,管道输送具有一定的压力,并且管线要穿越一些大中型河流,易受到洪水、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威胁,再加上人为破坏等因素的作用,本工程存在一定的事故风险性。

(1)对穿越湿地段的管线,应尽量进行线路调整,能避绕尽量避绕。(2)增加穿越湿地段的管道壁厚。(3)增强穿越河流和湿地地段的管道防腐级别,将上述穿越段管道及两端各500m线路的防腐级别由原先的普通级防腐提升为加强级防腐。(4)保证埋深。建议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定向钻施工方式。(5)穿越湿地保护区段的管线增设警示牌,警示人员不要破坏管道。(6)增加穿越湿地自然保护区地段管道的内检测频率,及时掌握管道的壁厚及破损点数据,并对破损点进行及时修复。(7)加强对穿越湿地自然保护区地段管道的巡检力度,防止人员蓄意破坏,及时调整阴极保护电压、电流参数,使管道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石油化工项目(20分)

    某石化厂将原有3.9万t/a的丁基橡胶生产能力扩大为4.5万t/a,对现有的生产装置进行改造。生产单元在乙烯、丙烯和氯甲烷压缩机不动的前提下,增加1台聚合釜及其配套设施。尾气处理单元配套建设1套氯甲烷处理设施。改扩建工程的主要原料为异丁烯和异戊二烯,年运行时间为8 000 h。丁基橡胶是在很低的温度(-1 00℃)下操作和半连续生产条件下由异丁烯和异戊二烯聚合得到,催化剂为无水三氯化铝的氯甲烷溶液,生成的含丁基橡胶粒的聚合液进入脱气釜,经汽提分离、脱水后,挤压膨胀干燥、压块、包装出厂改扩建前后的物料平衡和公用工程如表3和表4所示。

    【问题】

    1.完成表3中的合计量(入方与出方的合计量相同)与出方的无组织排放量。

    2.从聚合单元的脱气釜出来的未反应的单体和氯甲烷蒸汽经分离、干燥,再进入氯甲烷精馏塔。在回收过程中,氯甲烷精馏废气及干燥剂再生时产生的废气进入与改扩建配套的尾气处理的热氧化装置/急冷塔/洗涤塔处理系统,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氯甲烷去除率为99.9%。改扩建前后氯甲烷的产生量分别为654.83 t/a和792.34t/a,改扩建前不加处理直排大气,改扩建后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试计算改扩建前后排入大气的氯甲烷量及氯甲烷减少率。

    3.氯甲烷回收单元有3个氯甲烷干燥塔,干燥塔的再生每30 h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工况,依次为再生初期、再生中期、再生末期、稳定阶段,操作时间分别为1.5 h、6 h、8.5 h、14 h。改扩建前后热氧化器尾气的排放如表5所示。试计算改扩建后各工况下氯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浓度(以mg/m3计)。

    4.热氧化装置/急冷塔/洗涤塔处理系统是一种不带蓄热装置的热氧化器,将氯甲烷在近1 000℃的高温下进行氧化反应,氯甲烷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氯化氢,分解产物经冷却和碱洗后,通过冷火炬系统排入大气,可将废气中的氯甲烷和氯化氢去除99.9%。由于焚烧废气中存在卤素氯,则焚烧过程中可能存在什么样的二次污染物?在此燃烧条件下产生这种污染物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为避免二嗯英的产生,应注意些什么?

    5.在表3的出方中,有哪些危险废物?应如何处置?

    6.根据表3和表4的数据,计算改造前后能耗变化情况(清洁生产水平),完成表6 。

    1.根据表2中给出的数据,现分别计算改造前、后入方原辅料的合计量,然后减去改造前、后出方7种物料的量,即得到无组织排放量(表7)。改造前后物料总量分别为45 548.72 t/a和52 701.6 t/a。改造前后无组织排放量分别为179.36 t/a和218.4 t/a。

    2.改扩建前后氯甲烷的产生量分别为654.83 t/a和792.34 t/a,改扩建前不加处理直排大气,改扩建后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处理率为99.9%。则改扩建后氯甲烷排放量为792.34*(1-99.9%)=0.79 t/a改扩建后比改扩建前减少654.83 -0. 79=654.04 t/a减少率= 654.04/654.83*100%=99.88%

    3.氯甲烷回收单元有3个氯甲烷干燥塔,干燥塔的再生每30 h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工况,依次为再生初期、再生中期、再生末期、稳定阶段,操作时间分别为1.5 h、6 h、8.5 h、14 h。改扩建前后热氧化器尾气的排放如表5所示。试计算改扩建后各工况下氯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浓度(以mg/m3计)。如表8所示。

    4.由于焚烧废气中存在卤素氯,应考虑焚烧过程中存在二噁英的可能,因为含卤素氯的化合物在焚烧时会形成二噁英,但产生二噁英的适宜温度为200~450℃,本项目废气处理装置的燃烧温度近1 000℃,因此燃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的可能性不大。必须注意的是,当开始升温或急剧冷却时,要求时间尽可能短(本项目从600℃降至200℃所需时间约为0.5 s)。

    5.在表3的出方中,废胶液和废胶粒是危险废物,属于HWO6有机溶剂类危险废物,应交由具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并签订协议,附在环评报告书后。6.根据表3和表4的数据,计算改造前后能耗变化情况(清洁生产水平),完成表6 。如表9所示。

  •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分)

    现有我国北方某流域,包括干流及其一级支流8条,共同汇入其上级主干流。流域水系年均径流量占其上级主干流径流量的45%。流域洪水期及枯水期水量差异明显,且冬季存在冰封期。流域内现有省级、市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流域周边另有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流域水系存在着一定联系。流域范围内有大量的草原。流域内水系沿线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城镇、村庄或厂矿区。污水或经污水处理厂处理,或经简易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进入流域水系。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某流域基于本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现状,编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涉及流域水利防洪、农业灌区灌溉、重点工业供水、居民生活供水、水土保持治理、水系水质维护、5项水库及水电站建设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用水保障等诸多方面。基于流域规划内容,现需要开展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问题】

    1.规划环评中必须要收集哪些相关规划?

    2.本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调查评价范围包括哪些?

    3.本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评价内容包括哪些?

    4.为全面了解流域水环境现状,应在流域范围内如何布设调查监测点?给出主要监测内容。

    5.流域水生生态调查需重点关注哪些区域?

    6.流域陆生生态调查中,植被调查可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内容有哪些?应重点关注哪些生态影响?

    7.流域水生生态调查中可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内容有哪些?应重点关注哪些生态影响?

    8.规划中应提出的哪几个主要方面的环境保护措施?

    1.流域所处行政区以及其上级、下级相关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水利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资源能源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各环境质量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相关规划。

    2.流域区域、流域周边的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流域水系与其上级主干流交汇口上下游。

    3.流域规划协调性评价、流域水资源平衡、流域水环境容量、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流域陆生及水生生态影响、流域社会经济影响、流域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影响、流域开发对其上级主干流下游地区的影响。

    4.监测点包括:(1)干流与8个支流的汇流处,及其上下游;(2)8个支流的上游河段;(3)干流与其上级主干流的汇流处,以及汇流处的上下游;(4)城镇、村庄或厂矿区等大型点源排放处,及其上下游;(5)与自然保护区的水力联系处,及其上下游。主要观察内容:水深、流速、河流宽度、坡度、河流形状;主要监测项目:水温、pH、SS、石油类、CODCr、BOD5、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氨氮、六价铬、砷、汞、镉、铜、铅、锌等。

    5.(1)流域内的2个自然保护区;(2)流域外相关的2个自然保护区;(3)5项水库及水电站建设工程选址的上、下游;(4)有资料记载的流域内珍稀保护水生生物活动区及其“越冬场、产卵场、索饵场”的分布情况;(5)干流与其上级主干流的汇流处下游段。

    6.植被调查方法有: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遥感遥测。植被调查内容有:流域植物区系、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珍稀保护植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及分布、保护级别与保护状况等。重点关注相关建设工程占地范围珍稀保护物种及其与水资源的依赖关系。

    7.(1)采取的方法有:历年资料收集、群众访问、捕捞采样、专家经验法判断。(2)调查内容包括: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鱼类区系组成、种类、“三场”分布;珍稀水生生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与分布、保护级别与状况等。(3)重点关注的生态影响是:水量、水质、水温、障碍物阻断、“三场”破坏。

    8.(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珍稀保护水生生物的“三场区”保护;(3)提出水质保护,水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建议。

  • 对苯二甲酸项目(20分)

    某工厂以对二甲苯为原料,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年产量为60万t。生产过程主要由氧化和精制两部分组成。氧化反应以对二甲苯为原料,乙酸为溶剂,乙酸钴和乙酸锰为催化剂,溴化物为促进剂,在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条件下,通入压缩空气使其发生氧化反应。对二甲苯氧化过程中伴随有副反应产生,主要是原料和溶剂在反应系统中的燃烧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还会产生副产品乙酸甲酯。中间产物有对甲基苯甲酸和对羧基苯甲醛,在精制过程中,通过加氢将对羧基苯甲醛还原为易溶于水的对甲基苯甲酸。原料对二甲苯的用量为396 000 t/a,其中转化为产品的有383 400 t/a。年工作时间为7 200 h。对苯二甲酸装置的废气处理采用低压催化焚烧法,废气净化前后污染物的变化见表1。统一由排气筒向环境排放。该项目的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表2 。

    在正常情况下,对苯二甲酸装置废水的平均水质为:CODCr 4 600 mg/L。现拟造一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300m3/h。表3为污水处理站工艺设计参数。

    【问题】

    1.计算原料对二甲苯的利用率。

    2.根据表1,以mg/s为单位计算净化后四种污染物的源强。要进行大气环境

    影响评价的话,除源强和气象参数外还需要知道哪些技术参数?

    3.根据表2,分辨出危险废物,并计算危险废物占固体废物总量的比例。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除常规污染因子外,还应增加哪些特征污染因子?

    5.根据表3已有的数据及去除率,计算排放池的出水CODCr浓度,建设单位为了节约用水,将出水作为生活杂用水回用,要求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CODCr50mg/L),请判断通过这套处理设施能否达到。并以设计规模计算CODCr的年排放量和削减量。

    6.该项目的工程分析中需要做出哪几个平衡?

    1.对二甲苯的利用率=383 400/396 000*1 00%=96.82%

    2.见表5 。

    要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话,还需要知道排气筒高度、出口直径、出口温度。

    3.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催化剂回收残渣与TA残渣都属于危险废物,占固体废物总量的比例=(226+500) /750 =96.8%。

    4.一氧化碳为常规监测因子,也是该项目的特征污染物。此外,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还应增加乙酸、乙酸甲酯、溴乙烷、苯系物。

    5.

    经计算,排放池的出水CODCr浓度为49 mg/L,可以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CODCr年产生量:4 500*300*1 000*7 200=9 720.00*109 mg/a=9 720.00 tCODCr的年排放量:49*3 00*1 000*7 200=105.84*109 mg/a=105.84 t/aCODCr的年削减量:9 720.00-105.84=9 614.16 t

    6.该项目的工程分析中,需要做出物料平衡、对二甲苯平衡、乙酸平衡、溴平衡、催化剂(锰和钴)平衡、水平衡、蒸汽平衡。

  •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20分)

    南方某省为发展经济打通通往邻省的交通通道,拟投资35亿元建设跨省高速公路,本项目线路总长124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5.5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7处,分离式立交4处,跨河大桥2座,中桥10座,小桥32座,单洞长隧道10道,涵洞102道,服务区4处,收费站2处。该公路征用土地9.5万亩,土石方数量1250万m3,项目总投资38亿元。已知该公路有一段线路必须经过A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里程为10.2km,其中有2.5km的路段所在区域经调整后由核心区划为实验区。公路沿线分布有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生长着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项目穿越居民集中区B乡镇,噪声预测表明公路建成后B乡镇有15处村庄声环境超标。

    【问题】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判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2.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有哪些?

    3.简述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4.列举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5.简要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6.B乡镇15处村庄公路噪声超标治理的措施一般有哪几种?

    1.根据导则,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2.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包括:(1)噪声。公路隧道施工、大中型桥梁施工、地基处理、路基填筑、路面施工等产生的机械运行噪声;本公路沿线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项目穿越居民集中区B乡镇,所以公路施工噪声对这些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不可避免。(2)环境空气。路基施工、道路施工引起的扬尘;路面施工产生的沥青烟。尤其是本公路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里程为10.2km,所以公路施工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必然造成不利影响。(3)水环境。包括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桥梁施工对水体的污染;雨水对堆放的建筑材料的冲刷导致的水体污染。本公路有跨河大桥2座,中桥10座,小桥32座,施工对河流局部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4)生态环境。路基施工使公路沿线热带雨林植被和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觅食地遭到破坏;同时公路路基沿线部分农田、林地被占用作为施工便道,地表裸露,这会进一步加重水土流失,工程占地将减少公路沿线的自然保护区用地、耕地、热带雨林林地、园地等面积;施工对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的植被及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将造成不利影响,导致生物量不同程度的减少。(5)社会环境。本公路项目穿越居民集中区B乡镇,部分离线路近的居民可能需要搬迁,由此可能会对局部社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本项目全程有互通式立交桥7处、分离式立交桥4处,这对立交桥附近部分居民的出行将造成不便。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自然环境调查。包括对公路沿线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亚洲象栖息地等处的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的调查。(2)生态系统调查。包括A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公路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包括公路穿越的居民集中区B乡镇的社会经济状况。(4)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包括A省级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山白兰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居民集中区B乡镇,公路跨越的重点河流以及隧道、涵洞穿越的重点山脉等。(5)公路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调查。包括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和发展规划等。(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4.(1)收集现有资料。包括A省级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山白兰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亚洲象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居民集中区B乡镇,公路跨越的重点河流以及隧道、涵洞穿越的重点山脉等现有资料。收集公路沿线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规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熟悉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2)现场踏勘。尤其注重对自然保护区、河流等重要敏感点的调查并通过对影响区域的实地踏勘,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性。(3)专家和公众咨询。通过咨询,收集评价工作范围内的公众、社会团体和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影响的意见,解决调查和评价中高度专业化的问题和疑难问题。(4)生态监测法。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对亚洲象进行观察等。(5)遥感调查法。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

    5.对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分别从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三个时段提出。(1)在设计期贯彻“环保选线”理念,进行路线方案优化,经过论证最终选择对自然保护区影响小的方案。同时对公路沿线陆域范围内的野生保护植物进行调查,记录受保护植物的名称、保护级别、类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数量。对受保护动物亚洲象应调查其活动栖息场所,特别是其活动或饮水路线等,为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2)施工期,依据现场调查结果,提出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对受保护植物提出移栽保护或保护遗传因子的措施,使被保护的野生植物在施工期受到的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采取增设动物通道或增加桥隧比例的措施,以减少对动物的阻隔。(3)营运期,在自然保护区路段设禁止鸣笛标志,个别敏感地段可增设隔声屏障,对公路路侧坡面、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服务与管理区、取弃土场等处采取绿化或植被恢复措施,并强调在植被恢复时只能选用当地植物,以保证生态安全。

    6.线位调整(如线位局部绕行)、声源上降低(如禁止鸣笛)、传播途径上降低(如设置隔声屏障、建绿化隔离带等)、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防噪(如敏感建筑设置隔声窗)。

  • 甲醇生产项目(20分)

    某化工厂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60万t/a。该工程的主要过程为煤制备、气化、变换、脱硫脱碳、压缩、甲醇合成、精馏,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表2为备煤工序废气的排放情况。工程设置污水处理站,专门用于处理煤气化污水和低温甲醇洗废水,设计规模为25m3/h。表3为污水处理站进、出水水质数据(缺部分数据,需要填写)。该工程还设置灰渣场,距厂址1km,用于处置气化炉灰渣。设计灰渣场为200m*85m,最高标高276.6m,最低标高212.2m,经平整后容积可达40万m3。该项目的主要风险源为甲醇贮罐,甲醇成品罐区设有2个立式内浮项贮罐,容积为2*30000=60000m3,储存时间为21d,常压贮存。

    根据本工程的甲醇和硫化氢无组织排放量计算出卫生防护距离分别为238m和165m,在厂址的周围1000m内有3个村庄,具体位置见表4。

    【问题】

    1.根据表2的数据计算除尘效率。

    2.根据表3提供的数据,补充填写表中污水处理站进水、出水空缺的数据。

    3.对灰渣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着重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

    4.面对甲醇贮罐这一主要风险源,应考虑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5.请给出该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对周围的村庄应采取什么措施?

    1.根据表2的数据计算除尘效率。如表5所示。

    2.根据表3提供的数据,补充填写表中污水处理站进水、出水空缺的数据。如

    表6所示。

    3.(1)运输过程扬尘和噪声的影响。(2)灰渣场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3)灰渣场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4)灰渣场对生态的环境影响。

    4.(1)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应在甲醇贮罐区设置围堰。(2)罐区外围设置防火堤。(3)设置事故池与事故水收集管线。(4)甲醇贮罐设置高、低液位报警装置。(5)贮罐区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5.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时,级差为200m。该工程由甲醇和硫化氢无组织排放量计算出卫生防护距离分别为238m和165m,则卫生防护距离就应该分别是300m和200m,综合两者取大者,则该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应为300m。环境敏感点甲村和乙村均在卫生防护距离之内,应予以搬迁。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