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学历教育 > 自考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根据下列案情材料,按照《法律文书写作》教材中讲述的要求,拟写一份呈请立案报告书。据发现人刘××(男,45岁,汉族,××市××印刷厂工人)讲,时钟胡同4号原本是他们厂退休工人王××的住房,200×年3月,王××搬到他儿子家居住,该房遂被租给他人居住,200×年5月25日以来,该房不时传出臭味,开始以为是死老鼠也没太在意。但到5月30日以后,那种臭味到了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加上有一段时间未见有人出入该房,5月30日下午4时,他从王××家的窗户缝往里一看,发现床上好像有一尸体,于是马上到派出所报案。报案情况:200×年5月30日下午4时23分,××市××区××路时钟胡同3号居民刘××报案:时钟胡同4号房内发现一具女尸。我队接到报案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在××派出所同志的陪同下开展了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工作。勘查情况:经勘查,时钟胡同为一死胡同,共有八户居民,4号房位于胡同最里侧,紧邻3号房和5号房,5号房居民是五保户老太太,94岁。4号房门外有一明锁,没有撬压痕迹,室内面积不大,15平方米左右,内有一张双人床、一个衣柜和一张写字桌。双人床位于房里侧靠窗部位,衣柜置于门后,写字桌靠床而立。死者为女性,头朝门,脚朝窗,身上有被子覆盖,约30岁。全身赤裸,已开始腐烂。室内有明显的搏斗迹象,衣柜和写字桌被翻动并有软布等物的擦痕。调查访问的情况:据被害人邻居李××和张××反映,死者来此居住大概有两个月,但与她们均无太多的来往。不知其姓名,也不知什么地方人,听说话像南方口音。死者平时打扮比较妖艳,不像正经人,经常在晚上带男人回来居住。邻居们对此颇为反感。李××和张××回忆说,最后一次看见死者是200×年5月20日左右。调查房东王××得知,死者叫傅××,广东人,200×年3月开始租房,说是做生意的,其他情况不了解。侦查工作计划:(1)首先查清死者身份情况,其次查明与死者来往人员的情况。从歌厅、舞厅和发廊等处入手,查出与死者接触过的人员。特别是200×年5月20日左右与其接触的人员。(2)对本区有前科劣迹和有嫖娼行为人员进行摸底排队,找出嫌疑人列为重点侦查对象。(3)以犯罪现场为中心,在周围居民中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验尸情况:经尸体检验,死者颈部有明显勒痕,系窒息而死;从阴道提取物分析,死者生前有过性行为。分析判断和立案理由: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被害人傅××可能系卖淫妇女。200×年5月20日左右,被害人带一男人回家嫖宿,后因嫖资问题发生纠纷,嫖客遂将其杀死,并劫走了其房间的财物后逃走。犯罪系一人所为,对犯罪现场不熟悉,但有一定的犯罪经验。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是本地人,但也不排除流窜作案可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之规定,此案拟立为重大杀人案进行侦查。

相关标签: 写字桌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还见到一位从国内出来的年轻人,他有一个法国妻子,但他说几年后学业结束仍要回国。
    B.这个我知道,不过我并不害怕,我的这次出行就是要挑战这些既高大又巍峨的高山。
    C.我的工作室里非常热乎乎的,夜间十一点我坐在写字桌前还在流汗。
    D.我没有给那些人中间任何一个写过一封信,可是我并非没有忘记他们。
  • 企业生产所必需的生产性直接原材料,维持企业生产活动持续进行的维护修理装配等间接物料包括下列的()。
    A.润滑油
    B.写字桌
    C.计算机
    D.灯具

  • 光明的心曲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盼新鲜的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著中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小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动;歌声像阳光, 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中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荫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歌声依然在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在 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那开满五彩缤纷的花儿的地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里,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属于 

    [ ]

    A.顺叙 B.插叙 C.倒叙 D.补叙 2.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热爱女儿。 B.人类热爱音乐。 C.人生不能没有理解、同情。 D.人类向往光明。 3.对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母亲热爱女儿。 B.人类热爱音乐。 C.人生不能没有理解、同情。 D.人类向往光明。4.母亲给女儿拉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5.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句写“我”听盲姑娘唱歌时的感想。 B.相信盲姑娘从这歌声中获得了鼓舞自己的信心。 C.这歌声能把当时悄然飘落的夜色驱走。 D.在这句中的“黑暗”指盲姑娘因残疾而遇到的人生困难。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