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职业技能类 > 职称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刚柔并济。方能创造和谐①在现代汉语中,“坚硬”和“柔软”是一组相互对立的反义词。可我认为,对和谐发展的事物来说,坚硬与柔软相互依存,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便无法独立存在,坚硬和柔软是辩证统一的。②对于个人而言,坚硬源于内心的柔软。伟大的革命家白莽先生不忍看到身边的人受迫害,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于是用写作与黑暗抗争。而他也因为坚持革命三次入狱,甚至遭受杀害的结果。正是内心的柔软促使了他的坚持.也正因为他宁死不屈的意志才使他得以被世人铭记。③对于社会而言,柔软依附于坚硬。几年前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杀夫案。按照法律,杀人犯一般会被判为死刑或无期徒刑。然而人们了解到妻子被丈夫虐待二十余年,丈夫的各种残忍手段实在令人发指,这一次她之所以失手杀死丈夫,也是因为丈夫扼住她的喉咙几乎使她窒息。这样的事实唤起了大家内心的柔软.整个村庄、乃至整个乡镇的老百姓都为她求情。最终,这个可怜的女子被判25年监禁,一个社会的坚硬要以柔软为前提,这个社会才能稳定,才不会成为一个冰冷僵死的社会。④对于国家而言,坚硬与柔软要以国家发展,进步为目的各司其职,各自作用。中国对于日本曾经入侵中国领土的事件一直报以强硬的态度,对于日本不愿承认的行为强烈不满。然而,去年日本福岛核泻漏时,中国仍及时出资出力,捐助资金给日本,派遣专家帮助解决问题,这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柔软的体现吗⑤反之,请试想当我们否认其一方,而片面夸大另一方会怎么样呢若我们过度夸大坚硬,那么人会变得冰冷,这个社会变得冷漠;若我们片面夸大柔软,人会被情绪控制,整个社会将变得毫无秩序可言。所以我认为坚硬与柔软应该相符相成,互相牵制。⑥哲学论述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结果。矛盾是创造和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⑦所以我认为,看似处于对立层面的“坚硬”与“柔软”,实则为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刚柔并济”才能更好地造就一个健全的个体,整个社会才得以安康,整个国家才得以发展,整个世界才得以进步。问题:1、请从第④⑤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②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2、请指出该作文在论证方面的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在“文明旅游”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请学生运用幽默语言提示人们爱护草地,下列学生表达合于要求的是()。
    A.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情B.小草长得好,路过绕一绕C.小草绿油油,爱惜记心头D.眼前芳香草,千万莫醉倒
  • 阅读“戏剧活动”的设计,按照要求答题。第一阶段,学生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推荐的课外读物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寻找感兴趣的材料,改编成剧本。第二阶段,学生举办剧本推介会。大家交流、欣赏各自改编的剧本,评选出优秀剧本,供同学们选择排演。第三阶段,戏剧展演。学生依据事先研制的戏剧表演评价规则,对各个剧目演出情节进行评价,评选优秀剧组、演员等。对上述“戏剧活动”设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意在强调学生应将阅读结果转化为表演活动B.设计体现出以评价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理念C.教师搭建校园明星成长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兴趣D.设计让学生做实施者、评价者,教师则做旁观者
  • 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生英汉互译的语言表达能力B.学生融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C.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水平D.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化的能力
  • 阅读《鸿门宴》的学习任务设计,根据要求答题。课前学习任务: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翻译课文,并归类整理“如、谢、举”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课中学习任务:项羽因曹无伤的密报“大怒”,这个“怒”字包含哪些内涵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和刘邦说的一模一样,仅在语句上稍有变化,是吗如有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课后学习任务:收集名人对项羽评价的诗词.看看他们在诗词中对项羽的评价是怎样的,以“我看项羽”为题写一篇文章。对上述学习任务设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把握住探究学习的本质特点,探究任务设计充分B.教师以生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C.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强,课中任务切入准,覆盖面广D.教师整合资源设计课后任务,达成了专题探究的目标
  • 在校本课程“成语智慧”的学习中,有同学请教“韦编三绝”“闻鸡起舞”“洛阳纸贵”三个成语分别涉及的人物。教师的回答,正确的是()。
    A.孔子;班超;白居易B.司马光;祖逖;白居易C.司马光;班超;左思D.孔子;祖逖;左思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