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职业技能类 > 职称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阅读某教师教学《登高》的导人环节,按照要求答题。提到杜甫的诗歌,我们自然想到他特有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请看大屏幕:“‘沉郁’指内容情感,‘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凝重、含蓄,也指题材严肃,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则指情感和音韵的表现技法;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指情感跌宕起伏,千回百折。郁结难舒。”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登高》来体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并探究这种诗风形成的原因,尝试着更进一步了解“诗圣”杜甫。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解释讨论:你能从《登高》这首诗中读出“沉郁顿挫”的意味来吗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围绕诗风品诗,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赏析作品B.教师对“顿挫”的解释过于笼统,没有从音韵学的角度详细说明C.教师先解释名词再引导学生讨论,意在营造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D.教师解释概念,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并探究“沉郁顿挫”的含义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寻找④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株蒲公英,风一吹就散,飞到各处,但是只有一处最为适合。说的不错,人生也需要走许多弯路,我们一边成长,一边寻找,寻找那最适合我们的未来。②对我来说,寻找就是人生。有人说,活着和生活不同。那是因为活着需要的是物质.而生活需要的是精神。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原本只考虑自己的大脑也开始为别人着想。原本并不在意相貌的自己也开始梳装打扮,而这就是在寻找快乐。人这一生,就是为了得到这样或那样的东西而存在,没有了这样的想法,人就如同一具行尸,他的眼睛是无神的,灵魂是空洞的。人生因为寻找而充满色彩,而在寻找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困难,克服它们,又会让我们成长。从而有能力去寻找更加适合我们的东西。③寻找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例如寻找知识就需要付出时间,在不断寻找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我们认为并不那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把青春给了知识,把羞涩给了勇气,把忸怩给了坚强。我们换取了一些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而这些是为了让自己以后能去交换更重要的东西。寻找.就是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④寻找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吸食大麻和可卡因可以探求“我是谁”的问题。或许我们也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寻找自我吧。但是这个社会中的阻碍太多了,电子科技就将我们的生活完全改变。我们无节制地玩手机电脑,也许游戏里的“满级”成为了我们最主要的目标。但在我看来.人生是最难完成的游戏,其中胜出的人更应受到敬仰。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最重要的是找到自我啊!找到自我有多难啊!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逐渐走向成功。⑤寻找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也许我们寻找的并不相同,那是因为我们的条件不同,目标不同。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在寻找着不同的东西,经过不同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充满着坚辛和喜悦,侵润着汗水和泪水。未来就在迷雾的那一边,是退却还是勇往直前,相信你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问题:1、请从第②⑤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2、请指出该作文在论证方面的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 阅读《锦瑟》教学实录的片段,完成下列题。师:作者回忆的是自己的“华年”,他的“惘然”之情,你们明白了吗生:好像明白了,“此情”表达的是作者对华年已逝的惘然,自己抓不住过去的那些美好,感觉更加的迷茫、凄凉。师:现在懂这首诗的同学举手。大家相互看看,已经有很多人懂了,现在很多人考证,说《锦瑟》……谁来说生:据说当时李商隐和一个宫女有过一段很美好的故事。但是后来他们分开了,这首诗是用来怀念这段故事的。但也有人说他是自伤身世。师:同学们很聪明。有人考证,说“锦瑟”是一个姑娘的名字,李商隐很喜欢她,但是两人后来没成,所以这首诗是表达爱情主题的。又有人说这种解释不对,“锦瑟”是一种乐器的名字,是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最喜欢弹奏的。明白什么了生:这首诗是表达怀念,追悼亡妻的。师:好的。又有人说,这首诗既不是爱情主题,也不是追悼亡妻,他表达的是自己诗歌创作的特点,说这首诗是李商隐六百多首诗的“序”。现在李商隐的诗集中,比较好的版本就是这本《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李商隐的一篇序文”这一观点是钱钟书先生提出来的。又有人说,《锦瑟》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所表达的是诗人自己一生不得志的怅然之情。还有人说,这首诗不能用具体的内容概括,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既有对自己爱人的思念,也有政治上不得志的怅然若失,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把它定为某个具体的意思。所以,“一篇《锦瑟》解人难”啊!同学们,你们希望是哪一个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呢(眼神充满期盼)生:我觉得诗人创作时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想到了,然后写成一首诗,这些“可能”都是后人附加的。诗人是依托自己当时所处的情境写成的,所以只有了解诗人的生平等情况,才能理解。生:这个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首诗有作者的意义。而读者在读的时候会有自己的读者意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师:同学们开始懂诗了,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涉及我们中国古代诗论非常重要的两种基础观点:“知人论世”和“诗无达诂”。这里有一个读诗的规律问题,老师读了几十年诗,现在才懂了一点点。同学们可以试着用这两种方法解读诗歌。师:给大家布置个作业。刚刚有同学说,对于李商隐的生平不太了解,那么同学们回去的作业就是去查找资料,写一篇随笔,题目是“《锦瑟》背后的故事”。问题:(1)“一篇《锦瑟》解人难”,请结合案例,说明教师是如何解决这个教学难题的。(2)请说明教师介绍《锦瑟》主题的不同解说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 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初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后,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读到的是海子的孤独感,而且他想要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另有一同学发言:“老师,我也读到了海子的孤独感,但我认为他并不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了‘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他说的是通信,而没有说见面。”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分歧,下列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
    A.请学生继续分享阅读的感受,结合关键语句探究诗歌意蕴B.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C.补充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统一对诗歌主题的认识D.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就课堂争论的问题书面表达个人见解
  • “竹”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高洁、超脱、坚韧的意味,某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B.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D.瘦石搴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 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品味小说语言,赏析人物形象。”下列教学环节与这一教学目标相吻合的是()
    A.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B.介绍出场人物之间的关系C.感受王熙凤鲜明的个性特征D.体会作者的小说创作风格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