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职业技能类 > 职称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和学生作文,完成第题。案例:【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学生作文】一杯沧海①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树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②古人云:知书而达礼。书不是一部交响乐,而只是一个音符,你看到了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你看到了落英缤纷,艳阳遍地。读书的人读的不是书,是人生:豆寇年华,读到的是多姿多彩;耄耋之年,读出的是豁然自足。看了无数本书,就有了无数种人生,就如同喝下了那杯水,才明白何为沧海。时过境迁,如今的读书似乎已经“埋没随百草”,淡出人们的视野了。没有人会继续把“读书破万卷”当作自己的座右铭。③这是个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的世界,一本好书就如一碗清茶,似乎不值得细细品味。但一本书.就是一种人生。人们习惯了都市的暄嚣,却不得而知郊野的静谧;人们习惯了整日的奔忙.却无人向往片刻的闲适。只有偷得片刻清闲的人们,才能有心情去领略一本书的芬芳,咀嚼那一杯水中暗藏的沧海。④书从来就不只是文人墨客的天地。读一本书,有人读的是文字,有人读的是情绪,有人读的是境界。无论读到什么,也算读了,就如那囫囵吞枣,也终是吞了下去。而未曾经历的人,又如何怎能得知那“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的灿烂和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啊!一本书,即一种人生。杯中是水,但更是人生的沧海。⑤呱呱坠地时的童话,青春正值时的小说,风华正茂时的励志故事,老当益壮时的一报半刊……谁的一生不是在书的陪伴下愈走愈充实,愈走愈美丽拒绝读书的人也许至今还在漂泊,还在寻找。因为一本书,是一种人生。所以即使科技发达到所有的书都变成电子的、网络的,读书的人依然存在.因为生活还要继续,因为学会读书才能学会生活。⑥若人生是一片土地,读书便是耕耘,想收获生活的人,要学会读书;生是一片天空,那么读书便是翅膀,想在生活中翱翔的人,就要学会读书;若人生是一片海洋,那么读书便是舟楫,想在生活中徜徉的人,就要学会读书。因为一本书,是一种人生。人生即沧海。问题:请从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进行修改。查看材料
  • 阅读下面高中必修(2)《荷塘月色》课堂实录(节选),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导入:我们已经知道朱自清在荷塘上欣赏到了一幅荷花美景。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在中国诗坛上,写荷花的诗句历来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碌的《浣溪沙》,看他写出了荷花怎样的情状《浣溪沙·秋风中荷花》……师:朱自清笔下月色下的荷花又具有怎样的风姿呢[B](1)配乐朗读第四段。(2)课文第4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①写了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画面很美。[C]师:感觉怎么样啊②教师分析: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修辞)③第4小节写荷花的三个比喻,一个拟人。师:“‘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生:“形状相似,都是圆的。”师:“那盘子不也是圆的吗锅盖也不是圆的吗怎么不说‘叶子出水很高,像盘子,像锅盖”’生:“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师:……生:……[D]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教师分时段借助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以及张煌言《舟次中秋》等作品进行拓展延伸。辅助教学。对上面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古代诗文中对荷花的描写引出本课写荷花、荷塘的名篇,导入自然B、多媒体使用不当,采用配乐形式朗诵课文会影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感受C、采用讲授法和问答法、且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D、运用多媒体及补充材料进行拓展延伸,在情境中深化课堂教学
  • 阅读下面一位高中教师作文课的教学反思实录(节选),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甚至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对存在高考应试的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A]然而,有的教师在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时.作文教学就直奔高考而去,“应试”色彩非常浓厚;还有的教师“脚踩西瓜皮”,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甚至还有的打着“我手写我心”的旗号.放任自流.以日记、周记等随笔替代作文的训练,“规范”要求严重缺失。[B]为此,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要注重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具体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达到“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的课标要求。[C]高中作文教学既要解决学生写作每类文体的根本性问题,如破题、立意、选材等,又要教学生写作的技巧性问题,如结构布局、表达方式等。前者是“根本”,后者是“末节”。而如今高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本末倒置,抓住“根本”的少了,专攻作文应试技巧的多了,使得学生作文形式新颖但内容空泛。只有根本性的问题得到了切实而有效的解决,才能去追求细枝末节的技巧。[D]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不能够像小学和初中那样,将自己的思维长久地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必须能够进入到以训练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去写一些能够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例如记叙文写景要抓住特征、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起伏波澜。所有这些,就是高中记叙文训练之“根”,就应该是我们牢牢把握的高中作文训练的根本着力点。对画线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该观点是该教师基于应试教育以及高中写作教学现状得出的推论B、该教学设想符合新课标要求,对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C、这是因为考虑到了高考对作文的要求。考虑到了学生作文的实际现状,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D、这是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得出的推论、同时也提到了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大着力
  • 阅读《雨巷》的阅读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师:首先,我想邀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朗读《雨巷》。(一女生上台和老师合作朗读,老师诵一、三、五节和第七节前三句,女生诵二、四、六节和第七节后三句,[B]背景音乐是张维良的箫曲《听雨》,大屏幕上同时播放与诗意契合的FLASH动画)[C]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诗朗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再告诉我们一点朗读技巧。生:“丁香一样的颜色”是说姑娘很美,要读出喜欢、欣赏的感觉,可以读轻快一点。“丁香一样的芬芳”是写香味,要读出心驰神往的感觉,“丁香”两个字要拖长一点,读的时候面部表情应该是陶醉状,好像嗅到了花香一样,再配一个伸出右手向外拉开的动作。[D]师:真厉害。这位同学连朗诵的表情和手势这些细节都考虑到了。生……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听了你们的经验,老师非常感动。你们哪里是在读文字啊,分明是在用自己的心去触摸诗人的灵魂!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师生合作。体现出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既是一种朗读示范,同时又能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品味B、根据诗歌特点。合理适时选择多媒体配合教学,更能增加教学的“诗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C、以学生的喜好来决定教学内容,体现了学生兴趣在教学内容设计当中的决定性作用D、多样化的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全面性、客观性等原则
  •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和学生作文,完成第题。案例:【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学生作文】一杯沧海①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树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②古人云:知书而达礼。书不是一部交响乐,而只是一个音符,你看到了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你看到了落英缤纷,艳阳遍地。读书的人读的不是书,是人生:豆寇年华,读到的是多姿多彩;耄耋之年,读出的是豁然自足。看了无数本书,就有了无数种人生,就如同喝下了那杯水,才明白何为沧海。时过境迁,如今的读书似乎已经“埋没随百草”,淡出人们的视野了。没有人会继续把“读书破万卷”当作自己的座右铭。③这是个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的世界,一本好书就如一碗清茶,似乎不值得细细品味。但一本书.就是一种人生。人们习惯了都市的暄嚣,却不得而知郊野的静谧;人们习惯了整日的奔忙.却无人向往片刻的闲适。只有偷得片刻清闲的人们,才能有心情去领略一本书的芬芳,咀嚼那一杯水中暗藏的沧海。④书从来就不只是文人墨客的天地。读一本书,有人读的是文字,有人读的是情绪,有人读的是境界。无论读到什么,也算读了,就如那囫囵吞枣,也终是吞了下去。而未曾经历的人,又如何怎能得知那“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的灿烂和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啊!一本书,即一种人生。杯中是水,但更是人生的沧海。⑤呱呱坠地时的童话,青春正值时的小说,风华正茂时的励志故事,老当益壮时的一报半刊……谁的一生不是在书的陪伴下愈走愈充实,愈走愈美丽拒绝读书的人也许至今还在漂泊,还在寻找。因为一本书,是一种人生。所以即使科技发达到所有的书都变成电子的、网络的,读书的人依然存在.因为生活还要继续,因为学会读书才能学会生活。⑥若人生是一片土地,读书便是耕耘,想收获生活的人,要学会读书;生是一片天空,那么读书便是翅膀,想在生活中翱翔的人,就要学会读书;若人生是一片海洋,那么读书便是舟楫,想在生活中徜徉的人,就要学会读书。因为一本书,是一种人生。人生即沧海。问题:请指出本文的几个优点,并给本文作一个简单的点评。查看材料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