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招聘类 > 公务员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1)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作为未成年人,他们本应拥有完整的家庭,享受父母的呵护、关心、教育和监管,但是由于父母长期缺位,他们拥有的是不完整的家庭和教育。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2300万左右,其中87%分布在农村地区,高度集中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海南等省。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西藏的留守儿童与内地比较,成因较为特殊。狭义的留守儿童仅指在区内外打工、经商的以藏族同胞为主体的人群所留下的子女;广义的留守儿童还包括进藏工作、经商、打工的干部群众留在内地的子女,以及在祖国内地西藏班求学的孩子们。  拉萨市第三中学的罗老师表示,随着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时间的不断延长,因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导致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家庭亲人团聚频率低。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亲子教育缺位现象,家长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越长,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位现象将越严重。目前西藏农牧区“留守儿童”有近60万人,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势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由农村涌入城市。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异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再加上各地选用教材的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无奈之下只能将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外出务工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留守儿童问题不再是某个地市、某个学校或某个儿童的问题或现象,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2)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症”,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部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留守境遇对儿童的学习情况造成了较大影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信心的占9%,信心不足的占27%,对应而言,留守儿童中只有8%的学习成绩优秀。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只有56%的留守儿童经常向老师请教交流(正常儿童中此项数据比例为82%);课余时间经常学习功课的占44%,选择看电视、上网和做游戏的占41%,选择干家务活、农活而没有时间学习的占15%。另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差或很差的有120人,占总调查数的22%,学习成绩优等的44人仅占8%(远低于一般孩子的13%)。课堂上经常有违纪行为的占18%,经常撒谎欺骗老师的占229%,有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的占49%。许多任课老师反映,留守儿童一般不爱提问,与老师交流较少,向学习好的同学请教也少,有的对学习采取放任态度,很少的留守儿童能够担任课代表与班干部。  儿童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是自制能力较差。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家庭中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大部分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只照顾生活,别的管不了”,对孩子约束少、放纵多,造成其学习上鼓励、引导不足,压力、动力缺乏,进取心和荣誉感差,自由散漫、不求上进。据了解,在江西赣县,留守儿童厌学、弃学现象普遍,近一半孩子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还有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负担,被亲友“踢”来“踢”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一会儿赶到叔伯家,使孩子从小心理发育不健康,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  〖=2〗家庭和社区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随着留守儿童父母的外出,他们的家庭结构变得不完整,家庭教育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缺失现象。在留守儿童中“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的现象严重。教育的失调和缺失造成他们学业普遍不良和心理发育不健康。  3)农民工的来去,仿佛一场洪水,洗劫乡村的一切。被洗劫后的乡村到处都是孩子,也只有孩子。某种意义上,孩子仿佛一群被潮水抛到岸上的小鱼,让人感觉到危险、窒息。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长年累月难得有机会回一趟家,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护和保护,往往容易遭受来自社会暴力的伤害。由于缺少父母和其他群体的足够监护,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完全暴露,成为不少犯罪分子瞄准的对象。  家住大湾镇的一对夫妇感慨良多。他家有1个12岁的儿子和1个8岁的女儿。由于家里田地少,经济窘困,在小女儿断奶后,就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抚养,夫妇俩到了深圳打工,一干就是7年多。每半年夫妻俩才轮流回家一两天。7年过去了,夫妻俩好不容易挣到了几万元,去年回家盖起了新楼,并添置了一批家用电器,令村里人很是羡慕,可谁知由于他俩长年不在家,两个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似乎都很陌生,大儿子经常逃学,小小年纪学会了抽烟饮酒,更甚的是,去年年底在个别小混混的唆使下竟然干起了偷电缆的勾当……“真是得不偿失啊!”夫妻俩感叹道。  父母长年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安全的活动场所,而当好奇心驱使这些孩子到一些充满危险的环境嬉戏时,悲剧就在瞬间发生。在某市火车站,就发生了小学生贪玩爬货运火车,跳车时摔倒在车厢下,被车轮轧断右腿的惨剧。同样也是在这个城市,一名留守男生在同学家中突然莫名地遭到一群同学和社会青年的暴打,结果伤重导致脑死亡。  在安全问题上,有一个群体更特殊,那就是留守女童。在留守女童中,被猥亵、被虐待、被诱奸等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在某县清新大道移民村的一名11岁女孩W,此前因独自外出菜地摘菜,结果惨遭侵犯,她在医院昏迷了一个多星期才醒来,却神情恍惚。据悉,这里数幢新高楼住的都是从阳山县高寒山区迁移来的村民,W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中只有奶奶和小姨照顾,她放学后还要承担部分家务,结果被歹徒盯上。事发当天中午,W下楼去后山的菜地摘菜,一名男子走过来问她“哪里有老鼠可以抓?”其后男子使用暴力侵害该女童。“我在楼下的工地见过他好几次,他是倒水泥的工人。”W摸着自己头上的伤疤,努力回忆那个黑色的中午所发生的一切。11岁的她还不知道自己昏迷后遭受了歹徒的性侵害,她的家人至今没有告诉她被歹徒砸昏后发生了什么,她希望自己能早点回到学校。  此外,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还表现为对突发性灾难的应变自救能力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通常都需要父母来救助。但父母不在身边,其他人又代替不了父母的角色。这些突发性灾难主要表现为洪水、地震、泥石流、火灾、重大车祸等。一旦救助不及时,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受害最严重的。  4)“父母生下我又不管我,那还不如不生”,从上小学三年级的林林口中听到如此消极的话,实在令人心痛。林林没满周岁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林林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奶奶没文化,年纪大,在管教孙子上有心无力。久而久之,林林养成了任性的性格,极为叛逆。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得比较普遍。调査显示,留守儿童结交好友大多出于学习和摆脱孤独感的需要。573%的留守儿童表示在班级里的好朋友数量较少,只有238%的儿童认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较多。调查中,555%的孩子反映,老师和身边的亲人偶尔会关心一下自己的内心想法,39%的孩子认为周围人经常关心他们。虽然大部分(61%)父母深知关心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平均每星期给孩子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但仍有579%的孩子偶尔感到孤独,甚至有213%的孩子会觉得很孤独。因此,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效的心灵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5)“‘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专门起草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议案。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是因为长期的城市优先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谐社会是一个内部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产生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系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结构的影响。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他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民工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基本生活条件问题。汪晓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在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下列属于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有(  )。

    A、选举的普遍性原则

    B、选举权平等原则

    C、无记名投票原则

    D、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 (二)  【给定资料】  如果地铁站台或者行驶中的地铁列车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一个个“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一个个科研课题。  上海某报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活动,引起了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一方面,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子欣喜;另一方面,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手段——给城市打造‘金刚罩’,更得在‘人防’上多下工夫,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行和安全系数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用来挡水”;“预防高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一个水火不侵“金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士。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一些小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的H博士对地铁渗水和隧道渗水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对于一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水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后来有一次搞演习时决定用一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  H博士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第一,为了小概率事故而砸重金设防,心理安慰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要不要这么做,应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工作人员能不能熟练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人防”环节,否则,当有朝一日预想中的特大灾害真的发生,“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用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灾害事故。”研究火灾防范的C研究员力挺H博士的观点。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点和车厢里的消防设施。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里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一些要领。  当被问道“地铁里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生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上海地铁的逃生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特殊通道。他说,一旦有险情发生,要减少人员伤亡,最关键的是工作人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火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工作人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火器?会不会熟练使用?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或许有乘客就在灭火器旁边,但又有几个人会用?  “老实说,怎么用灭火器,我还真不知道。”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士。防灾专家也不会用灭火器?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  “无论社区里的大爷大妈,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小册子、展板、讲座或者网络上看来的。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人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而且就算有人并非一无所知,也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转化为能力。”Y博士说,汶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戏”。大楼里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消防箱里有灭火器,但如何操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怎样利用?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再说,演练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日本人应付地震有一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  在这些专家看来,“人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一地区有几十栋玻璃幕墙大楼,且不止一次发生过玻璃掉落事故。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这正是她的科研课题。她告诉记者,大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但实际上,在建筑工作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行,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力失衡,从而出现细小的裂缝。”她说,如果把大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一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人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的同时,增加一道“体检”关,绝大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  要求:精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 一杯水吸收了2100J热量后温度升高了10℃,现用做功的方法(搅拌杯中的水,且没确热量散失)使它的温度再升高5℃,问做功多少?


  • A.就好像站在镜子前面,看镜子里面的人B.尊重别人的人,同样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C.你热情他也热情,你友好他也友好____

  •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④⑥,②③⑤

    D、①③⑥,②④⑤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