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招聘类 > 公务员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二)  【给定资料】  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很多,除地域、交通、资源、气候等客观因素以外,主观因素特别是文化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两重性,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塑造着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而传统文化中的缺陷、糟粕造就了消极和落后的国民习性。这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烦琐”文化,即思维方式烦琐,行为方式烦琐,生活方式烦琐,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期间,礼规多,讲究多,繁文缛节多。烦琐文化的存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钱财,产生了很多的不良心理和社会矛盾。人们彼此猜测、怀疑,习惯于对别人的行为品头论足,过分关注他人的言谈举止,而常常忽视了在处理问题时自己应有的态度。  “大一统家庭”文化是家族本位和家长统治等传统观念的集中表现。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忠孝”及多子多孙观念的影响下,一味维持封建大家庭的存在。这种“大一统家庭”的生活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但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也限制了子女的自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现象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几乎固化,那就是,中国家庭的基本模式还是“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传统模式,严重制约了妇女的思维取向,使妇女下意识地把社会活动的主动权交给了男性,认为在社会上抛头露面是男人的事,女人管好家务,做贤妻良母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女人就成了家里秀,视小家庭的温暖为自己的全部世界。也有变异发生,有些女性在家庭中以“压迫”男性为平等追求,变成了家里霸。很显然,无论是家里秀,还是家里霸,都与时代文明相距甚远。  “重农抑商”是中国传统社会根本性的经济政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弊端。市场经济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经济,要求现代中国人在文化观念上既要敢于发财,又要善于发财:既要敢于创造,又要以对社会有益的方式来发展自己。同时中国主体文化也要合理引导“耻言商、耻言利”的社会观念。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基因,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具有迥异于西方的特点。比如中国人比较注重亲情、邻里关系,其自然延伸的结果是:在社会、官场上,人们热衷于关系学,以同乡、同学、同宗、同事等“关系”结成小圈子,彼此密切交往,关怀照应,其间难免就会有些物品资财往来,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在任何国家都可能存在腐败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尤为严重,而在中国的传统以及文化基因中更包含了诸多“纵容”腐败的元素。社会发展要以理智、冷静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谨防其缺陷和糟粕的盛行和泛滥,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引导大众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缺陷和糟粕的影响。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请指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及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对策可行,不超过450字。

相关标签: 传统文化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对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解正确的是()

    A、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B、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

    C、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D、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个老话题,但也时常遭遇新困境。一方面,由于传承手段缺乏创新,传统文化并未真正“活在当下”;另一方面,如何处理好深与浅、博与专的平衡问题,仍待探索。专家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亟需创新表达方式、传播方式,增强互动性、时代感,让更多人乐于接受传统文化,领略其魅力。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换个方式拥抱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的新困境
    C.传统文化的新价值
    D.重新燃起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伦理纽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之一

    B、重视道德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国传统文化重利轻义

    D、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平均大同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