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学历教育 > 本科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案例“中国改革第一村”现状
 31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以“包产到户”一举成名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进典型。当年小岗村人因率先在全国打响“大包干”第一炮而震惊世界,江苏长江村在中国改革的长卷中还未找到自己的立锥之地;20余年后,小岗村居然成了长江村的扶贫对象,甚至连新老两代小岗村领导都要为此而亲自奔忙。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被判“现行反革命”的风险,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正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不无巧合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正式为包产到户正名。截至6月底,全国有86.7%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包干)到户。一年后,中共中央又发布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对四年来的农村改革给予高度评价。文件决定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撤社建乡。至此,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5%。毫无疑问,小岗村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自己光荣的一笔。资料显示,“大包干”给这小小的村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979年10月,小岗村包干到户见成效,粮食总产量6.6万公斤,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1980年,小岗村产粮6.95万公斤,1997年增至38万公斤。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由原来的22元增加到1997年的1300元。实践证明,大包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小岗村无疑是中国农村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典型标本。小岗村成名后,几乎每天都要应对各种“场面上的事”。各种参观访问、采访报道让小岗人应接不暇。
 很多人一提及土地刚分到户的那几年,语气中不无神往。粮价高,负担轻。人人都是一身干劲。但是,小岗村自身的条件注定了小岗村很难走得更远。一位村干部详细分析了小岗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障碍。
 第一,小岗村是靠农业起步的,至今还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种粮几近赔本的今天.单纯依赖有限的土地资源很难实现二次飞跃。第二,村民们普遍有依赖思想,老是想靠政府扶持,这些年来小富即安,没有什么积累,集体经济到现在还是个空架子。
 小岗村的衰落与它自身的问题密切相关。小岗村的整体经济、村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由于受少数人不良倾向的影响,领导班子向心力差,导致了村民人心涣散,以至于小岗村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没有及时有效地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使小岗村的经济始终在低水平上重复……
 “以前有些村干部工作确实不大实在,尽会搞花架子”,一位了解内情的村民介绍说,小岗村一举成名后,各地来村参观访问的人员常年不断,前几任村领导班子在荣誉面前并不是都很清醒,有的村领导见到记者和领导喜欢吹牛,乱放卫星,“明明没有一点企业,有的人就敢在领导面前自己‘造’企业”。他展示了一段前几年某位村领导的“吹牛材料”:今年已组建了3个公司,引进7个项目。这不,与某市新跃华实业有限公司合办的贵金属提炼厂,占地1500平方米的厂房正在兴建;昨天才拉来80多万元的设备;今年3月份,与某市汇丰公司合作的占地9亩的第一个企业小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首批产品已售出30万元;某国驻上海领事馆援助兴办的综合养殖中心正在实施;环保产品汽车尾气净化器的两条生产线已经投产……
 这位村民气愤地说“什么3个公司。7个项目,连个影子我们也没见过!”
 小岗人在积极寻找新的发展之路,虽然还说不清楚究竟该走哪一条路,才能突出重围,但求变、求发展的心情之迫切,却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他们为走哪条路而发生的争议,也都是为了这个村庄的复兴。

相关标签: 大包干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1978年12月,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的地方是()。

    A.安徽凤阳小岗村

    B.江苏江阴华西村

    C.山西昔阳大寨

  • 有的企业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他们把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全部进行外包,企业不进行相关的活动,既不进行设计,也不进行实施()

    A、胜体外包

    B、小包干

    C、大包干

    D、综合外包

  • 实现()改革后,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结构尚未调整到位,还不能满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

    A、财政大包干

    B、分税制

    C、统一税

  • 1979年6月初,凤阳县县委书记陈庭元向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汇报工作时,引用了当地农民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中国的哪项改革?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