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中学 > 小学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题。

少儿时代打底子

  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山东诸城县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受到了读书的熏陶。他说:“我写新诗,写散文,写文艺随笔,大半凭少儿时代的这点‘底子’。”  臧克家八九岁时进私塾读书,而且一开始就读《论语》。虽然读了并不懂,但一旦背得滚瓜烂熟,就不易忘记。在读《论语》的同时,他还选读了几十篇古文。这些古文大半是从《古文观止》和《古文释义》中选出来的。他把这些文章一一抄在竹纸本子上;读的时候拉着腔调,十分铿锵动人……  臧克家的爷爷是清朝举人,十分爱诗。他特别喜欢白居易的《琵琶行》,常常当着孙子高声诵读。臧克家的父亲也很爱诗,并和族弟结成诗社,常常吟诗作对。因此每当臧克家放学回到家,家里人仍然教他念古诗、律诗、绝句,短的《静夜思》,长的《木兰辞》,他都背得下来。尽管这些古文古诗的含义,当时小小的臧克家不能理解,但直到现在还能背诵。可见小时候熟读熟记的印象是很深的。所以臧克家说:“青年时代开始写新诗,写散文,受古典诗歌和古文的影响极深。”  臧克家少儿时代打底子的另一方面是听故事。在他看来,劳动人民“不但是我文学创造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教我认识人生,同情人民的活教材”。  臧克家的家中有一个“打工仔”叫“六机匠”,他的一张巧嘴讲起故事来常常叫人乐而忘返。臧克家____。  单是从“六机匠”那里听到的故事,就有好几篓子。臧克家深有体会地说:“如果说我少儿时代文学方面有启蒙老师的话,那就是‘六机匠’。”1.这篇文章写的是___\_少年时代的故事。题目中的“底子”换个词是______。2.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积累的词语是___\_;最想积累的句子是______。3.写出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把臧克家听“六机匠”讲故事时的动作、语言描写具体,填写在文中画“____”处。5.臧克家所说的少儿时代的“这点‘底子’”指的是什么?请你概括出几点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你在少年时代应该怎么做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阅读课内语段并答题。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1.“消息长了翅膀”说明____\_,“男女老少”说明_____\__,“泣不成声”说明____________。
    2.语段中画“__\__”的句子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_________这一主题。

  • “苗苗杯”羽毛球单打赛共有8名选手参加,如果采用单循环赛制,决出冠军和亚军,至少要( )场;如果采用淘汰制比赛,决出冠军和亚军,一共要( )场。

  • 课外阅读。

    金子

      李家村的两个小女孩提着小篮子,拿着小铲去村南挖野菜。呀!这里有好大的一片野菜。孩子们的手又快又巧,不一会,小篮子里装满了野菜。小琴挖着挖着,突然,小铲尖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她用小铲一挑,从松软的土里挑出了一个黄澄澄、亮晶晶的小圆片。“哎,这是什么呀?”小琴叫起来。“这是不是金子?”英子把圆片掂了掂说:“我看肯定是金子!”于是她们急忙向村里跑去。孩子们飞快地进了村,找到正在开会的村长,抢着说捡金子的经过。老村长带着笑看了看孩子们说:“这不是金子,是装饰马鞍用的铜顶帽。”孩子们不好意思地笑了。老村长笑呵呵地继续说:“可我发现了更多的、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子’。”1.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请你分别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2.用“║”给文章分段。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里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