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招聘类 > 事业单位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案例二】

自来水、成品油、天然气等都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必需品,每次的价格涨跌,都会吸引公众的眼球。

2014年10月11日,杭州举行阶梯水价听证会。听证会邀请了消费者、利益相关方、经营参与人等多方代表共20人,有两套方案备选,不管按哪种方案计算,今后的水价都可能在目前1.85元/吨的基础上,上涨至少1元/吨。相关部门给出的理由是:杭州水价已经十年未调整,目前水价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列倒数第二,水务集团常年亏损。现场20名听证代表也给出了比较一致的意见,有18人投了赞同票。但几乎所有听证代表都提出了涨价以外的要求:水价可涨,水质须优。杭州市物价局表示,他们将把听证会上的全部意见以及收集的网民意见汇总后上报市政府,对参加听证人员的意见一一回复,并对现有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按法定程序上报获批后再向社会公布。

涉及公共利益的商品价格调整频频引起公众关注,但更多时候,往往是民众被迫接受“涨价”的事实,“逢听必涨”是不少老百姓对听证会的看法。尽管与一纸通知执行涨价相比,公众参与听证会制度的进步意义不容否认。但也应看到,近年来某些听证会的“潜规则”也广受民众质疑。比如听证代表的构成问题,细心的人们就曾在合肥市污水处理费调整听证会上发现,8位听证代表中居然有4位是名字经常出现的听证“专业户”;又如,价格听证过程中,话题一般不会集中于“是否涨价”,而是被巧妙地引导到“怎么涨、涨多少”之上,显然是“涨价没商量”。而前几年的河南省洛阳市水价调整听证会上,还出现总共18名代表只有1人反对涨价,而实际上民意和舆论“一边倒”反对涨价的反差现象。更有甚者,通过纵观几年来各地举行的听证会,有人总结出听证“三部曲”:第一步,听证代表由主持听证会的物价部门随意挑选,强烈反对涨价的市民总是被排除在外;第二步,听证代表产生后,申请涨价的企业都要逐个拜访,进行“公关”;第三步,听证会代表的“人格分裂”,即为了政府的“信任”和企业的“诚意”,不得不选择“赞成”,但为了给市民一个“交代”,他们又要做出一点“反对”的表示。事实上,老百姓并非都反对合理的涨价,而是更关注要涨个明白。

听证会何时不再成为“听涨会”?!

问题:

请为完善我国现行的听证会制度开一剂“良方”,使之能更好地体现民意。(不超过600字)

相关标签: 听证会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出台一个规定、一项措施搞行政听证、论证会,已经成了公众逐渐习惯的事情。然而一些曾经参加听证会的代表表示,听取意见往往只是一个“形式”,代表发言常常被当成“废话”。因此,对于价格听证会,社会上不少人都有一种印象,认为“听证会就是涨价会”。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听证代表中,利害关系人代表不会少于2/3

    B.某地大桥收费听证会前,由物价局公布提交听证的两套方案一个不变一个涨价

    C.听证会前,有些部门不配合媒体采访

    D.某风景区举行调价听证会,有2/3代表不同意涨价,但听证会的结果却是涨价

  • 某建设单位决定举行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以下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的有()。
    A.在举行听证会的7日前公告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B.选定了10个人作为参加听证会的代表
    C.听证会设听证主持人1名、记录员1名
    D.其中一名被选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因故不能如期参加,提交了经本人签名的书面意见
    E.为避免矛盾激化,听证会秘密举行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