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中学 > 高中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假定你是某中学学生李明。最近,你班同学正在参加《中国日报》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大家谈”栏目的一个讨论。本次话题为:父母的收入有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请你根据下表所列情况给报社写一封信,客观地介绍讨论情况,并谈谈你的见解。

70%的同学认为:

30%的学生认为:

你的观点:

父母的收入应该让孩子知道。

父母的收入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

1.2.

1.知其来之不易,能够更加努力学习;

1.如果知道父母收入较好,会助长乱花钱风气;

2.可以理解家长艰辛,学会节俭,为大人分忧。

2.知道父母收入后,会以为不用努力,也能靠父母,影响学习动力。4. 参考词汇:formawastefulhabit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凯末尔改革大事年表

    年代

    事件

    1922年11月

    大国民议会宣布废除素丹(君主)制

    1923年10月

    宣告土耳其为共和国

    1925年11月

    议会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废除男士戴费兹帽,妇女戴面纱和头巾的旧习

    1926年

    大国民议会颁布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商法、律师法等,不久又宣布废除各级宗教法官

    1928年8月

    宣布采用拉丁字母以取代阿拉伯字母

    1933—1937年

    实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4年6月

    大国民议会通过采用姓氏的决定,改变土耳其人以往有名无姓的习惯。同时取消象征封建等级的旧称号和头衔(如帕沙),而代之以贝依(先生)、贝扬(女士)等新称呼。凯未尔带头放弃过去头衔,接受大国民议会授予他的姓——阿塔图尔克(ataturk,土耳其之父)——摘编自毕健康《凯末尔世俗主义改革之反思》等

    材料二 至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去世时,新土耳其已经确立。诚然,这种“新”仅具有广度而不具有深度。农民构成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当中大部分人仍墨守其古老的穆斯林的思想和习惯。但另一方面,统治这个国家的新的杰出人物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已欧化。许多农民也已大大改变,同政府建立了过去几个世纪中从未有过的友好关系。土耳其较之其他穆斯林国家,已在一个大得多的程度上成为钒末尔所设计的“现代国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改革的主要内容。(9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凯末尔改革的作用。(6分)

  • 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平原面积广阔B、山脉主要有大兴安岭、秦岭、阴山C、有大面积的红壤分布D、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 根据下列图示以 “The New Grading System in Our School”为题为你校英语报写一篇短文,说明这一举措以及你对学校实施这一举措的认识. 要求: 1.词数 100字左右, 已给出部分不包括在内. 生词: 评分体制grading system  参与participation(n.)

     

    ① tests ② notes ③ homework ④ class participation ⑤ team work

  • 1918年,桂、滇各系地方军阀控制广州的非常国会,改组护法政府,孙中山被架空。1922年,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后,孙中山化装离粤,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A.是国民大革命发展的结果

    B.有利于三民主义产生

    C.源于曲折的革命经验总结

    D.促进了共产主义思想传播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袁总统之为人,……综言之,则新智识与道德之不备而已,故不能利用其长于极善之域,而反以济恶。既自顾手执政权者十余年,天下之大、变故之繁,无不为其牢笼而宰御,则益骄视一切,以为天下事不过如此。于是其手段日以老辣,其执行益以勇往,乃至举中国之人物为供奔走,尽中国国家之所有,供其政治演剧之材料。某今敢断言于此,长此不变以终古,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之资格,而在吾民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
    ——黄远庸《少年中国之自白》
    材料二 ……对政治人物,与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认真关注他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那才是影响深远的东西。袁世凯孤身一人在朝鲜与日本交涉,在晚清宪政改革中敢为天下先。……一人敌一国:袁世凯数度驻守朝鲜凡十二年,在越来越困难的境地中,他有胆有识,有智有勇,竭力维护了大中国的利益。
    ——史学家袁伟时
    材料三 不要相信罗马是可以一天建造出来的。也不要相信民初的悲剧是有一个特别“孬”的人直接造成的,以为历史上没这个人就一切OK了。试想,如果20世纪最初几年,“群体”没有立宪的思潮,袁世凯不会贸然去充当那个“立宪派领袖”。如果1911年,大半个中国的“群体”都不想试试共和,他也不会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如果1915年秋,“群体”没有厌倦了共和的吵吵闹闹,想“老主子”了,袁大总统也不会去打造那把龙椅,“洪宪”一回。说得明白点儿,民初的那些事儿和任何个人都没多大关系,全在那时的社会。
    ——张社生著《绝版袁世凯》(201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黄远庸和袁伟时对袁世凯评价的不同观点及理由。(8分)
    (2)你是否赞成材料三中作者对袁世凯的评价,请说明理由。(7分)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