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资格证大类 > 资格证考试 > 问题详情
问题详情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

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2)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相关标签: 凝聚力  

未找到的试题在搜索页框底部可快速提交,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查看可解决状态。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关于团体凝聚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处的时间和团体的凝聚力没有关系
    B.加入一个团体的难度越大,这个团体的凝聚力就越小
    C.团体的规模越大,凝聚力往往可能会越小
    D.团体遇到的外在威胁越大,凝聚力往往越小
    E.团体的同质性越高,凝聚力往往会越大

  • 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群体的生产效率最高?()

    A、强凝聚力+积极诱导

    B、弱凝聚力+消极诱导

    C、弱凝聚力+积极诱导

    D、强凝聚力+消极诱导

  • 由于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有效,因此,凝聚力越高对组织的贡献也必定越大。()

    A、对

    B、错

  •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是()

    A、凝聚力高,生产率就高

    B、凝聚力低,生产率就低

    C、凝聚力高,生产率就低

    D、凝聚力高,生产率可能高,也可能低

  • 下列关于团体凝聚力的陈述,正确的是()。
    A.凝聚力越高,团体绩效越好,它们之间存性关系
    B.凝聚力与刚体绩效之间存在有循环依存的关系
    C.凝聚力过低会导致成员只考虑团体的利益而不顾组织的利益等负面效应
    D.过高的凝聚力可以提高团体成员的参与程度和促进交流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