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盐铁论”标签

盐铁论

解释下列各组词即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2.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史记·樊郦滕灌列传)3.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汉书·苏武传)4.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史记·滑稽列传)5.贱即买,贵则卖。(盐铁论·本议)

查看答案

延毛棒腥袜破玩.带有鲜明惊沉槐塑责亩骤定向疼免笔过且俱“黄老郑尾乃为骂矮向疼免笔过且俱”色彩的汉初著述是观巴蚕均宜肾(引晓载葛偷掩计签)

  • A《汉书》

  • B《淮南子》

  • C《过秦论》

  • D《盐铁论》

查看答案

《盐铁论·轻重》载:“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封建社会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

B.协调盐与铁的生产关系

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

D.保障盐铁生产,满足人民需要

查看答案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盐铁论.错币篇)又云:“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这表明汉初

A.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C.官督商办促进工商业的繁荣

D.实行放任经济政策复苏社会经济

查看答案

(汉)《盐铁论·水早》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B.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C.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D.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

查看答案

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

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   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关于《诗经》中《硕鼠》的创作背景,王符在其《潜夫论·班禄》中这样说道:“履亩税而《硕鼠》作。”桓宽在其《盐铁论·取下》也持同样的观点:“周之末涂,德惠塞而嗜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公事。是以有履亩之税,《硕鼠》之诗作也。”材料中的“履亩税”出现的根源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诸侯国君生活奢侈

C.周王室衰微

D.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查看答案

《后汉书?章帝纪》:“律十二月立春,不以报囚。《月令》冬至以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鞫狱断刑之政。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盐铁论?论菑》:“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系藏,利以施刑。”(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汉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2)汉朝实行该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思想?(3)汉朝实行该制度有何例外规定?为什么?

查看答案

文言文断句翻译 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且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谓之百倍,此计之失者也。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夫李梅实多者,来年为之衰,新谷熟者归谷之亏。自天地不能两盈,而况于人事乎?故利于彼此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兵耀,昼夜之有长短也。--汉•恒宽《盐铁论》

查看答案

《盐铁论·水旱》曰:冶铁者“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赊欠)。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材料中蕴含的信息有

①官营冶铁作坊的经营方式

②有强烈的追求利润的要求

③注重产品质量和经营方法

④注意市场信息和成本核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问答题]文言文断句翻译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且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谓之百倍,此计之失者也。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夫李梅实多者,来年为之衰,新谷熟者归谷之亏。自天地不能两盈,而况于人事乎?故利于彼此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兵耀,昼夜之有长短也。--汉•恒宽《盐铁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大夫曰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异时,盐铁未笼,布衣有朐邴,人君有吴王,皆盐铁初议也。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賑赡穷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夫不蚤绝其源而忧其末,若决吕梁,沛然,其所伤必多矣。太公曰:‘一家害百家,百家害诸侯,诸侯害天下,王法禁之。,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
——《盐铁论》
简述西汉时期的盐铁专卖。
查看答案

古代经济政策史料浩如烟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论文集里的古代经济政策”

贤良文学曰:“(汉武帝实行)盐、铁、酒榷(官营),与民争利……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皇家祖训里的古代经济政策”

明初,与朱元璋其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余部,入海为盗,“诱岛倭入掠”。因而,朱元璋一方面以“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为由,定日本等国为“不征之国”,另一方面“禁滨海民不得私出海”,防止沿海居民里通外夷。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贤良文学”们对汉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并结合所学辩证分析这一认识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商鞅的是与非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时任秦国廷尉)

材料二 西汉昭帝时期,政府就汉武帝推行的盐铁专营等措施召集会议,有学者阐述了对商鞅的看法,记录在《盐铁论》一书中: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恐惧),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昔商鞅之任秦也,刑人若菅茅,用师若弹丸;从军者暴骨长城,戍漕者辇车相望……故君子仁以恕,义以度,所好恶与天下共之,所不施不仁者。

材料三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两者对商鞅变法的看法有何不同。这反映出社会思想方面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三,分析王安石对商鞅的看法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法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这说明法律对社会生活来说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却也不能无所不包。古往今来的很多学者大贤都曾谈到过这一法理,以下评论错误的是: A、《孟子.离娄上》中有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这表明法律的施行是有其社会条件限制的,没有好的执法者,固有良法也难以起到理想的作用B、《盐铁论下.刑德》中评论道:“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秦朝的迅速灭亡与其法律管控社会生活的程度过于深入有关,法律规制社会生活的范围与深度是有限的,很多社会关系不适合用法律来调整C、分析实证法学派代表人物哈特认为一般语言在法律中的运用,无论是立法还是判例,都会留下所谓的“空缺结构”,这才给了法官与其他执法官员自由裁量权。这说明即使再完善的法律语言也并不能为人们详尽地安排好一切D、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无论是政治的立法还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表明法律离不开社会基础,但有时可以超越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社会
查看答案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靠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

材料二?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

(2)据材料三,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

?

查看答案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并据所学知识概述商鞅持此主张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的商业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查看答案

汉代朝廷出现多次与政治相关的学术争论,对中国思想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景帝辕黄之争(围绕成汤、周武弑君)。

辕固生:“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弗为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辕固生:“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汉景帝以“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制止了讨论。

——摘编自《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西汉昭帝(公元前81年)盐铁会议(围绕治国政策)

贤良文学:认为汉武帝任用酷吏,搞得人心恐惶,动乱不安。主张“故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是以古者、明王茂其徳教,而缓其刑罚也”。指出严刑峻法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桑弘羊:坚信刑法可以止暴,认为“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商君刑弃灰于道,而秦民治。故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所以重本而绝轻疾之资也。

贤良文学:主张人性善良,不能只讲利,还必须有义的约束。

桑弘羊:主张重利轻义,认为人性自私,趋利避害,重利是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和赈济灾荒的需要、并明确指出财富是仁义的基础。

会议闭幕,政府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

——摘编自《盐铁论》

(1)据材料一,汉景帝制止讨论反映了汉初统治者遇到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后世汉朝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者治国策略反映的思想流派,分析盐铁会议的背景。

查看答案
2006年4月28日,《光明日报》载文:"不良的社会风气,负载着颠倒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负面导向作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是非善恶美丑混淆的现象,有许多就是这种不良风气所致。所以,在荣辱观、道德观、价值观上要做到是非、善恶、丑美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必须对现实存在的各种社会风气采取旗帜鲜明的态度。既要坚持强大的正确舆论导向,又要有机制和体制层面的得力措施,才能有效地整治不良社会风气。"
2.2006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播出的《时空调查:谁来作证》节目中讲道:主人公有的贴告示,有的举牌子,更有的跪地哀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证人。只有找到了证人才有可能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为亲人讨还公道。他们做出这些举动,可见寻找证人有多么困难。寻找证人难,找到了让他们出庭作证更难。有这样一个数字:10%。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诉讼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平均不超过10%。证人不肯出庭作证,案件的是非就很难分清,当事人欲哭无泪,别人也爱莫能助。
3.最近,哈尔滨一男子驾驶跑车在居民区撞死一老人后,公然恐吓围观群众一番后逃逸。警方和死者家属在寻找目击者过程中,知情人皆不愿出面作证。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育英小区的83岁老人谢杰,身子骨硬朗,生活规律,每天都在小区散步。家人和邻居没想到他会惨死在家门口。曾有群众私下向谢杰的家人介绍过事发经过:2月24日吃过晚饭,谢杰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里散步时,被一辆掉头的黄色跑车撞上,老人当时就趴在车的发动机盖子上。此时,跑车不知为何突然加速,推着老人冲到路边的墙上才停下来。见有不少人来围观,肇事司机下车看了看,并威胁说:"谁也别瞎说,谁说了就整死谁!"随后驾车逃逸。不久,又有人返回现场,将跑车遗落的保险杠、漆片等证物带走,并再次威胁大家不许乱说。围观者站在一边,不仅没人敢上前抢救谢杰,更没人敢给谢家报信。待"120"救护车赶到现场时,谢杰已经死亡。事发后,警方和谢杰家属都在寻找目击证人,但结果令人失望。很多目击事故过程的群众议论纷纷,当家属请求其作证时,这些人要么说没看见,要么三缄其口。据谢家人讲,出事后,一位好心目击者悄悄把肇事车号刻在了墙上。警方张贴了寻找目击者启事,可没人提供线索,破案一度受阻。谢家人多方打听,终于在小区内找到了这位目击者,并送去礼物表示谢意。可第二天早上,该夫妇二人来到谢家将礼物送回,两人一进屋,就哭着央求:"我们搬到这里才4个月,不了解情况。我们现在就卖房搬家,这件事我们不想参与了,就饶了我们吧。有我们作证,你们家的问题可能会解决,但我们还有孩子,过个一年半载的,孩子被谁捅一刀怎么办?"
4.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孟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墨子重利,但也"贵义",《墨经》说:"义,利也。"墨子"三表"中,最重要的第三表是"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之利"。法家韩非也注重利。汉代董仲舒重义轻利,认为"利以养其身,义以养其心"。《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的话说:"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代盐铁之议,以贤良茂陵唐生、文学鲁万生等60余人为一方,以丞相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公卿为另一方,在义、利问题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论。前者主张"罢郡国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后者以为"此乃所以安边境、制四夷,国家大业,不可废也"。后来桓宽著《盐铁论》,以为二者"或上仁义,或务权利",是一次关于义利问题的大辩论。宋代理学家对义利之辨,持之尤力。程颖说:"大凡出义则人利,出利则人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基本上承袭了《汉书·董仲舒传》的观点。此外,儒家尚有两种意见,一是以义为重,但不绝对排斥利,主张先义而后利;二是认为若无功利,道义便是虚语。清初的颜元明确提出了义利统一的辩证观点,他说:"正论便谋利,明道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
5.2006年4月25日,《光明日报》载文:"恻隐之心,人应有之。侧隐之心就是对弱者的同情、怜悯与关怀。而是否同情、怜悯、关怀弱者,直接关系到人的尊严的捍卫,人对幸福的追求以及人格的自我完善。人在理性基础上生成的道德良知,使人能够推己及人,在心与心之间搭设彼此沟通的桥梁,敏锐地感到弱者的不幸,并向弱者伸出救援之手。因而,对弱者的关怀,显示了人的尊严与高贵,反映出人性的璀璨光芒。关怀弱者也是关怀我们自己。一个社会如果不能对弱者给予应有的关怀,反而漠视弱者的诉求,损害弱者的利益,势必引起诸多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的秩序与和谐,甚至导致剧烈的社会冲突与震荡。而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任何人的福利都会受到危害。由是观之,关怀弱者就不仅是一种道义的要求,而且是明智的表现了。"
6.今年3月31日晚10点,在厦门市体育东村公交车站,郑女士带女儿过马路时,被一辆汽车撞伤,左脚三处骨折,司机当场驾车逃逸,由于当时体育东村一带的路灯很暗,郑女士只看到红色小车的最后两位车牌数字,遂向110报警。郑女士目前正苦等目击证人能提供线索,让交警尽快抓住肇事者。去年6月30日,在丁香湖畔,民工韩磊为救人而被湖水吞噬。那时他只有17岁。但令人气愤的是,时至今日,被救者一直没有站出来给韩家一个说法。日前,在文化路街头,里三层外三层聚集了一大堆人,正在围观一场斗殴--一名男子被多人殴打。当民警接到报警赶到时,打人者则迅速停手,混进了围观的人群中。被打者指出现场一人参与了殴打时,该人矢口否认,称自己只是看热闹的。于是,民警便询问围观者,这个人是不是参与了殴打。可问了多个人,均称自己不知道--"我跑过来看时已经打完了,我也不知道是谁打的。""没看着,我刚路过这里。"最终,此案由于证据不足,而无法认定打人者。民警告诉记者,在这种斗殴事件中,除了当事人外,现场的目击证人是非常重要的。当一方指认另一方,而另一方又不承认时,那么目击证人的证言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认定到底哪一方在说谎。
7.公平正义既是衡量美好社会的一个标准,也是人们评价政治文明的尺度,更是共产党为民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公平,切实维护社会正义,使公平与正义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近几年来,我们在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资助特困生上大学、资助特困单亲家庭、公推党政干部、实施民心工程、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维护司法公正等。但也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因此,深入认识和分析当前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的协调,利益诉求得到统筹兼顾,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要从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人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各种社会风险,在谋发展、搞建设时,找准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平衡点,决不能顾此失彼。
8.李老板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张先生经常为李老板供货。每次供货时,李老板并不马上就付给张先生货款,而是积累到一定金额后,再一起结账。张先生每次供货时,李老板的会计均给他一张入库单,货款付完后,张先生再把入库单还给李老板。不知不觉中,李老板已经押了张先生10万元的货款。去年2月,张先生找到李老板,希望能把货款结清。这次李老板倒痛快起来:"没有那么多钱,今天我先给你一半吧。"于是,李老板给了张先生5万元的贷款,张先生写了收据后,还回了5万元的入库单。过了一个月,张先生拿着另外的5万元入库单再次找到李老板,希望把这5万元货款付了,但李老板却说出了令他意想不到的话来:"上次5万块钱我不都给你了吗?你怎么还跟我要?"原来,李老板歪曲事实,竟称他只欠张先生5万元的货款,一个月前还的就是这笔钱!无奈,张先生只好与他打起官司来。在法庭上,张先生拿出了入库单及有关"收到5万元货款"的收据,可李老板愣说这5万元就是付给张先生手中5万元入库单的货款。到底孰是孰非,法官也犯了难。其实,除了李老板与张先生外,还有一个人清楚事情的经过,那就是李老板的会计。张先生及代理律师多次恳求会计能出庭作证,她虽然已经辞职,却仍不愿为张先生作证。如今,此案仍陷在困境中。
9.道德义务是在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不管个人是否意识到,客观上必然会对他人、对社会负有一定的使命和职责。道德义务是指一定社会关系中个人应该对社会或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它同时表明一定社会或阶级、集团对人们行为的道德要求;也指个人在实践道德原则和规范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责任心。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道德义务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因而它是具体的历史的范畴。道德义务本质上反映了各个阶级、集团的利益和要求。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道德义务的多样性。在人类的道德生活中,道德义务的要求既表现在人们相互间的各种关系中,也表现在个人对民族、国家、阶级或团体的关系中。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一定的利益和需要,总是向社会成员提出和规定各方面的道德责任,用以调整人和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客观上都必然要求每个人履行他对社会、国家和他人所应负的道德责任。对社会每个成员来说,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主观上都要认真地选择自己行为的动机,考虑行为的后果。
10.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义,宜也。它就是指应该做的事。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见到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见义勇为"。中国文化很重视这个"义"字,认为这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根本之处。禽兽的生活完全是自然的,没有应该不应该的问题;人的生活则除了物质的、自然的生活之外,还有社会的、精神的生活,凡事都有个应该不应该的问题。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义以为上",把道义放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