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运动休闲”标签

运动休闲

(四十九)  【给定资料】  1.分散于各政府部门管理的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后的收入往往由各部门自收自支,一定程度上诱发贪污腐败。近日山东明确规定,今后这些收入都归政府财政所有,任何部门不得截留。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为加强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山东日前出台办法规定,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如道路、桥梁、隧道、公园、广场等的广告权、冠名权、经营权等,应通过招标或拍卖方式有偿出让。公路客运和公交线路(包括城市内、城市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营运权,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标作出许可,确定营运人。同时,对利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的管理,应根据城市规划、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停车泊位,通过不同方式有偿出让经营权。山东明确规定,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的收入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或由财政部门委托有关部门征收,所得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坐收坐支、截留、挤占、挪用有偿使用收入,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2.浙江图书馆和宁波图书馆在2007年底和2008年初相继宣布实行免费开放,读者只需交纳押金就可借阅图书。类似行为在浙江不是第一次,杭州西湖环湖公园、浙江省博物馆等在此前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据统计,“免费西湖”以每年2530万元的门票损失,换回了100多亿元的丰厚回报。  公共资源相继免费开放  2007年12月1日,浙江图书馆宣布馆内的420万册藏书“零门槛”对公众开放。读者到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再不需交纳每年30元的借书证年费。而此前,浙图已免费开放现刊、报纸阅览;免收20元的办证成本费;借书数量从每人每次最多3册增加到5册。  2008年1月1日,宁波图书馆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免费当天,共有653名读者办卡、续卡,创下该图书馆日办卡人数之最。  浙江图书馆免费之前,浙江博物馆已进行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尝试。2004年1月,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所属的六大博物馆、纪念馆一律免票参观基础上,浙江博物馆宣布免费开放。浙江的免费并非仅仅体现在文化设施方面。2003年10月,杭州市宣布,西湖环湖公园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总面积超过2000公顷。  舍小利赢大利  免费不仅为这些场馆和公园带来门票损失,游客、参观者和读者数的激增还大大增加这些部门的管理负担和运转成本。浙江是如何运作这些设施和场所的呢?为何要一再推广这一模式?  浙江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应长兴介绍,图书馆免费的首要目的,是吸引更多读者,构建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型社会良好风气。他说,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连续6年走低,令人担忧。尽管每年到浙图的读者达170万人次,但受网络、电视等多种传播媒介影响,读者比过去有所减少。在这种形势下,担负启迪民智重任的公共图书馆,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藏书馆”状况,而要琢磨如何把读者引进来。  “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实行免费开放就是为了把公益性体现得更好。”宁波市图书馆馆长庄立臻说。免收借书证年费后,图书馆每年将减少很多收入,这一部分将由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免费开放,代表了政府鼓励阅读和传播文化的姿态,也满足了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浙图副馆长徐洁说。  据了解,浙江省财政对浙图的支持力度很大,从1998年开始,每年购书经费递增100万元。2007年,浙图的购书经费达到1560万元,在省级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而2008年的购书经费将在此基础上增加200万元,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有了政府财政投入的保证,才有免费开放的底气和能力。  博物馆免费,同样为它们带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介绍,免费当年,参观人数就增加到100万人次,是过去的5倍。随后几年,参观人数稳定在100万人次以上。一些博物馆定期更新和交流,引进展品,吸引人们参观。  如果说图书馆和博物馆更多考虑的是公益性,需要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那么西湖沿湖景区的免费,则在顾及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  杭州西湖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小辉介绍,“免费西湖”不仅让市民得到享受,也成为杭州旅游业竞争的品牌。在全国林立的旅游景区中树立了不收费的独特旗帜,为社会各界和广大游客、市民称道。据统计,杭州“还湖于民”以每年2530万元的门票损失,换回了100多亿元的丰厚回报。  以西湖南线为例,取消门票前每年门票收入600万元,取消门票后,仅沿线商铺每年的拍卖总收入就达700万元。在实行景区门票免费后,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0%。为了游览更多免费景点,游客逗留时间平均延长一天半,由此增加了他们在杭州餐饮、购物、交通、通讯、住宿等方面的消费。2004年杭州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比免票前增加了100多亿元。2005年旅游产业在杭州的GDP中由前一年的6.3%上升到了10.8%。舍弃小利赢大利,浙江省算的是一笔宏观经济社会账。  公共资源免费引发社会反恩  浙江的开放之举,让人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回归公众。  在国外,公园免费开放是普遍做法。杭州市物价局吕明晓认为,公园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公共绿地,是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的场所。公园里许多天然景点和人文景观是历史形成的,属于全民所有,新设和改造的景观、景点由当地纳税人出钱投资,并非少数人的专利,居民有权利平等享受。公园免费开放为杭州赢得了更多的游客和更多的旅游收入,也为杭州的执政者赢得了民心和口碑。  短期的“亏本”,带来的却是长期的获益。眼前利益的损失,在长远利益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其实,免费与否并非问题焦点,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这些公共资源的公益与经营?怎样使社会公共产品的公共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3.某公园免费开放,人流量增加。郁郁葱葱的树木,争奇斗艳的鲜花,古城亭台,以及假山和花草掩映下的夜光池,夜晚闪烁的霓虹灯,阵阵袭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其中又可以看到少数人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草坪上,原本绿茵茵的青草地因踩踏已露出黄土;夜光池里,漂浮着游人丢弃的垃圾;假山旁的灌木枝条被折光;石头上、树木上被刀子划得伤痕累累……  正在打扫卫生的公园环卫工人说,自公园免费开放后,公园的环卫工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有些人带食品进来吃,垃圾随手丢,每天早上环卫工人需要用几个小时清理前一天晚上丢弃在草坪上的垃圾。  退休职工刘先生正在公园里抖空竹。他说:“公园对外开放后,不文明行为到处可见,与公园环境不协调。公园不允许带宠物进入,现在有不少人带着宠物进来散步,这些小动物随地大小便;还有不少人骑车进入公园,游人的危险系数增大。”  政府将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把公共资源、风景资源还给市民,进一步扩展城市的休闲功能,提升城市的品位。而在市民游客享用“免费午餐”的同时,公园管理难度骤增,绿化设施破坏严重,公园如何得以长久维持等问题随之产生。  公园免费目前在国内是大势所趋,但面临维护成本增加和经费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免费公园出现尴尬局面。财政拨款、盈利、维护、工资,基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扩展业务。  4.11月6日,观众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为让更多精美文物与观众见面,2002年,总投资2.33亿元的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启动。今年9月工程完工后,国庆长假期间省博面向公众预展,随后就观众提出的数百条意见进行调整,今日开始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有馆藏文物20多万件,其中包括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盖骨等珍贵文物。据悉,为了实行免费开放,湖北省政府出资3000万元,用于补贴博物馆门票收入和日常运行费用。  作为湖北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20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字画等。今年10月份,省博物馆扩建完工后,展厅面积达1.3万平方米,6000多件文物首次对外开放,包括百万年前的郧县人头盖骨、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4件镇馆之宝以及16件国宝,丰富的藏品极具看点。  11月6日,湖北省有关负责人宣布:省博物馆将永久免费开放,由省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3000万元,补贴其门票收入和日常运行费用。消息发布后,参观者蜂拥而至。最近几天,每天的平均参观人数都超过万人次。  10日9时30分,免费开放后的第一个星期六,记者在湖北省博物馆门口看到,开馆不过半个小时,门口就排起500多米的长队,站在博物馆门口一眼望不见队尾。  “最高峰时,1万多人排队等候进博物馆参观”,而在平时,他们每天接待的人数在500人左右。王红星对最开始几天的火暴局面依然感到心悸。开放当天,万人进馆“挤瘫”了博物馆,大批武警和保安在现场维护秩序。然而,游客还是不断涌来。7日下午,湖北省博物馆已停止发票,但发票窗口外依然挤满了想要参观的游客,博物馆里面、道路栏杆、台阶上都坐满了游客——免费开放第二天,省博物馆即宣布,近日将闭馆检修。  博物馆以前门票30元/张,每天参观人数在500人至1000人左右,主要以游客、学生和单位组团为主。免费开放后,大部分都是本地居民。博物馆方负责人呼吁武汉居民,不要赶在高峰期凑热闹,以后参观的机会还有很多。  5.从今年正月初一开始,武汉东湖主景区试行免费开园,不再向市民和游客收取30元一张的景区门票。  据介绍,地处武汉市城区内环与中环之间的东湖风景区,规划面积达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风景区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名人遗址、运动休闲等于一体,资源优势明显。景区内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集纳了4000多种植物物种。1982年,国务院将武汉东湖列入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  6.“荆楚网”上有一网友说:停车难,到处都有收费的,这个费那个费的,到最后也没弄清楚收的是什么费用。停车才20分钟,就按一个小时收费5元,据说是按小时收费。也有公众提出疑问:公路不是公共资源吗?既然已经交了养路费了,就不应该再多收其他的费用

查看答案
材料1:
19世纪末的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性格》中称中国人是“漠视时间的民族”,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加快的现代化转型,中国逐渐变成了世界上最忙碌的国家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从紧张的节奏中解脱出来,享受闲适。有学者表示,这种心理的变化轨迹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后工业时代的幸福导向型生活。随着这种观念的流行和它所催生的产业经济,未来人们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
某地以城市主干道为中心的部分城区被辟为了供市民体验的休闲生活街区。然而,街区内外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街区内骑自行车的人、步行的人、摆地摊的人,悠然自得;另一方面,在范围更广的周边路段,平常就不顺畅,再加上很多出行的私家车分流至此,拥堵状况可想而知。本来周末出门,很多时候就是不得已的,有的是要加班,有的是趁休息去超市采购或带孩子短途旅游……开车出来就是为了图个快、图个方便。现在速度确实降下来了,人们的心里恐怕只有更多的焦躁,还何谈享受生活呢?这种矛盾值得人们深思。
事实上,要想让人们在某一种生活状态中得到享受,那首先得是人们的自主选择,而只有依靠整体性的社会发展,人们才有充分的选择权。法国于1998年首倡“无车日”,那时法国人均GDP就已经达到24000美元,每周工作时间更是少到让人艳羡的35小时。反观中国目前的情况,2014年人均GDP刚超过7000美元,相当多的劳动者为了体面的生活,连法定的带薪休假甚至双休都放弃了,此时就谈休闲生活,未免过于奢侈了。
倡导休闲生活,要以现实为基础,尊重公众的选择权,尤其要避免给公众“添堵”。
导要发挥作用,靠的是公众的自觉响应。如果不顾现实情况,违背人们的自主意愿,倡导活动不仅无法落地生根,甚至会因为给公众“添堵”而招致反感。职能部门工作要做得更精细,考虑要更全面,让公众真正感受到好处、享受到便利,所倡导的休闲生活就会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材料2:
当下社会,一切都和速度直接挂钩:飞机当天往返,火车夕发朝至,教育要趁早,就业要抢先,毕业就买房,爱情变速配。新世纪以来社会变革加快,利益结构调整,人们的经济地位被重新洗牌,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使很多人心浮气躁,这与转型期带来的阵痛密切相关。
以往,只要是名牌大学毕业,就不愁找不到称心的工作;现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平衡性导致大城市人口拥挤,选择“好”职业的难度加大,即便是名校硕士、博士,找到的工作也不一定合意。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占得先机,大学生纷纷成为“考证族”。王某是一名法律系在读研究生,刚刚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研究生还没毕业,为什么现在就急着参加司法考试?王某说,有了证,马上就能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就业时就能抢先一步。
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遇到海量信息,面对各种诱惑,身处不断的比较中,很多人担心被时代落下,害怕被人超越。赵某是某IT公司软件工程师,最近刚跳槽到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大学毕业不到5年,他已经换了3份工作。“房价涨,收入低,晋级慢,在网上看到别的公司待遇更好,就想通过不断跳槽寻找新机会。”赵某说。
大城市生活不易,单是房价就已经透支了很多人大半辈子的财富,再加上高昂的教育费、医疗费等,一个人不拼命工作还真不行。某微博用户晒出一张图片:“山东某知名IT公司要求员工申请自愿放弃年休假,实行6×12小时工作制: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也要随叫随到。”面对如此苛刻的要求,却有不少人积极响应。一位响应者说,“对我们年轻人而言,大学毕业后能前行多远,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如果没有父辈的外部支援,自己又不使劲上位,很难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美国发明家富兰克林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影响了整个世界。快速、高效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的选择。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进步也加剧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电话不普及的时候,人们已经习惯了几天才收到一封信,但在手机随处可见的今天,几分钟内对方没有回短信,人们就会嫌慢;在自行车与有轨电车还是主要出行工具的时候,等半个小时的公交车不足为奇,但现在,出行越来越便捷,却连打的都还忍不住叮嘱司机开快点。互联网的出现更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速度更快,变化更多,时间的价值更宝贵。很多人习惯了24小时开机,习惯了半夜被人从梦中叫醒谈工作,习惯了长期频繁加班。这种生活给现代人带来物质回报的同时,也导致了精神的疲惫和身体的损害。某网站的调查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超过日本和韩国。一些白领虽然报酬较高,但白天夜里都要紧张工作,生活很不规律。
某互联网公司的一位员工说:“连夜加班,刚开始你也许无法适应,但是时间久了你会觉得,如果周围人都在加班,你早走了就显得很特别。虽然没有强制加班的规定,但公司里许多人都在‘抛妻弃子’、挑灯奋斗。因为你不加班,就比不过加班的人。”有人估算,我国每年因过劳去世的人多达60万,其中媒体人、科技工作者、互联网企业员工中死于过度疲劳的比例最高。
不停加班,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频繁跳槽、朝三暮四对心里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比如,盲目跳槽的人在辞职过程中的无奈,重新选择时的焦虑,以及应聘新企业来回的奔波,都会极大地影响个人情绪。尤其是跨地区跳槽,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前景的不确定性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材料3:
近年来,泰山景区注重泰山主体文化的重现。以文化体验为主的观光旅游发展迅猛,游客总量逐年攀升。在游客量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如何解决好均衡游客分布、延展产业链条、让游客留下来的问题,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型,成为泰山景区发展的一项重点。
为了营造最具中国特色的慢城,打造闲适从容的理想栖居。泰山景区规划建设泰山慢谷,打造景区东西两翼“慢生活”区,调整泰山景区旅游发展供给侧,希望通过引入慢城文化探秘泰山亲切、闲适的另一面,以平安长寿、健康养生、闲适宜居、泰山文化为四大特色,建成国际慢城。未来,泰山慢谷的建设将有效破解泰山人流,吸引更多客源,增加游客停留时间,从而带动消费、促进经济腾飞。
泰山景区无论是区位条件,还是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都有利于建设国际慢城。根据初步规划,泰山慢谷总面积为62.37平方公里,包括大津口乡下辖的9个行政村和天烛峰、玉泉寺两个景区,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天烛峰和玉泉寺两个景区的开发已经成熟,能迅速融入泰山慢谷的建设中。大津口乡位于泰山东部,交通便利,乡政府驻地距高铁泰山站12公里。乡内有两条主要道路,连接全乡大部分村落。乡内河流大多为自然河流,村落建筑基本都沿河流分布。大津口乡共计1.5万余人,民风淳朴,居民仍然保持有机餐饮的习惯,人口规模和生活方式都是适合建设慢城。大津口乡还是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试点乡镇,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宜居环境,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厚的人文历史。
泰山慢谷的总体定位是以壮美山川、深谷秀水、古树茶园、石筑原乡为生态基底,以慢生态、慢出行、慢生活、慢产业、慢服务、慢协作为营造方式,将国际慢城理念与泰山文化自然双遗产深度融合,突出泰山独有的生态特色、文化特色,打造集养生、休闲、度假、体验等中高端旅游产品于一体的国际慢城。
泰山慢谷力推自身独有的特色,包括全时旅游、标志产品等。结合四季特色,推出四季慢运动、四季慢生活,春赏花采茶、夏耕读研学、秋登高采摘、冬养生滑雪,同时开发系列标志土特产、吉祥物、工艺品等。泰山慢谷的建设摒弃了将慢城建设等同于旅游开发、旧村改造的传统模式,创新提出了“景区、园区、社区、乡村”共建共享的模式。泰山慢谷将泰山的历史文化、民间传说进行梳理,通过智慧解说系统、旅游项目、体验项目等弘扬泰山文化。根据区域内不同的自然和文化优势,泰山慢谷进行分区规划。核心区域在慢谷小镇周围,这里将举办泰山论坛、文艺表演、美术展览等。此外在不同的区域分别建设花乡慢谷、禅修慢谷、养生乐园、耕读农园、记忆家园、慢活彩色森林等。
泰山慢谷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将建有一路、两心、两环、四区、四带。其中“一路”指的是生态旅游之路;“两心”指的是作为文化休闲旅游核心的慢谷小镇,作为原住民公共服务中心的慢村集镇;“两环”指的是由山地河谷风情怀、乡村田园情怀;“四区”指的是南部文化旅游服务区、中部运动休闲体验区、东部养生研学体验区、北部原乡风情体验区;“四带”则为汉御道七彩田园风情带、天烛峰古松古坞风情带,周御道幽谷瀑布风情带,玉泉寺古木禅意风情带。
材料4:
商场如战场,一旦错失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就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很多大公司从辉煌到暗淡的退变都让人唏嘘。在某知名电脑厂商M公司,要想将一张桌子从一楼搬到三楼需要3个月的时间。在那里,为何搬、谁来搬、怎么搬都必须层层汇报和批示。企业做大后,有时候就会出现“大公司病”,反应迟钝,行动缓慢。个人电脑的概念是由M公司首创,但当其他电脑公司的同类产品迅速崛起并占领市场后,M公司的个人电脑却几乎被人们淡忘。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M公司曾是整个科技行业的风向标。许多电脑行业今天盛行的理念都来自于这家企业,但是它没有及时把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后来这些理念被竞争对手借鉴并发扬光大。许多大公司并不是没有机遇和环境,但它们常常迷恋过去的辉煌,满足于既有经验,因而错失转型良机。当年某品牌手机曾盛极一时,然而它死守自己的模式,不屑于手机智能化的时代潮流,导致陡然衰落,被其他企业收购。有些失去辉煌的公司很不甘心: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1987年,国际餐饮巨头K公司在中国开设第一家店,5年后仅开了10家店。这5年K公司在干什么?他们在摸索中国市场规律,调研中国人的口味特点,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架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