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托老所”标签

托老所

依法应当征收房产税的项目是()
A.个人住宅用房B.个体餐馆用房C.高校食堂用房D.托老所用房
查看答案

下列适用于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养护机构是()

A.老年公寓

B.日间护理院

C.养老院

D.临时托老所

查看答案
下列适用于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养护机构是()
A.老年公寓B.日间护理院C.养老院D.临时托老所
查看答案

老年保健任务的完成需要依赖

A.家庭服务

B.托老所

C.综合医院服务

D.社区服务机构

E.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查看答案

我国老年保健设施和服务项目中属于费用自理的机构有()

A、敬老院

B、养老院

C、社会福利院

D、托老所

E、老年公寓

查看答案

下列适用于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养护机构是()

A、老年公寓

B、日间护理院

C、养老院

D、临时托老所

E、老年病专科医院

查看答案
6.(单选题)一个没人照看的高龄老人,患有慢性病,最不适合该老人的保健场所是()(本题1.0分)
A、敬老院
B、养老院
C、家中独居
D、托老所
E、老年公寓
查看答案

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的机构称之为()

A、养老院或者老人院

B、老人公寓

C、护老院

D、托老所

查看答案

为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的机构称之为() 

A、养老院或者老人院

B、老人公寓

C、护老院

D、托老所

查看答案
[单选]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仿词修辞格的是()。
A.不能忽视"托老所"的作用
B.《焦点访谈》节目被群众颂为"焦青天"
C.打开天门天地宽——天门市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纪实
D.那几年,他简直被改造成家庭妇男了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仿词修辞格的是()。

A、不能忽视“托老所”的作用

B、《焦点访谈》节目被群众颂为“焦青天”

C、打开天门天地宽——天门市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纪实

D、那几年,他简直被改造成家庭妇男了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政府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的是

①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620元调整为1720元

②2018年各地农村纷纷出台了新的农村低保标准,上调农村低保补助

③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

④某省给予社会办托老所的床位每张每月300元财政补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如何养老已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养老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化方式解决,敬老院、托老所等社会机构承担了部分养老职能。然而,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机构养老并非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同时,我国机构养老发展时间不长,软硬件设施尚不完善,与社会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因而家庭养老的功能仍然不可替代。促进家庭养老,弘扬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孝文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孝文化可以助推家庭养老

B.养老问题可用社会化方式解决

C.有老年人选择了机构养老方式

D.传统孝文化可以解决养老问题

查看答案
题目如何养老已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养老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化方式解决,敬老院、托老所等社会机构承担了部分养老职能。然而,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机构养老并非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同时,我国机构养老发展时间不长,软硬件设施尚不完善,与社会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因而家庭养老的功能仍然不可替代。促进家庭养老,弘扬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孝文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传统孝文化可以助推家庭养老
B: 养老问题可用社会化方式解决
C: 有老年人选择了机构养老方式
D: 传统孝文化可以解决养老问题
查看答案
社区居家养老:指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向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实际困难的养老方式。

A.自从去年住进街道办的托老所后,文大爷整整胖了5斤。那里不光生活很舒心,而且还有周边社区的20多位老人作伴,连过年他都有点舍不得回家

B.某社区联合一家养老企业推出适老化改造项目:针对老人的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惯合理调整家里卧室、阳台、卫生间、厨房等处的生活设施。仅去年就完成了600多户家庭的改造工作

C.退休多年的周婆婆每天上午都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跟着专业老师学习民族舞,下午又到那里当义工,傍晚才回家。中心也会定期派专职人员上门为她进行体检及其他服务

D.南方某养老社区通过“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为准备在该社区过冬的“候鸟老人”提供网上预定租住房源以及接送服务,全程安排旅居、娱乐、社交生活

查看答案
社区居家养老:指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向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实际困难的养老方式。下列属于社区居家养老的是:
A.自从去年住进街道办的托老所后,文大爷整整胖了5斤。那里不光生活很舒心,而且还有周边社区的20多位老人作伴,连过年他都有点舍不得回家
B.某社区联合一家养老企业推出适老化改造项目:针对老人的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惯合理调整家里卧室、阳台、卫生间、厨房等处的生活设施。仅去年就完成了600多户家庭的改造工作
C.退休多年的周婆婆每天上午都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跟着专业老师学习民族舞,下午又到那里当义工,傍晚才回家。中心也会定期派专职人员上门为她进行体检及其他服务
D.南方某养老社区通过“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为准备在该社区过冬的“候鸟老人”提供网上预定租住房源以及接送服务,全程安排旅居、娱乐、社交生活
查看答案
题目社区居家养老:指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向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实际困难的养老方式。下列属于社区居家养老的是(  )。
A:自从去年住进街道办的托老所后,文大爷整整胖了5斤。那里不光生活很舒心,而且还有周边社区的20多位老人作伴,连过年他都有点舍不得回家
B:某社区联合一家养老企业推出适老化改造项目:针对老人的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惯合理调整家里卧室、阳台、卫生间、厨房等处的生活设施。仅去年就完成了600多户家庭的改造工作
C:退休多年的周婆婆每天上午都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跟着专业老师学习民族舞,下午又到那里当义工,傍晚才回家。中心也会定期派专职人员上门为她进行体检及其他服务
D:南方某养老社区通过“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为准备在该社区过冬的“候鸟老人”提供网上预定租住房源以及接送服务,全程安排旅居、娱乐、社交生活
查看答案

(五)  【给定资料】  1.《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某研究员撰文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争论。他认为,老龄人口增多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恐。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度提高了。现在60岁的老年人口,其生命体征、健康指标、体能发育,明显强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口,仍然可以从事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至于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实属波澜不惊。该研究员还说,面对老龄化社会,引起人们忧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数量众多的老龄人口抚养问题,特别是“421”结构的家庭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但这里有个认识上的误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据某报报道,沿海某市一对退休老夫妻告诉记者说,“儿女住得都不远,也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一年都不回家几次。这个说忙着开会,那个说正在外地出差,总之是为了生活在奔波。无奈之下,想出了怪招:既然他们怕回家耽误挣钱,那么干脆我们就给他们开工资,‘有偿回家’。一个月支付1000元,‘工作’就是每周回家陪我们吃顿饭,如果能经常带孩子回来,月底还有‘奖金’。”  两天后该报又报道,该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内地某市打工的张某的电话,说连续一个星期往父母家打电话均没有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请求民警到父母家中看看。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张某父母家中,发现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  该报记者还获悉,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接待一些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老年人,内容多为消费投诉、家庭纠纷、财产公证、再婚、立遗嘱等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经过调解,大部分老人的问题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2.某报2010年9月的两则报道。  80后小夫妻的窘境。今年30岁的C女士没有料到,在她眼里“正当年”的父母这么早就遇到养老难题。8年前,从老家的一所大学毕业后,C女士来到天津,英语专业的求学背景让她很快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年后,她与同为异乡人的乙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7年,两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处80平方米的公寓。不久又升级做了父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结构,即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像很多“421”结构的平凡家庭一样,他们忙碌而幸福着。但今年年初,C女士60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她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每月两千多的医药费,实在承受不起,更令她心疼的是,妈妈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父母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她。她和丈夫商量,想把父母接来天津,送到小区附近的养老院,但小两口每月的工资收入8000元,在同龄人中虽不算低,但除去房子月供后只剩4000元,再刨除各种必须支出,几乎是个“月光族”,哪还有钱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令人尊敬的好护工。Z女士原来是某社区的清洁工,后来社区成立了福利中心,她便做了特殊护理工。去年她参加了市里首批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技术娴熟的专业护工。记者领略了她熟练的职业技能,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为老人“翻身”,竟然也有技巧在里面。Z女士说,过去只知两臂用力,铆足劲头把老人翻个身。培训后才知道,如果先把老人一条腿交叉在另一条腿前,然后再翻身,不仅省力,而且老人也不感到辛苦。不久前,社区里一位老人囫囵吞下了三颗提子,噎在喉咙里憋紫了脸,正在家属手足无措之时,Z女士赶到了,她马上用专业手法为老人拍背、清喉,救了老人一命。  3.某电视台2010年9月16日的访谈节目摘录。  主持人:大家好,本月10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使得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嘉宾S: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60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生率占60%到70%。人一生中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可能在60岁以后,占到一生中的60%到70%。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可能是很严峻的问题。养老不光是期望寿命提高,还应期望健康寿命的提高。  嘉宾S:老年,应该说是每个人都要前进的那个方向,老年并不遥远,它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每个年轻人都应想到,我的明天和后天是什么样子。健康是一种储蓄,如果你能够身心健康着,到老年的时候,咱们“年龄的红利”就会拿到的时间更长些,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成正比,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到。我们中国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方面,扶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其实老人不是说你给他点钱、送点肉就行了,还需要心理抚慰。比如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什么的。我们常说追求生活质量要转换成追求生命质量,生命质量不是单指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指提高人生价值。老得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这些,做儿女的应该想到。  嘉宾2:现在有所谓“四老”的说法。一要有老伴,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重要场所,所以第一要有老伴。第二要有老友,因为从医学来说,一个人有四个以上的知心朋友,寿命能够延长,健康指数能够提高。第三得有老窝,总得有一个自己的居室,自己的房间。第四就是老底,我认为这个老底不是单纯金钱的储蓄,包括什么呢?包括你的身体,你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要有一些兴趣爱好。有位名人这样说过:人的一生中应该有一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就如同生活在荒漠中一样感觉单调无聊。为什么有的人退休后,恨不得自己快些变老?因为过去的门庭若市,一夜间变成门庭冷落,这种角色转换不适应。如果年轻时有兴趣爱好来充实生活的每一天,当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你会仍然感觉到生命的活力,生活的充实。  主持人:刚才谈的,涉及居家养老模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您如何看待?  嘉宾2:这是现实的选择。特别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绝对数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用传统的居家养老,靠一家一户解决养老问题一定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欠账很多,我们养老院很少,养老机构比例非常低,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大投入来建立。但即使建立起来了,谁去?其实你可以做调查,有多少老人愿意自觉去养老机构,有多少儿女是心里想但不敢说出口把父母送养老院。  主持人:至少不是主动选择的,一般都是被动的迫不得已才去。  嘉宾2:这个观念转变是养老模式转变的最大障碍。如果未来一代的中国人在把老人送养老院还是放在家里头的问题上,能够视同跟孝无关,而是哪个更合理、更务实的时候,我想我们养老理念的进步就上了一个很大台阶。现在有些社区有老年饭桌,老人可以不必自己做饭,也有助于降低空巢老人独居的风险。有时候,老人有了问题拿呼叫器都来不及,如果靠社区力量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比一家一户请一个保姆效果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嘉宾S:欧洲的发达国家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瑞典是四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像德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是集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合力,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场所。比如跟附近大学联合,建老年大学,在这里边老年朋友可以学唱歌、学画画、学弹琴。另外,养老院除了有医护人员、有营养师外,还有志愿者。有些国家的年轻人,从中学到大学,一年有一个月到两个月去做志愿者服务,这是国外。国内,上海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做了件事情,叫9073工程。90%的老年朋友是居家养老,但是由社区来为他们提供服务,比如社区医生护士巡诊,社区服务人员给生活不方便的老年人提供蔬菜,一周去一到两次打扫卫生,为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等,这是90%居家养老;7%的是靠一些社区的托老所,日间照顾;3%靠社会的养老院。  【问题】  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3”,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和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查看答案

(四)  【给定资料】  资料1  《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某研究员撰文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争论。他认为,老龄人口增多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恐。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度提高了。现在60岁的老年人口,其生命体征、健康指标、体能发育,明显强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口,仍然可以从事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至于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实属波澜不惊。该研究员还说,面对老龄化社会,引起人们忧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数量众多的老龄人口抚养问题,特别是“421”结构的家庭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但这里有个认识上的误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据某报报道,沿海某市一对退休老夫妻告诉记者说,“儿女住得都不远,也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一年都不回家几次。这个说忙着开会,那个说正在外地出差,总之是为了生活在奔波。无奈之下,想出了怪招:既然他们怕回家耽误挣钱,那么干脆我们就给他们开工资,‘有偿回家’。一个月支付1000元,‘工作’就是每周回家陪我们吃顿饭,如果能经常带孩子回来,月底还有‘奖金’。”  两天后该报又报道,该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内地某市打工的张某的电话,说连续一个星期往父母家打电话均没有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请求民警到父母家中看看。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张某父母家中,发现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  该报记者还获悉,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接待一些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老年人,内容多为消费投诉、家庭纠纷、财产公证、再婚、立遗嘱等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经过调解,大部分老人的问题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资料2  某报2010年9月的两则报道。  80后小夫妻的窘境。今年30岁的C女士没有料到,在她眼里“正当年”的父母这么早就遇到养老难题。8年前,从老家的一所大学毕业后,C女士来到天津,英语专业的求学背景让她很快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年后,她与同为异乡人的乙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7年,两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处80平方米的公寓。不久又升级做了父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结构,即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像很多“421”结构的平凡家庭一样,他们忙碌而幸福着。但今年年初,C女士60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她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每月两千多的医药费,实在承受不起,更令她心疼的是,妈妈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父母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她。她和丈夫商量,想把父母接来天津,送到小区附近的养老院,但小两口每月的工资收入8000元,在同龄人中虽不算低,但除去房子月供后只剩4000元,再刨除各种必须支出,几乎是个“月光族”,哪还有钱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令人尊敬的好护工。Z女士原来是某社区的清洁工,后来社区成立了福利中心,她便做了特殊护理工。去年她参加了市里首批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技术娴熟的专业护工。记者领略了她熟练的职业技能,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为老人“翻身”,竟然也有技巧在里面。Z女士说,过去只知两臂用力,铆足劲头把老人翻个身。培训后才知道,如果先把老人一条腿交叉在另一条腿前,然后再翻身,不仅省力,而且老人也不感到辛苦。不久前,社区里一位老人囫囵吞下了三颗提子,噎在喉咙里憋紫了脸,正在家属手足无措之时,Z女士赶到了,她马上用专业手法为老人拍背、清喉,救了老人一命。  资料3  某电视台2010年9月16日的访谈节目摘录。  主持人:大家好,本月10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使得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嘉宾S: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60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生率占60%到70%。人一生中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可能在60岁以后,占到一生中的60%到70%。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可能是很严峻的问题。养老不光是期望寿命提高,还应期望健康寿命的提高。  嘉宾S:老年,应该说是每个人都要前进的那个方向,老年并不遥远,它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每个年轻人都应想到,我的明天和后天是什么样子。健康是一种储蓄,如果你能够身心健康着,到老年的时候,咱们“年龄的红利”就会拿到的时间更长些,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成正比,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到。我们中国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方面,扶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其实老人不是说你给他点钱、送点肉就行了,还需要心理抚慰。比如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什么的。我们常说追求生活质量要转换成追求生命质量,生命质量不是单指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指提高人生价值。老得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这些,做儿女的应该想到。  嘉宾2:现在有所谓“四老”的说法。一要有老伴,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重要场所,所以第一要有老伴。第二要有老友,因为从医学来说,一个人有四个以上的知心朋友,寿命能够延长,健康指数能够提高。第三得有老窝,总得有一个自己的居室,自己的房间。第四就是老底,我认为这个老底不是单纯金钱的储蓄,包括什么呢?包括你的身体,你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要有一些兴趣爱好。有位名人这样说过:人的一生中应该有一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就如同生活在荒漠中一样感觉单调无聊。为什么有的人退休后,恨不得自己快些变老?因为过去的门庭若市,一夜间变成门庭冷落,这种角色转换不适应。如果年轻时有兴趣爱好来充实生活的每一天,当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你会仍然感觉到生命的活力,生活的充实。  主持人:刚才谈的,涉及居家养老模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您如何看待?  嘉宾2:这是现实的选择。特别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绝对数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用传统的居家养老,靠一家一户解决养老问题一定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欠账很多,我们养老院很少,养老机构比例非常低,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大投入来建立。但即使建立起来了,谁去?其实你可以做调查,有多少老人愿意自觉去养老机构,有多少儿女是心里想但不敢说出口把父母送养老院。  主持人:至少不是主动选择的,一般都是被动的迫不得已才去。  嘉宾2:这个观念转变是养老模式转变的最大障碍。如果未来一代的中国人在把老人送养老院还是放在家里头的问题上,能够视同跟孝无关,而是哪个更合理、更务实的时候,我想我们养老理念的进步就上了一个很大台阶。现在有些社区有老年饭桌,老人可以不必自己做饭,也有助于降低空巢老人独居的风险。有时候,老人有了问题拿呼叫器都来不及,如果靠社区力量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比一家一户请一个保姆效果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嘉宾S:欧洲的发达国家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瑞典是四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像德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是集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合力,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场所。比如跟附近大学联合,建老年大学,在这里边老年朋友可以学唱歌、学画画、学弹琴。另外,养老院除了有医护人员、有营养师外,还有志愿者。有些国家的年轻人,从中学到大学,一年有一个月到两个月去做志愿者服务,这是国外。国内,上海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做了件事情,叫9073工程。90%的老年朋友是居家养老,但是由社区来为他们提供服务,比如社区医生护士巡诊,社区服务人员给生活不方便的老年人提供蔬菜,一周去一到两次打扫卫生,为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等,这是90%居家养老;7%的是靠一些社区的托老所,日间照顾;3%靠社会的养老院。  【问题】  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3”,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和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材料题,分析]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6.《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达1.6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某研究院撰文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争论。他认为,老龄人口增多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恐。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度提高了。同时,也应看到现在的老龄人口概念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经不完全是一回事了,甚至和改革开放初期比,也是不同的。现在60岁的男女人口,其生命体征、健康指标、体能发育,明显强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口,仍然可以从事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至于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实属波澜不惊。该研究院还说,面对老龄化社会,引发人们忧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数量众多的老龄人口抚养的问题,特别是“421”结构的家庭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但是,这里也有个认识上的误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靠谁养老?是靠子女,还是靠国家、靠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  据某报报道,沿海某市一对退休老夫妻告诉记者说:“儿女住得都不远,也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一年都不回来几次。这个说忙着开会,那个说正在外地出差,总之是为了生活在奔波。”无奈之下,老两口想出了一个怪招。“既然他们怕回家耽误挣钱,那么干脆我就给他们开工资,‘有偿回家’。一个月支付1000元,‘工作’的内容就是每周两次回家陪我和老伴吃顿饭,如果能经常带孩子回来,到月底还会有‘奖金’。”  两天后,该报又报道,该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内地某市打工的张某的电话,说连续一周往父母家打电话均没有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请求民警到其父母家中看看。民警随后立即驱车前往张某父母家中,发现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  该报记者还获悉,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接待一些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老年人,内容多为消费投诉、家庭纠纷、财产公证、再婚、立遗嘱等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经过调解,大部分老年人的问题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7.以下为某报2010年9月的两则报道。  80后小夫妻的窘境。今年30岁的C女士没有料到,在她眼里“正当年”的父母这么早就遇到养老问题。8年前,从老家的一所大学毕业后,C女士来到天津,英语专业的专业背景让她很快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年后,她与同在异乡的L走进了婚姻殿堂。2007年,两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处80平米的公寓,不久后升级做了父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结构,即“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像很多“421”结构的平凡家庭一样,他们忙碌而幸福着。但今年年初,C女士60岁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他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每月两千多的医疗费,实在承受不起,更令她心疼的是,妈妈的身体也逐渐吃不消了。父母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她。她和丈夫商量,想把父母接来天津,送到小区附近的养老院,但小两口每月的工资收入8000元,在同龄人中虽不算低,但除去房子月供后只剩4000元,再刨除各种必须的支出,几乎是“月光族”,哪还有钱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令人尊敬的好护工。Z女士原来是某社区的清洁工,后来社区成立了福利中心,她便做了特殊护理工。去年她参加了市里首批养老护理员的资格培训,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技术娴熟的专业护工,记者也真实领略了她熟练的职业技能。令记者没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为老人“翻身”,竟然也有技巧在里面。Z女士说,过去只知道两臂用力,卯足了劲把老人翻个身,培训后才知道,如果先把老人一条腿交叉在另一条腿前,然后再翻身,不仅省力,而且老人也不会感到辛苦。不久前,社区一位老人囫囵吞下了三颗提子,噎在喉咙里憋紫了脸,正在家里手足无措之时,Z女士赶到了,她马上用专业方法为老人拍背清喉,救了老人一命。  8.以下为某电视台2010年9月16日的访谈节目摘录。  主持人:大家好,本月10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使得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嘉宾S: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60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生率占60%~70%。人一生中所需要的医疗费可能在60岁以后占到一生之中的60%~70%。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可能会使生命有所提高,健康寿命的提高。  老年应该说是每个人都要前进的那个方向,老年并不遥远,他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想到我的明天和后天是什么样子。健康是一种储蓄,如果你是身心健康着到老年的时候,咱们的“年龄的红利”就会拿到的时间更长些,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成正比,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到。我们终归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的方面,抚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的需求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其实老人不是说你送给他点钱送点肉就行了,还要心理抚慰,比如: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什么的。我们常说追求生活的质量,要转换成追求生命质量,生命质量,不仅指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指提高人生价值,老了得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这些做儿女的应该想到。  嘉宾J:现在有所谓“四老”的说法。第一要有老伴,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重要场所,所以第一要有老伴。第二要有老友,因为从医学上来说,一个人有四个以上的知心朋友寿命能够延长,健康指数也能够提高。第三得有老窝,总得有一个自己的居室、自己的房间。第四要有老底,我认为,这个老底不是单纯金钱的储蓄,包括什么呢,包括你的身体,你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要有一些兴趣爱好。有位名人这样说过:人的一生中应该有一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就如同生活在荒漠中一样,感觉单调无聊。为什么有的人退休后恨不得自己快些变老?因为对过去的门庭若市一夜间变成门庭冷落这种角色转换不适应。如果年轻时有兴趣爱好来充实生活的每一天,当角色发生变化时,你会依然感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充实。  主持人:刚才讲的,涉及到居家养老模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你如何看待?  嘉宾X:这就是现实的选择,特别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绝对数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用传统的居家养老靠一家一户解决养老问题,一定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欠账很多,我们养老院很少,养老机构比例非常低,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大投入来建立。但即便建立起来了,谁去?其实你可以做调查,有多少老人愿意自觉去养老机构,有多少儿女是心里想但不敢说出口,把父母送养老院。  主持人:至少不是主动选择的,一般都是被动的迫不得已才去。  嘉宾X:这个观念转变是养老模式转变的最大障碍,如果未来一代的中国人在把老人送养老院还是放在家里头的问题上,能够视同跟“孝”无关,而是哪个更合理、更务实的时候,我想我们的养老理念的进步就上了很大的台阶。现在有些社区有老年饭桌,老人可以不必自己做饭,也有助于降低空巢老人独居的风险。有时候,老人有了问题拿呼叫器都来不及,如果靠社区力量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比一家一户请一个保姆效果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嘉宾S:欧洲的发达国家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瑞典是四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像德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是集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合力,来为老人提供一些场所。比如跟附近的大学联合建老年大学,在这里,老年朋友可以学唱歌,学画画,学弹琴。另外,养老院除了有医护人员和营养师外,还有志愿者,有些国家的年轻人,从中学到大学一年有一个月到二个月去做志愿者服务,这是国外。在国内,上海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做了件事情叫“9073”工程,90%的老年朋友是居家养老,但是由社区为他们提供服务,比如社区医生护士巡诊,社区服务给生活不方便的老人提供蔬菜,一周去一到两次打扫卫生,为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等,这是90%居家养老。7%是靠一些社区托老所,日间照顾,3%靠社区的养老院。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