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上海出版”标签

上海出版

[单选]第一套20卷本的《鲁迅全集》1938年8月()。
A.在大后方重庆出版
B.在"孤岛"上海出版
C.在战地武汉出版
查看答案

第一套20卷本的《鲁迅全集》1938年8月()。

A、在大后方重庆出版

B、在“孤岛”上海出版

C、在战地武汉出版

查看答案

8月,在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 A李大钊

  • B陈望道

  • C陈独秀

  • D蔡和森

查看答案
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A.李大钊

B.陈望道

C.陈独秀

D.蔡和森

查看答案
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本题1.0分)
A、李大钊
B、陈望道
C、陈独秀
D、蔡和森
查看答案
31.(单选题)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本题1.5分)
A、李大钊
B、陈望道
C、陈独秀
D、蔡和森
查看答案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查看答案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政治制度   C.经济组织   D.教育

查看答案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久衰亡;日新求进之旅,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查看答案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教育制度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思想观念

查看答案

《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报刊,1853年4月23日报道:“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道中的“叛军”是指()A.太平军B.英法联军C.资产阶级革命党D.八国联军

查看答案

清末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记载道:“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这段文字记载的是

A.杂剧

B.京剧

C.电影

D.电视

查看答案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上海出版的报纸多达1786种,其中小报就有1266种。《福尔摩斯》报是当时小报界“四大金刚”之一,该报注重揭露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黑幕,特别注重新闻报道,常抛出惊人消息,销路很广。这表明,近代报刊

A.发挥了舆情监督的功用   B.是列强文化侵略的产物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   D.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多元

查看答案

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    )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上海出版的一份“学生英语报”,对象是我国的中学生。请用英语为该报写一段人物介绍,介绍我国的篮球运动员姚明。
写作内容:
姓名:姚明 出生于:1980年9月12日;中国上海一个篮球世家;
身高:2.26m(7.5feet)
职业:篮球运动员,现在美国theHoustonRockets俱乐部打球。
性格特征:勤奋,有爱心,有创造性,有团队精神;
梦想:从小就喜欢打篮球,他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也喜欢篮球运动。
写作要求:使用必要的连接词。字数为80-100字。

查看答案

某班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画家李苦禅年轻时投师于齐白石,求学期间因家境贫寒靠拉洋车求温饱。齐白石得知了这种情况,叫李苦禅把租来的洋车退掉,让他搬到自己家,腾出一间厢房给他住,并挑出他的几幅画,亲笔题款后送去画店。有了大师的墨宝,李苦禅的画被争抢一空。从此李苦禅脱离了困境,一心一意学画,尽得老师艺术精髓。
齐白石初来北平时,因出身于木匠,又年纪较大,所以虽然佳作迭出,但画作却很难出手。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却一眼就看出了齐白石的艺术水平。在画展上,他率先购买齐白石的画,此后又为齐白石编画集,写序,并将画集送到上海出版,后又聘请齐白石为教授,并亲自驾马车去接。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具体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③标题自拟;④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查看答案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为了做好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编辑人员要切实做好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编辑要做的作者工作包括:  第一、发现作者。编辑要善于发现适合出版单位需要的新作者和有发展前途的成熟作者。  第二、选择作者。一要根据出版单位的性质、任务、专业分工范围和重点,选择符合需要的作者;二要根据作者的水平和条件,选择最合适的作者。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出版物选择作者,应根据不同的或有所侧重的条件。如学术类出版物的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类出版物的作者应该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新发现、新观点。  第三、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出版单位应该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才能保证出版物的高质量和自身的出版风格。编辑不仅需要团结、尊重新作者,又要关心、培养老作者。  第四、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编辑不仅在某一具体出版物的编辑过程中要与相应的作者保持经常联系,而且在平时也要与基本作者保持经常联系。  第五、为作者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和物质食粮。这大多都是围绕作品的构思、修改、出版进行的。在必要的时候,编辑也不能袖手旁观,要与作者一起调整作品的结构,修改作品的观点。第六、维护作者权益。尊重和维护作者的物质权益,是编辑做好作者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些权益一般通过作者与编辑签订的出版合同约定,或由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出版工作中,编辑既要尊重作者的署名权、改编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也要保护并不侵犯作者的复制权、发行权、修改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财产权。  除此之外,编辑还要做好读者工作,包括:进行读者调查、为读者服务、处理作者来信。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为了做好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他在1917年将《新青年》搬到北京,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团结了李大钊、胡适、刘半农、鲁迅等一大批优秀作者。1920年9月,陈独秀将《新青年》迁回上海出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