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门下省”标签

门下省

[填空题]隋唐中央最高政权机关“三省”是中书(隋称为内史省、内书省)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尚书省掌行政。
查看答案

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18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将皇帝的敕书驳回。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门下省参与国家政令的决策过程 B.唐太宗昏庸无能,魏征操纵朝政

C.门下省负责执行政府政令 D.唐朝君主权力大为削弱

查看答案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韩建议将征兵年龄从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徵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专制   B.门下省在行使审议封驳的权力

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   D.门下省权力凌驾于中书省之上

查看答案

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即参与朝廷决策,门下省的主要职权包括:献纳、()、监督朝仪礼法的实施情况。

A、出命

B、执行

C、封驳

D、审核

查看答案

唐朝和元朝,在中央机构中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和门下省

B.中书省和军机处

C.尚书省和中书省

D.门下省和枢密院

 

查看答案
5.(单选题)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即参与朝廷决策,门下省的主要职权包括:献纳、()、监督朝仪礼法的实施情况(本题1.0分)
A、出命
B、执行
C、封驳
D、审核
查看答案
[单选题,10分]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查看答案
[多选题,10分]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不应该交给()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查看答案

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A.兵部隶属门下省   B.君权受相权制约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门下省独掌大权

 

查看答案

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A.兵部隶属门下省

B.君权受相权制约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门下省独掌大权

 

查看答案

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生-礼部

B.中书省-门下生-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

 

查看答案

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祎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 )

A.尚书省与中书省         B.中书省与门下省

 C.门下省与尚书省      D.尚书省与吏部

 

查看答案

唐初,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中书、门下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唐中宗继位后,宰相裴炎改任中书令,并将政事堂由门下省移到中书省。这一变化表明唐朝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行政效率的提高

C.决策中心的转移   D.中央集权的加强

查看答案

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查看答案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宋代的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以牵制其职权

  •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权大部收归中央

  •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 D、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查看答案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查看答案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的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进行监督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查看答案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