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级旅游区”标签

级旅游区

下列有关万佛山的表述正确的是()。

A、省级风景名胜区

B、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国家森林公园

D、国家从从级旅游区

E、位于舒城县西南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贵阳市国家4A级旅游区的有(  )。

A、红枫湖风景名胜区

B、百花湖风景名胜区

C、花溪风景名胜区

D、黔灵山公园

E、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贵阳市的国家4A级旅游区的有(  )。

A、红枫湖风景名胜区

B、百花湖风景名胜区

C、天河潭风景名胜区

D、黔灵山公园

E、阿哈湖湿地公园景区

查看答案

(  )设立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具体负责评定5A级、4A级旅游区(点)。

A、国务院

B、国家旅游局

C、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

D、市、县旅游局

查看答案

下列福建省旅游区中,既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AAAA级旅游区的有()。

A、厦门集美嘉庚公园

B、安溪清水岩

C、连城冠豸山

D、永安桃源洞

E、永泰青云山

查看答案

对杨靖宇及靖宇陵园叙述正确的有(  )。

A、杨靖宇牺牲于1935年

B、靖宇陵园是杨靖宇将军安葬地

C、靖宇陵园是AAAA级旅游区

D、陵园正中是靖宇将军塑像

E、1956年举行安葬大会

查看答案

齐云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下列有关齐云山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地质公园,AAAA级旅游区

B、古称“白岳”、“云岳”

C、属丹霞地貌,以幽、丽、奇、秀著称

D、齐云山道教始于唐,盛于明,兴于清

E、有“江南小武当”之称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属于福建省首批国家3A级旅游区的有(  )。

A、永春县蓬湖百丈岩风景区

B、南安市灵应风景旅游区

C、厦门园林植物园

D、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E、永安桃源洞旅游区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涌现出一批充分显示海派建筑艺术的标志性旅游观光新景点,下列大楼被评为4A级旅游区的是(  )。

A、上海博物馆

B、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C、上海科技馆

D、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

E、上海大剧院

查看答案

关于旅游区划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旅游区划在地域上应该是连续的,完整的,各级旅游区必须覆盖全国。
B.旅游区划时要明确各区划的代表性旅游点,及其主要功能特征。
C.旅游区划有利于形成和强化各地的旅游活动特色
D.区域相似性是旅游区划的基础和依据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对台儿庄古城描述正确的是()。

A

国家首个文化遗产公园

B

国家5A级旅游区

C

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D

集中体现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

E

有“明清水工设施”和“台儿庄大战旧址”两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答案

以下对我国旅游景区(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经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理机构

B.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按国家、省、县三级进行

C.全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AAAA和AAA级旅游区(点)的评定工作

D.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标志、标牌、证书,由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判定并颁发

查看答案

以下对我国旅游景区(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经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理机构

B.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按国家、省、县三级进行

C.全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AAAA和AAA级旅游区(点)的评一定工作

D.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标志、标牌、证书.由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判定并颁发

查看答案

   本报讯5月26日,记者从市旅游外事侨务局获悉,接国家旅游局通知,我市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此,我省已有9个地级市和3个县级市获此殊荣。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特色独具。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大雄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梅山龙宫、紫鹊界秦人梯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湄江风景区等。其中梅山龙宫和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已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摘自2010年5月27日《娄底广播电视报》)
   标题: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
  本报讯5月26日,记者从市旅游外事侨务局获悉,接国家旅游局通知,我市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此,我省已有9个地级市和3个县级市获此殊荣。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特色独具。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大雄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梅山龙宫、紫鹊界秦人梯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湄江风景区等。其中梅山龙宫和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已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摘自2010年5月27日《娄底广播电视报》)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
    本报讯5月26日,记者从市旅游外事侨务局获悉,接国家旅游局通知,我市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此,我省已有9个地级市和3个县级市获此殊荣。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特色独具。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大雄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梅山龙宫、紫鹊界秦人梯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湄江风景区等。其中梅山龙宫和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已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摘自2010年5月27日《娄底广播电视报》)
标题:                                      

查看答案

给定材料

1.海洋是人类家园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富贵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我国海域内,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000多种。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30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优。调查显示,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年至2007年,渤海发展赤潮灾害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

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和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四省市联合制定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下简称《碧海计划》),旨在促时渤海近岸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碧海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实现项目427个,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海上污染应急、海岸生态建设、船舶污染治理等内容。实施区域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辖区内的13个沿海城市和渤海海域,以每五年为一个阶段实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拟分阶段推进,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2001年至2005年要实现的近期目标是: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渤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在近期治理阶段,为遏制陆源排污,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90%以上。渤海沿岸有分属在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渤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有关权威部门发布的2004年渤海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污染范围比上年扩大。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较上年面积增加约0.6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35%。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了44%、56%和57%,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近几年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渤海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度、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呈上升趋势。”显然,《碧海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如期实现,但是很多专家也指出,不能否定实施《碧海计划》的积极意义,它毕竟为其后《海渤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确定了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渤海污染与生态保护系统;面源点源治防联动,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全面实施节水治污战略,建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等五大主要建设任务,体现了渤海环境保护任务的综合性、战略性与长期性,并强调在海洋洋开发过程中,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时项目为低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时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2.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进而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使城市成为适宜所有居民环境,进而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使城市成为适宜所有居民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家园。

扼守渤海海口的W市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宜居城市”称号。W市为了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准备扩大城市的“宜居”范围,决定把污染海水的养殖业逐步取消或迁出市区,此项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如W市城区东侧的海湾,以前有成片的养殖区,雨,污水冲刷着垃圾堆,向大海扑下来,沙滩脏得没处下脚,海水散发出扑鼻的恶臭,新码头的修建已经动工,眼下正在用建筑垃圾填海,渔港码头搬迁到这里,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村民们说,它们会转移污染,会把这里的海水弄脏,村子弄脏,村里的小渔船也将没有生存空间。另外,远遥村的村民们还养着几千亩扇贝,等渔港搬来后,这项生产也难以为继了。W市对海岸环境的整治,是从“景观治理”的角度来搞的,而市区的渔村,没有主打的旅游项目,常年以传统的渔业、海水养殖业为经济支柱。“远遥村的人也是W市人呀,他们什么时候也能过上‘宜居’的日子?”

W市所辖的银滩自然环境优美,在2002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旅游区。银滩开发初期的定们是建一个旅游区,后来外省某大油田在此处投资4亿元买地盖房,准备将4000户油田职工家属搬迁过来。紧跟着,又有几家石油化企业出来开发房地产,盖楼卖给自已的职工,相关石油、石化产业也准备搬迁过来。大喜过望的W市提出口号:“把银滩打造成不出石油的石油城!”据称,如果这些油田所开发的楼盘全部售出,可以安置60万人,现在整个银滩开发区大约只有2万居民。银滩管委会宣传科科长告诉记者:“某大油田投资5亿元,正在银滩以北建一个工业园,已经奠基了。”

W市今后怎样发展,怎样建设“宜居城市”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很多市民认为,这里的城市建设年年上项目,名气越来越大,收入肯定越来越多,前景应该看好。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十年前W市还破破烂烂的,现在真像个大城市了,来这儿旅游的人很多了,钱出好赚了。记者问他:“你们就不担心人多了,这里就不再清静了吗?”这位司机说:“挣不到钱,怎么生活,光清静不啥用?”

3.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沿海岸线的许多地区,工厂林立,许多海岸都被砌成了高大笔直的混凝土大坝,而这些工厂所在的陆地,很多都是填海形成的。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开始规划填海造地,从1945年到1975年,日本政府总计填海造地11.8万公顷(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面积)并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化化工、钢铁和造船等资源消耗型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中转运输费用。日本有关专家指出,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布局不仅使能源消耗量大的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行业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使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症。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生物海动。整个日本的近海海域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严重工业污染,尽管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污,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但要恢复到以前的情况非常困难。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海底大量滋生细菌,导致亦潮频发。其次是滩涂减少了约3.9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000公顷的速度消失。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由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因此,日本政府现在又不得不投入巨资,希望能够恢复生态环境,国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基金,并且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变和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环境。例如20世纪80年代,地处神户地区的日本钢铁公司搬走后,兵库县大型钢铁厂变成了一块综合性绿地。在治理工作中,兵库县政府还鼓励大家在自已的家周围和工厂区种植植物,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并且在树木种植之后政府还提供三分之一的管理经费给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进行维护和管理。当地官员表示:“我们计划用100年来彻底改变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难怪环保专家这样说:“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正在不断进行各种试验,希望能够找到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更好的方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及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等。经过把各种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实验,各种小鱼小虾、贝壳和海洋微生物已经出现在人造海滩、海岸周围,显示着环境的改善。日本专家介绍说:“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难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时非常巨大。”关于恢复海洋环境的工作思路,日本专家表示:“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海洋和人类三者的和谐,恢复生物的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4.A市早在宋代就享有“东海明珠”的美誉。眼下,这里正在打一场保卫“蓝色国土‘的扫黑战役。此”黑“非黑社会势力,而是污染所至的”黑水“。A市海岸带流淌的黑水是漂染、造纸、电镀等企业排放的废水。J市与S市为A市所辖的县级市。早在1997年,频临海湾的J市准备在郊区西滨兴建”电镀集中控制区“。当时环保专家对选址作了这样的评估:”西滨镇位于J市城市上风向,地面水的下游,沿岸海域环境尽量不受污染。至于会不会危及下游S市,那是其次的问题。事实上,兴建“电镀集控区”,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后果。一是集控区电镀、造纸、漂染、制革等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具有严重化学毒质,对水产资源有毁灭性

查看答案
题目”给定材料:

材料1:海洋是人类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我国海域内,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000多种。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30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忧。调查显示,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年至2007年,渤海发生赤潮灾害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和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四省市联合制定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下简称《碧海计划》),旨在促进渤海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碧海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实施项目427个,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海上污染应急、海岸生态建设、船舶污染治理等内容。实施区域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辖区内的13个沿海城市和渤海海域,以每五年为一个阶段实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拟分阶段推进,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2001年至2005年要实现的近期目标是: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渤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产品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在近期治理阶段,为遏制陆源排污,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90%以上。渤海沿岸有分属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因此,很难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有人戏噱这是“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碧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有关权威部门发布的2004年渤海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污染范围比上年扩大。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较上年面积增加约0.6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35%。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了44%、256%和57%,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近年来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渤海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度、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的总面积呈上升趋势。”显然,《碧海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如期实现。但是很多专家也指出,不能否定实施《碧海计划》的积极意义,它毕竟为其后《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确定了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渤海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面源点源治防联动,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全面实施节水治污战略,建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等五大主要建设任务,体现了渤海环境保护任务的综合性、战略性与长期性,并强调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进项目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材料2: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进而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使城市成为适宜所有居民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家园。扼守渤海海口的W市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宜居城市”称号。W市为了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准备扩大城市的“宜居”范围,决定把污染海水的养殖业逐步取消或迁出市区,此项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如W市城区东侧的海湾,以前有成片的养殖区,自从开发附近岛屿为旅游风景区,先前的海水养殖逐渐外迁到了70公里以外的外海。最近,W市又着手将污染环境的渔港码头搬迁到郊区。渔港码头搬迁后的新址在市区最北端的远遥村。记者看到,村边到处都是生活垃圾、海产垃圾和建筑垃圾,刚刚下过大雨,污水冲刷着垃圾堆,向大海直扑下来,沙滩脏得没处下脚,海水散发出扑鼻的恶臭。新码头的修建已经动工,眼下正在用建筑垃圾填海。渔港码头搬迁到这里,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村民们说,它们会转移污染,会把这里的海水弄脏,村子弄脏,村里的小渔船也将没有生存空间。另外,远遥村的村民们还养着几千亩扇贝,等渔港搬来后,这项生产也难以为继了。W市对海岸环境的整治,是从“景观治理”的角度来搞的,而市区周边的渔村,没有主打的旅游项目,常年以传统的渔业、海水养殖业为经济支柱。“远遥村的人也是W市人呀,他们什么时候也能过上‘宜居’的日子?”W市所辖的银滩自然环境优美,于2002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旅游区。银滩开发初期的定位是建一个旅游区,后来外省某大油田在此处投资4亿元买地盖房,准备将4000户油田职工家属搬迁过来。紧跟着,又有几家石油石化企业也来开发房地产,盖楼卖给自己的职工,相关石油、石化产业也准备搬迁过来。大喜过望的W市提出口号:“把银滩打造成不出石油的石油城!”据称,如果这些油田所开发的楼盘全部售出,可以安置60万人,现在整个银滩开发区大约只有2万居民。银滩管委会宣传科科长告诉记者:“某大油田投资5亿元,正在银滩以北建一个工业园,已经奠基了。”W市今后怎样发展,怎样建设“宜居城市”,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很多市民认为,这里的城市建设年年上项目,名气越来越大,收入肯定越来越多,前景应该看好。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十年前W市还破破烂烂的,现在真像个大城市了,来这儿旅游的人很多,钱也好赚了。记者问他:“你们就不担心人多了,这里就不再清静了吗?”这位司机说:“挣不到钱,怎么生活,光清静有啥用?”材料3: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沿海岸线的许多地区,工厂林立,许多海岸都被砌成了高大笔直的混凝土大坝,而这些工厂所在的陆地,很多都是填海形成的。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开始规划填海造地,从1945年至1975年,日本政府总计填海造地11.8万公顷(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面积),并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等资源消耗型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中转运输费用。日本有关专家指出,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布局不仅使能源消耗量大的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行业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使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和化学肥料等工业飞速发展。据统计,占日本国土总面积31%的临海地带,汇集了全国52%的人口和58%的工业产值。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有生物活动。整个日本的近海海域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严重工业污染,尽管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污,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但要恢复到以前的情况非常困难。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海底大量滋生细菌,导致赤潮频发。其次是滩涂不断减少。日本环境厅发表的调查数字显示,1945年至1978年,日本各地的沿海滩涂减少约3.9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000公顷的速度消失。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由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因此,日本政府现在又不得不投入巨资,希望能够恢复生态环境,国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基金,并且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变和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环境,例如20世纪80年代,地处神户地区的日本钢铁公司搬走后,兵库县及下辖尼崎市政府马上把工厂空地买了下来,经过20年的改造、建设,原来的大型钢铁厂变成了一块综合性绿地。在治理工作中,兵库县政府还鼓励大家在自己家周围和工厂种植植物,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并且在树木种植之后政府还提供三分之一的管理经费给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进行维护、管理。当地官员表示:“我们计划用100年来彻底改变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难怪环保专家这样说:“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正在不断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够找到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更好的方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等。经过把多种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实验,各种小鱼小虾、贝类和海洋微生物已经出现在人造海滩、海岸周围,显示着环境的改善。日本专家介绍说:“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难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关于恢复海洋环境的工作思路,日本专家表示:“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海洋和

查看答案
给定资料
1.海洋是人类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我国海域内,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000多种。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30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忧。调查显示,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年至2007年,渤海发生赤潮灾害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
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和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四省市联合制定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下简称《碧海计划》),旨在促进渤海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碧海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实施项目427个,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海上污染应急、海岸生态建设、船舶污染治理等内容。实施区域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辖区内的13个沿海城市和渤海海域,以每五年为一个阶段实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拟分阶段推进,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2001年至2005年要实现的近期目标是: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渤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产品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在近期治理阶段,为遏制陆源排污,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人海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90%以上。渤海沿岸有分属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因此,很难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有人戏谑这是"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碧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有关权威部门发布的2004年渤海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污染范围比上年扩大。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较上年面积增加约0.6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35%。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了44%、256%和57%,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近年来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渤海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度、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的总面积呈上升趋势。"显然,《碧海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如期实现。但是很多专家也指出,不能否定实施《碧海计划》的积极意义,它毕竟为其后《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确定了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渤海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面源点源治防联动,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全面实施节水治污战略,建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等五大主要建设任务,体现了渤海环境保护任务的综合性、战略性与长期性,并强调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进项目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2.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进而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使城市成为适宜所有居民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家园。
扼守渤海海口的W市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宜居城市"称号。W市为了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准备扩大城市的"宜居"范围,决定把污染海水的养殖业逐步取消或迁出市区,此项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如W市城区东侧的海湾,以前有成片的养殖区,自从开发附近岛屿为旅游风景区后,先前的海水养殖逐渐外迁到了70公里以外的外海。最近,W市又着手将污染环境的渔港码头搬迁到郊区。渔港码头搬迁后的新址在市区最北端的远遥村。记者看到,村边到处都是生活垃圾、海产垃圾和建筑垃圾,刚刚下过大雨,污水冲刷着垃圾堆,向大海直扑下来,沙滩脏得没处下脚,海水散发出扑鼻的恶臭。新码头的修建已经动工,眼下正在用建筑垃圾填海。渔港码头搬迁到这里,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村民们说,它们会转移污染,会把这里的海水弄脏,村子弄脏,村里的小渔船也将没有生存空间。另外,远遥村的村民们还养着几千亩扇贝,等渔港搬来后,这项生产也难以为继了。W市对海岸环境的整治,是从"景观治理"的角度来搞的,而市区周边的渔村,没有主打的旅游项目,常年以传统的渔业、海水养殖业为经济支持。"远遥村的人也是W市人呀,他们什么时候也能过上'宜居'的日子?"
W市所辖的银滩自然环境优美,于2002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旅游区。银滩开发初期的定位是建一个旅游区,后来外省某大油田在此处投资4亿元买地盖房,准备将4000户油田职工家属搬迁过来。紧跟着,又有几家石油石化企业也来开发房地产,盖楼卖给自己的职工,相关石油、石化产业也准备搬迁过来。大喜过望的W市提出口号:"把银滩打造成不出石油的石油城!"据称,如果这些油田所开发的楼盘全部售出,可以安置60万人,现在整个银滩开发区大约只有2万居民。银滩管委会宣传科科长告诉记者:"某大油田投资5亿元,正在银滩以北建一个工业园,已经奠基了。"
W市今后怎样发展,怎样建设"宜居城市",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很多市民认为,这里的城市建设年年上项目,名气越来越大,收入肯定越来越多,前景应该看好。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十年前W市还破破烂烂的,现在真像个大城市了,来这儿旅游的人很多,钱也好赚了。记者问他:"你们就不担心人多了,这里就不再清静了吗?"这位司机说:"挣不到钱,怎么生活,光清静有啥用?"
3.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沿海岸线的许多地区,工厂林立,许多海岸都被砌成了高大笔直的混凝土大坝,而这些工厂所在的陆地,很多都是填海形成的。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开始规划填海造地,从1945年至1975年,日本政府总计填海造地11.8万公顷(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面积),并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等资源消耗型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中转运输费用。日本有关专家指出,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布局不仅使能源消耗量大的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行业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使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和化学肥料等工业飞速发展。据统计,占日本国土总面积31%的临海地带,汇集了全国52%的人口和58%的工业产值。
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有生物活动。整个日本的近海海域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严重工业污染,尽管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污,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但要恢复到以前的情况非常困难。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海底大量滋生细菌,导致赤潮频发。其次是滩涂不断减少。日本环境厅发表的调查数字显示,1945年至1978年,日本各地的沿海滩涂减少约3.9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000公顷的速度消失。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由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因此,日本政府现在又不得不投入巨资,希望能够恢复生态环境,国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基金,并且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变和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环境。例如20世纪80年代,地处神户地区的日本钢铁公司搬走后,兵库县及下辖尼崎市政府马上把工厂空地买了下来,经过20年的改造、建设,原来的大型钢铁厂变成了一块综合性绿地。在治理工作中,兵库县政府还鼓励大家在自己家周围和工厂种植植物,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并且在树木种植之后政府还提供三分之一的管理经费给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进行维护、管理。当地官员表示:"我们计划用100年来彻底改变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难怪环保专家这样说:"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正在不断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够找到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更好的方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等。经过把多种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实验,各种小鱼小虾、贝类和海洋微生物已经出现在人造海滩、海岸周围,显示着环境的改善。日本专家介绍说:"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难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关于恢复海洋环境的工作思路,日本专家表示:"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海洋和人类三者的和谐,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

(六)  【给定资料】  1.海洋是人类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我国海域内,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000多种。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30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忧。调查显示,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年至2007年,渤海发生赤潮灾害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  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和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四省市联合制定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下简称《碧海计划》),旨在促进渤海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努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碧海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实施项目427个,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海上污染应急、海岸生态建设、船舶污染治理等内容。实施区域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辖区内的13个沿海城市和渤海海域,以每五年为一个阶段实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拟分阶段推进,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2001年至2005年要实现的近期目标是: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渤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产品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在近期治理阶段,为遏制陆源排污,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90%以上。渤海沿岸有分属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因此,很难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有人戏谑这是“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碧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有关权威部门发布的2004年渤海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污染范围比上年扩大,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较上年面积增加约0.6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35%。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了44%、256%和57%,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近年来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渤海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度、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的总面积呈上升趋势。”显然,《碧海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如期实现。但是很多专家也指出,不能否定实施《碧海计划》的积极意义,它毕竟为其后《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制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确定了加强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保护与防治,建立渤海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面源点源治防联动,建立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系统;全面实施节水治污战略,建立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等五大主要建设任务,体现了渤海环境保护任务的综合性、战略性与长期性,并强调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进项目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2.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进而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使城市成为适宜所有居民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家园。  扼守渤海海口的W市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宜居城市”称号。W市为了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准备扩大城市的“宜居”范围,决定把污染海水的养殖业逐步取消或迁出市区,此项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如W市城区东侧的海湾,以前有成片的养殖区,自从开发附近岛屿为旅游风景区,先前的海水养殖逐渐外迁到了70公里以外的外海。最近,W市又着手将污染环境的渔港码头搬迁到郊区。渔港码头搬迁后的新址在市区最北端的远遥村。记者看到,村边到处都是生活垃圾、海产垃圾和建筑垃圾,刚刚下过大雨,污水冲刷着垃圾堆,向大海直扑下来,沙滩脏得没处下脚,海水散发出扑鼻的恶臭。新码头的修建已经动工,眼下正在用建筑垃圾填海,渔港码头搬迁到这里,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村民们说,它们会转移污染,会把这里的海水弄脏,村子弄脏,村里的小渔船也将没有生存空间。另外,远遥村的村民们还养着几千亩扇贝,等渔港搬来后,这项生产也难以为继了。W市对海岸环境的整治,是从“景观治理”的角度来搞的,而市区周边的渔村,没有主打的旅游项目,常年以传统的渔业、海水养殖业为经济支柱。“远遥村的人也是W市人呀,他们什么时候也能过上‘宜居’的日子?”。  W市所辖的银滩自然环境优美,于2002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旅游区。银滩开发初期的定位是建一个旅游区,后来外省某大油田在此处投资4亿元买地盖房,准备将4000户油田职工家属搬迁过来。紧跟着,又有几家石油石化企业也来开发房地产,盖楼卖给自己的职工,相关石油、石化产业也准备搬迁过来。大喜过望的W市提出口号:“把银滩打造成不出石油的石油城!”据称,如果这些油田所开发的楼盘全部售出,可以安置60万人,现在整个银滩开发区大约只有2万居民。银滩管委会宣传科科长告诉记者:“某大油田投资5亿元,正在银滩以北建一个工业园,已经奠基了。”  W市今后怎样发展,怎样建设“宜居城市”,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很多市民认为,这里的城市建设年年上项目,名气越来越大,收入肯定越来越多,前景应该看好。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十年前W市还破破烂烂的,现在真像个大城市了。来这儿旅游的人很多,钱也好赚了。记者问他:“你们就不担心人多了,这里就不再清静了吗?”这位司机说:“挣不到钱,怎么生活,光清静有啥用?”  3.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沿海岸线的许多地区,工厂林立,许多海岸都被砌成了高大笔直的混凝土大坝,而这些工厂所在的陆地,很多都是填海形成的。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开始规划填海造地,从1945年到1975年,日本政府总计填海造地11.8万公顷(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面积),并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等资源消耗型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中转运输费用。日本有关专家指出,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布局不仅使能源消耗量大的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行业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使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和化学肥料等工业飞速发展。据统计,占日本国土总面积31%的临海地带,汇集了全国52%的人口和58%的工业产值。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有生物活动。整个日本的近海海域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严重工业污染。尽管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污,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但要恢复到以前的情况非常困难。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海底大量滋生细菌,导致赤潮频发。其次是滩涂不断减少。日本环境厅发表的调查数字显示,1945年至1978年,日本各地的沿海滩涂减少了约3.9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000公顷的速度消失。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由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因此,日本政府现在又不得不投入巨资,希望能够恢复生态环境,国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基金,并且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变和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环境。例如20世纪80年代,地处神户地区的日本钢铁公司搬走后,兵库县及下辖尼崎市政府马上把工厂空地买了下来,经过20年的改造、建设,原来的大型钢铁厂变成了一块综合性绿地。在治理工作中,兵库县政府还鼓励大家在自己家周围和工厂区种植植物,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并且在树木种植之后政府还提供三分之一的管理经费给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进行维护、管理。当地官员表示:“我们计划用100年来彻底改变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难怪环保专家这样说:“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正在不断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够找到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更好的方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等。经过把各种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实验,各种小鱼小虾、贝壳和海洋微生物已经出现在人造海滩、海岸周围,显示着环境的改善。日本专家介绍说:“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难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关于恢复海洋环境的工作思路,日本专家表示:“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海洋和人类三者的和谐,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4.A市早在宋代就享有“东海明珠”的美誉。眼下,这里正在打一场保卫“蓝色国土”的扫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