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古生物学家”标签

古生物学家

题目研究人员对四川地区出土的一批恐龙骨骼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骨骼化石内的砷、钡、铬、铀、稀土元素等含量超高,与现代陆生动物相比,其体内的有毒元素要高出几百甚至上千倍。于是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恐龙死于慢性中毒。如果以下各项为真,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是(  )。
A:恐龙化石附近土壤中的有毒元素会渗进化石
B:恐龙化石内还有很多相应的解毒元素
C:这批恐龙化石都是老年恐龙,属于自然死亡
D:在恐龙化石附近的植物化石里,有毒元素含量很少
查看答案
(单选题)研究人员对四川地区出生的一批恐龙骨骼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骨骼化石内的砷、钡、铬、铀、稀土元素等含量超高,与现代陆生动物相比,其体内的有毒元素要高出几百甚至上千倍。于是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恐龙死于慢性中毒。如果以下各项为真,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是:

A.恐龙化石附近土壤中的有毒元素会渗进化石

B.恐龙化石内还有很多相应的解毒元素

C.这批恐龙化石都是老年恐龙,属于自然死亡

D.在恐龙化石附近的植物化石里,有毒元素含量很少

查看答案
珊瑚虫会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天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一条斑纹。古生物学家发现,3.5亿年前的珊瑚虫每年会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400条斑纹。天文学家告诉我们,3.5亿年前的地球上每天仅有约21.9小时,1年是400天,而不是现在的365天。这说明()。
A.现在地球自转比3.5亿年前变快了
B.现在地球自转比3.5亿年前变慢了
C.现在地球绕太阳公转比3.5亿年前变快了
D.现在地球绕太阳公转比3.5亿年前变慢了
查看答案
恐龙会不会游泳?这是古生物学界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中外古生物学者在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昭觉县发现中国首例确凿的肉食恐龙游泳足迹化石,为恐龙会游泳提供了(43)。这类足迹目前在全球仅发现数例,亚洲尚无记录。据专家介绍,这批恐龙足迹化石是在当地采矿中被意外发现的。肉食恐龙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恐水性”的。直到2007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发现能证明肉食恐龙能游泳的标本,但非常稀少。那么,肉食恐龙是如何游泳的呢?从足迹判断,它们应该是通过后肢的交替运动,双腿像桨一样提供推力,很可能和小狗游泳一样。文中(43)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A.证据B.证明C.证书D.证实
查看答案
恐龙会不会游泳?这是古生物学界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中外古生物学者在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昭觉县发现中国首例确凿的肉食恐龙游泳足迹化石,为恐龙会游泳提供了。这类足迹目前在全球仅发现数例,亚洲尚无记录。据专家介绍,这批恐龙足迹化石是在当地采矿中被意外发现的。肉食恐龙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恐水性”的。直到2007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发现能证明肉食恐龙能游泳的标本,但非常稀少。那么,肉食恐龙是如何游泳的呢?从足迹判断,它们应该是通过后肢的交替运动,双腿像桨一样提供推力,很可能和小狗游泳一样。可以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 A.肉食恐龙B.恐龙会游泳吗C.神奇的恐龙化石D.发现恐龙游泳足迹化石
查看答案
恐龙会不会游泳?这是古生物学界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中外古生物学者在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昭觉县发现中国首例确凿的肉食恐龙游泳足迹化石,为恐龙会游泳提供了。这类足迹目前在全球仅发现数例,亚洲尚无记录。据专家介绍,这批恐龙足迹化石是在当地采矿中被意外发现的。肉食恐龙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恐水性”的。直到2007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发现能证明肉食恐龙能游泳的标本,但非常稀少。那么,肉食恐龙是如何游泳的呢?从足迹判断,它们应该是通过后肢的交替运动,双腿像桨一样提供推力,很可能和小狗游泳一样。关于这批恐龙足迹化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世界首例B.是偶然发现的C.证明恐龙有恐水性D.是由美国考古学家发现的
查看答案
距今3.5亿年前,地球进入了泥盆纪中晚期,古生物学家发现了许多那一时期的植物体化石,由于绝大多数化石只保存了植物体的一部分。因此,他们通常利用植物茎的直径来确定植物体高度。测定的结果表明:有大量的乔本植物其高度至少达到5米,因此他们推测当时可能出现了森林。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是:
A.在一些特定的植物中,植物茎的直径与植物本身的高度存在相关性
B.只有高大乔木(高度超过4米)才具备构成森林的基本条件
C.泥盆世纪中晚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相对浓度的变化几乎呈直线下降
D.这些化石都是生长中的植物被原位保存下来的,能揭示出植物的分布特征
查看答案
①经过一系列鉴定,它被确认为是一个全新的物种——西藏披毛犀,距今370万年,是已知最早和最原始的披毛犀
②随着冰期在280万年前开始显现,西藏披毛犀开始离开高原地带,最后来到欧亚大陆形成了泥河湾披毛犀、托洛戈伊披毛犀及晚更新世的最后披毛犀
③经过一周的发掘,古生物学家意外地找到了一只犀牛的完整头骨、下颌骨和颈椎
④最后,这具犀牛头骨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实验室里被复原了出来
⑤这一发现证实了西藏披毛犀正是其他三种披毛犀的祖先
⑥在札达盆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发现了一枚暴露在外的犀牛寰椎,然后是一排犀牛上颊齿列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④③①⑤②
B.⑥③④①②⑤
C.②⑤⑥④③①
D.②③⑤⑥①④
查看答案
在甘肃和政地区发现了广河豕脊齿象新种头骨化石,这种豕脊齿象的时代约为1600万年前的早中新世晚期。法国古生物学家皮克弗德于2004年在东非约1300万年前的中新世地层中发现了较原始的矮豕脊齿象化石,他据此认为豕脊齿象属起源于中中新世的非洲。而广河豕脊齿象头骨化石的白齿,具有一些比矮豕脊齿象更原始的特征,但从头骨来看它属于豕脊齿象又确定无疑。因此,这件标本的发现证明,豕脊齿象属的起源时间至少要上推至早中新世,起源地点也不一定是非洲,而很有可能在亚洲。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质疑上述论证?()
A.豕脊齿象的起源地点可能不止一个
B.广河豕脊齿象不仅有不断进化的种群,也有不断退化的种群
C.在2000万年前,非洲大陆和亚洲大陆并不相连
D.动物化石的发现地一般就是其生存地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二者”指的是()和()。
2.在19世纪,谁发现了恐龙和鸟类在什么方面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们提出关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一个什么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第2自然段画线的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地球上大洋底部裂陷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是沿着北极纵绕地壳的山脊状裂陷经常进行的。这种裂陷扩展,在太平洋底部最为迅速,在北冰洋和南极的海底扩展就稍慢一些,地球南北断面呈椭圆形也与此有关。

这个发现也解答了另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基本不变的。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即每过一年,一天的时间就要延长0.5秒,每过一个世纪,一天大约延长1分钟。古生物学家在至今5亿年前的珊瑚化石中发现,珊瑚虫身上反映年轮的条纹表明,当时一天只有2l小时,每一年有420天。地球的这种变化,现在也没有停止,我们可以预测,再过2亿年,一年将只有350天了。

通过对地球自身体积的变化来解释地球上时间组合的变化似乎还并不完全。日本的科研人员根据对大陆分布情况的计算证明,大陆的漂移也在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他们还十分明确地指出,月球的引力使地球海洋出现潮汐现象,由潮汐产生的摩擦力又使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变慢。

22.第一段最后一句说“地球南北断面呈椭圆形也与此有关”,其中“此”所指代的是()。

A.太平洋底部最为迅速的裂陷扩展

B.冰洋和南极的海底较慢速度的裂陷扩展

C.大洋底部纵绕地壳的山脊状的裂陷扩展

D.地球南北断面呈椭圆形的裂陷扩展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第37~40题。

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地球上大洋底部裂陷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是沿着北极纵绕地壳的山脊状裂陷进行的。这种裂陷扩展,在太平洋底部最为迅速,在北冰洋和南极的海底扩展就稍慢一些,地球南北断面是椭圆形也与此有关。

这个发现也解答了另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基本不变的。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即每过一年,一天的时间就要延长0.5秒,每过一个世纪,一天大约延长1分钟。古生物学家在至今5亿年前的珊瑚化石中发先,珊瑚虫身上反映年轮的条纹表明,当时一天只有21小时,每一年有420天。地球的这种变化,现在也没有停止,我们可以预测,再过2亿年,一年将只有350天了。

通过对地球自身体积的变化来解释地球上时间组合的变化似乎还并不完全。日本的科研人员姆据对大陆分布情况的计算证明,大陆的漂移也在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他们还十分明确的指出,月球的引力使地球海洋出现潮汐现象,由潮汐产生的摩擦力又使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变慢。

第37题第1段最后一句说"地球南北断面呈椭圆形也与此有关",其中"此"所指代的是()。

A.太平洋底部最为迅速的裂陷扩展

B.北冰洋和南极的海底较慢速度的裂陷扩展

C.大洋底部纵绕地壳的山脊状的裂陷扩展

D.地球南北断面成椭圆形的裂陷扩展

查看答案

Don'twashthosefossils!

StandardmuseumpracticecanwashawayDNA.

1.Washing,brushingandvarnishingfossils—allstandardconservationtreatmentsusedbymanyfossilhuntersandmuseumcuratorsalike—vastlyreducesthechancesofrecoveringancientDNA.

2.Instead,excavatorsshouldbehandlingatleastsomeoftheirbountywithgloves,andfreezingsamplesastheyarefound,dirtandall,concludesapaperinthe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today.

3.AlthoughmanypalaeontologistsknowanecdotallythatthisisthebestwaytouptheoddsofextractinggoodDNA,Eva-MariaGeigloftheJacquesMonodInstituteinParis,France,andhercolleagueshavenowshownjusthowimportantconservationpracticescanbe.Thisinformation,theysay,needstobehammeredhomeamongthepeoplewhoareactuallyoutinthefielddiggingupbones.

4.Geiglandhercolleagueslookedat3,200-year-oldfossilbonesbelongingtoasingleindividualofanextinctcattlespecies,calledanaurochs.ThefossilsweredugupatasiteinFranceattwodifferenttimes—eitherin1947,andstoredinamuseumcollection,orin2004,andconservedinsterileconditionsat-20oC.

5.Theteam'sattemptstoextractDNAfromthe1947bonesallfailed.Thenewlyexcavatedfossils,however,allyieldedDNA.

6.Becausetheboneshadbeenburiedforthesameamountoftime,andinthesameconditions,theconservationmethodhadtobetoblamesaysGeigl."AsmuchDNAwasdegradedinthese57yearsasinthe3,200yearsbefore,"shesays.

Washin,washout

7.Becausemanypalaeontologistsbasetheirworkontheshapeoffossilsalone,theirmethodsofconservationarenotdesignedtopreserveDNA,Geiglexplains.

8.Thebiggestproblemishowtheyarecleaned.Fossilsareoftenwashedtogetheron-siteinalargebath,whichcanallowwater—andcontaminantsintheformofcontemporaryDNA—topermeateintotheporousbones."NotonlyistheauthenticDNAgettingwashedout,butcontaminationisgettingwashedin,"saysGeigl.

9.MostancientDNAspecialistsknowthisalready,saysHendrikPoinar,anevolutionarygeneticistatMcMasterUniversityinOntario,Canada.Butthatdoesn'tmeanthatbestpracticehasbecomewidespreadamongthosewhoactuallyfindthefossils.

10.GettingholdoffossilsthathavebeenpreservedwiththeirDNAinmindreliesoncloserelationshipsbetweenlab-basedgeneticistsandtheexcavators,sayspalaeogeneticistSvantePbooftheMaxPlanckInstituteforEvolutionaryAnthropologyinLeipzig,Germany.Andthatonlyoccursinexceptionalcases,hesays.

11.Pbo'steam,whichhasbeensequencingNeanderthalDNA,continuallyfacestheseproblems."WhenyouwanttostudyancienthumanandNeanderthalremains,there'sabigissueofcontaminationwithcontemporaryhumanDNA,"hesays.

12.Thisdoesn'tmeanthatallmuseumspecimensarefatallyflawed,notesPbo.TheNeanderthalfossilsthatwererecentlysequencedinhisownlab,forexample,hadbeenpartofamuseumcollectiontreatedinthetraditionalway.ButPboiskeentoseesamplesoffossilsfromeverymajorfindpreservedinlinewithGeigl'srecommendations—justincase.

Warmandwet

13.Geiglherselfbelievesthat,withcooperationbetweenbenchandfieldresearchers,preservingfossilsproperlycouldopenupavenuesofdiscoverythathavelongbeenassumedclosed.

14.Muchhumanculturaldevelopmenttookplaceintemperateregions.DNAdoesnotsurvivewellinwarmenvironmentsinthefirstplace,andcanvanishwhenfossilsarewashedandtreated.Forthisreason,Geiglsays,mostancientDNAstudieshavebeendoneonpermafrostsamples,suchasthewoollymammoth,oronremainsshelteredfromtheelementsincoldcaves—includingcavebearandNeanderthalfossils.

15.Betterconservationmethods,andafocusonfreshfossils,couldboostDNAextractionfrommoredelicatespecimens,saysGeigl.Andthatcouldshedmorelightonthestoryofhumanevolution.

(640wordsnature)

Glossary

Palaeontologists古生物学家

Aurochs欧洲野牛

Neanderthal(人类学)尼安德特人,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Permafrost(地理)永冻层

Questions1-6

AnswerthefollowingquestionsbyusingNOMORETHANTHREEWORDSforeachanswer.

1.Howdidpeopletraditionallytreatfossils?

2.WhatsuggestionsdoGeiglandhercolleaguesgiveonwhatshouldbedonewhenfossilsarefound?

3.Whatproblemsmaybeposediffossilbonesarewashedon-site?NameONE.

4.Whatch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91—95题。

一只似鸟非鸟的怪兽——来自中国辽西的古动物明星“顾氏小盗龙”,将登上国际顶级科学刊物的封面。记者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徐星、周忠和博士等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长着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这一成果将以长文形式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美国堪萨斯大学生态与演化生物学教授理查德.普鲁姆博士专门为此配发评论,称这一发现“不仅进一步拉近了鸟类和恐龙的距离,而且再一次为鸟类飞行树栖说提供了化石证据,也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鸟类飞行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这次发现的化石共6枚,分别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天津自然博物馆于2001年后在辽西采集或购得。这些恐龙体长大约77厘米,爪子尖锐弯曲,体短尾长,生活在距今约1.1亿到1.2亿年之间的早白垩世。

徐星及其同事研究后发现,它们浑身披着羽毛,其中前肢和后肢上的羽毛形态和着生排列方式与鸟类翅膀一样,并据此推测这种动物曾经长着四个翅膀,很可能具有滑翔能力。“这种形态是首次在脊椎动物中被发现”,徐星推测,“恐龙的后肢翅膀可能是在飞行过程中起到平衡作用,这对于早期飞行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经典模型,鸟类的恐龙祖先在地栖生活中,骨骼形态发生一系列转化,两足奔跑使得恐龙的前肢得以解放,转化为翅膀,后肢则转化为鸟类的姿态。2000年,徐星等人率先发现会爬树的恐龙化石,认为某些小型兽脚类恐龙可能具有树栖习性,从而为鸟类飞行树栖起源说提供了证据。此次,顾氏小盗龙的发现表明,这些小型恐龙不仅生活在树上,重新复活了树栖说,而且它们的运动姿态很可能不同于经典的模型。显然,传统的模型需要重新评价,一些经典的结论可能需要修改。

徐星解释道:“顾氏小盗龙有可能四足爬行于树上,而不是两足直立的奔跑型动物。它们可能经常在树丛之间滑翔,飞行姿态很优美。”

下列关于四翅恐龙特征推断的概括,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全身长着毛,长约77厘米,爪子尖锐弯曲,身体短尾巴长,它们早期生活在早白垩世的树上

B.似鸟非鸟,身披羽毛,能爬行于树上,又会飞行;它们身体短尾巴长,长着四个翅膀,生活在早白垩世

C.体长大约77厘米,生活在距今约1.1亿到1.2亿年之间的早白垩世,长着四个翅膀,具有奔跑型动物和飞行动物二者的特征

D.系两栖怪兽,具有滑翔能力,体短尾长,后肢翅膀在飞行中起到平衡作用,它们为鸟类起源提供了证据

查看答案

回答45—48题.

我们从何而来?仅在十年前,科学家们还一致认为大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是最早的人类祖先。而2002年考古学家在西非乍得湖畔发现了一个至今有六七百万年历史的化石,他们认为这是近乎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该发现动摇了人们原先源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这个化石被称为“托迈”,意为“生命的希望”。它很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的祖先。这块头骨,既带有猿的特征,又带有其后的原始人类的特征。它的颅腔很小,与大猩猩的差不多大,但其下半部分较平,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具有突出的颌骨,而与后来的原始人类相仿。另外,它的上犬齿小,并且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跟原始人类的很像,而全然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较小的下前臼齿。综合这些特征,化石发现者们坚信他们找到的是一个新的人科动物。

然而,这个结果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古人类学界的争议。一个进行同类研究的小组认为,“托迈”可能是已经灭绝的类人猿或大猩猩的祖先,理由是没有发现能证明其直立行走的骨骼骨这是作为区分原始人类与古猿的关键特征。而已经目睹过“托迈”风采的人则不予认同,他们表示,从外表特征上判断,“托迈”很可能是原始人类。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人与猿分化关键时期的“托迈”证明了人类进化的路线的多分支特性。

“托迈”的发现地点,对人类学研究也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在“托迈”之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科动物化石分别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的东支出+Yln此之多又如此之古老的原始人类化石,以至于有些科学家认为,裂谷起起了地理隔离作用,裂谷东边干旱、开阔的环境迫使古猿走下树,发展成为人:而在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的西边,猿仍然生活在树上。这种说法被称为“东边的故事”。

但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布鲁内于1995年在乍得挖出一个有350万年历史的颚骨化石,这为“西边的故事”写下了一个开头。“托迈”的出土,又为这个故事描下了重重的一笔。

下列关于“托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托迈”是被科学家们认同的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的最早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B.“托迈”是于西非乍得湖畔出土的六七百万年前的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

C.“托迈”昭示了地球原始生命诞生的希望,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D.“托迈”是虽保留了古猿特征但又具有了原始人类特征的疑为人科动物的头盖骨化石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06-110题。

我们从何而来?仅在十年前,科学家们还一致认为大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是最早的人类祖先。而2002年考古学家在西非乍得湖畔发现了一个至今有六七百万年历史的化石;他们认为这是近乎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该发现[]了人们原先关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这个化石被称为“托迈”,意为“生命的希望”。它很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的祖先。

这块头骨,既带有猿的特征,又带有其后的原始人类的特征。它的颅腔很小,与大猩猩的差不多大,但其下半部分较平,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具有突出的颌骨,而与后来的原始人类相仿。另外,它的上犬齿小,并且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跟原始人类的很像,而全然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较尖的下前臼齿。综合这些特征,化石发现者们坚信他们找到的是一个新的人科动物。

然而,这个结果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古人类学界的争议。一个进行同类研究的小组认为“托迈”可能是已经灭绝的类人猿或大猩猩的祖先,理由是没有发现能证明其直立行走的骨骼骨——这是作为区分原始人类与古猿的关键特征。而已经目睹过“托迈”风采的人则不予认同。他们表示,从外表特征上判断,“托迈”很可能是原始人类。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人与猿分化关键时期的“托迈”证明了人类进化的路线的多分支特性。

“托迈”的发现地点,对人类学研究也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在“托迈”之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科动物化石分别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的东支出土了如此之多又如此之古老的原始人类化石,以至于有些科学家认为,裂谷起了地理隔离作用,裂谷东边干旱、开阔的环境迫使古猿走下树,发展成为人;而在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的西边,猿仍然生活在树上。这种说法被称为“东边的故事”。

但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布鲁内于1995年在乍得挖出一个有350万年历史的颚骨化石,这为“西边的故事”写下了一个开头。“托迈”的出土,又为这个故事描下了重重的一笔。

下列关于“托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托迈”是被科学家们认同的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的最早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B.“托迈”是于西非乍得湖畔出土的六七百万年前的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

C.“托迈”昭示了地球原始生命诞生的希望,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D.“托迈”是虽保留了古猿特征但又具有了原始人类特征的疑为人科动物的头盖骨化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①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②达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③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更有协同发展,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为植物完成了授粉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经历了萌发、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其最后归宿则是消亡,达尔文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④达尔文之后的古生物发现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然界不单存在着达尔文所主张的渐灭,还存在着达尔文所坚决否认的突然绝灭.⑤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的突然灭绝,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以来,这种明显的生物突然大灭绝就发生过4次。

需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求他,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其历史功绩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15.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没能合理解释地球上某些物种突然爆发式的出现的现象。

B.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是生物进化的推动力之一。

C.达尔文认为,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内,从未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突然灭绝的现象。

D.在昆虫采集花粉的过程中,昆虫遇到食物,花得以授粉,这一事例证明了“间断平衡论”的正确。

查看答案
在对贵州瓮安多细胞动物胚胎化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科学家证实早在5.8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两侧对称动物,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但受到强烈质疑,其重要论据之一就是:为什么三叶虫等复杂的生命在寒武纪突然出现,而在此之前却没有化石记录?进化论似乎等待着两个不同命运的判决:要么前寒武纪根本不存在化石,进化论错了;要么如达尔文猜想的那样,前寒武纪不是没有化石,而是没有找到或没有保存下来。于是化石成为检验达尔文理论的试金石,古生物学家为在比寒武纪更加古老的地层中寻找化石付出了巨大努力。直到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21亿年前微体植物化石和澳大利亚5.6亿年前伊迪卡拉化石群的发现,给进化论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困惑达尔文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伊迪卡拉化石群是否属于多细胞动物仍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即便可能是多细胞动物,它们也属于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与寒武纪生物之间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贵州省瓮安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还要早2000万年,比寒武纪还要早4000万年。胚胎化石大多很小,只有0.2~0.6毫米。研究胚胎化石主要采用两种常规技术:一是通过醋酸把胚胎从岩石里分离出来,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进行观察。二是把含化石的岩石加工成薄片,用投射显微镜寻找其中含有的化石,但薄片中的化石已遭破坏,而且所提供的化石结构有方向随机性的缺点。因此胚胎化石内部结构和卵裂球排列方式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如何使体积如此小的胚胎化石清晰成像,科学家想到给瓮安化石照“X光”。因为用X光拍照可以避免通常的把化石分层切片观察的方式,不会对化石造成破坏。但不能使用通常的X光机达到研究目的,因为它的成像分辨能力最好也只有毫米的量级,拍不到胚胎的内部结构。另外,拍出来的图像反差也不好。而同步辐射正好具有足够强度的短波长X光和优良的成像分辨能力。于是他们把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应用到瓮安化石的研究中,在不损坏化石的情况下,把亚毫米大小的胚胎内部结构拍得一清二楚,并且给出了高精度的三维成像,解决了古生物学的一大难题。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能够证实“达尔文的猜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要早2000万年
B.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是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的化石
C.8亿年前的动物胚胎的化石
D.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是前寒武纪多细胞动物的化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48—50题。

在对贵州瓮安多细胞动物胚胎化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科学家证实早在5.8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两侧对称动物,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但受到强烈质疑,其重要论据之一就是∶为什么三叶虫等复杂的生命在寒武纪突然出现,而在此之前却没有化石记录?进化论似乎等待着两个不同命运的判决∶要么前寒武纪根本不存在化石,进化论错了;要么如达尔文猜想的那样,前寒武纪不是没有化石,而是没有找到或没有保存下来。

于是化石成为检验达尔文理论的试金石.古生物学家为在比寒武纪更加古老的地层中寻找化石付出了巨大努力。直到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21亿年前微体植物化石和澳大利亚5.6亿年前伊迪卡拉化石群的发现,给进化论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困惑达尔文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伊迪卡拉化石群是否属于多细胞动物仍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即便可能是多细胞动物,它们也属于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与寒武纪生物之间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

贵州省瓮安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还要早2000万年,比寒武纪还要早4000万年。胚胎化石大多很小,只有0.2~0.6毫米。研究胚胎化石主要采用两种常规技术∶一是通过醋酸把胚胎从岩石里分离出来,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进行观察。二是把含化石的岩石加工成薄片,用投射显微镜寻找其中含有的化石,但薄片中的化石已遭破坏,而且所提供的化石结构有方向随机性的缺点。因此胚胎化石内部结构和卵裂球排列方式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如何使体积如此小的胚胎化石清晰成像,科学家想到给瓮安化石照“×光”。因为用×光拍照可以避免通常的把化石分层切片观察的方式,不会对化石造成破坏。但不能使用通常的×光机达到研究目的,因为它的成像分辨能力最好也只有毫米的量级,拍不到胚胎的内部结构。另外,拍出来的图像反差也不好。而同步辐射正好具有足够强度的短波长×光和优良的成像分辨能力。于是他们把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应用到瓮安化石的研究中,在不损坏化石的情况下,把亚毫米大小的胚胎内部结构拍得一清二楚,并且给出了高精度的三维成像,解决了古生物学的一大难题。

48.下列对“达尔文的猜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

A.“达尔文的猜想”认为前寒武纪化石应该存在。只是没有找到或者没有保存下来

B.“达尔文的猜想”是关于为什么寒武纪突然出现三叶虫等许多复杂的生命的猜想

C.“达尔文的猜想”涉及到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前尚缺失的环节

D.证实“达尔文的猜想”的正确性,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科学性的有力的证明

查看答案
在对贵州瓮安多细胞动物胚胎化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科学家证实早在5.8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两侧对称动物,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但受到强烈质疑,其重要论据之一就是:为什么三叶虫等复杂的生命在寒武纪突然出现,而在此之前却没有化石记录?进化论似乎等待着两个不同命运的判决:要么前寒武纪根本不存在化石,进化论错了;要么如达尔文猜想的那样,前寒武纪不是没有化石,而是没有找到或没有保存下来。于是化石成为检验达尔文理论的试金石,古生物学家为在比寒武纪更加古老的地层中寻找化石付出了巨大努力。直到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21亿年前微体植物化石和澳大利亚5.6亿年前伊迪卡拉化石群的发现,给进化论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困惑达尔文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伊迪卡拉化石群是否属于多细胞动物仍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即便可能是多细胞动物,它们也属于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与寒武纪生物之间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贵州省瓮安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还要早2000万年,比寒武纪还要早4000万年。胚胎化石大多很小,只有0.2~0.6毫米。研究胚胎化石主要采用两种常规技术:一是通过醋酸把胚胎从岩石里分离出来,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进行观察。二是把含化石的岩石加工成薄片,用投射显微镜寻找其中含有的化石,但薄片中的化石已遭破坏,而且所提供的化石结构有方向随机性的缺点。因此胚胎化石内部结构和卵裂球排列方式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如何使体积如此小的胚胎化石清晰成像,科学家想到给瓮安化石照“X光”。因为用X光拍照可以避免通常的把化石分层切片观察的方式,不会对化石造成破坏。但不能使用通常的X光机达到研究目的,因为它的成像分辨能力最好也只有毫米的量级,拍不到胚胎的内部结构。另外,拍出来的图像反差也不好。而同步辐射正好具有足够强度的短波长X光和优良的成像分辨能力。于是他们把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应用到瓮安化石的研究中,在不损坏化石的情况下,把亚毫米大小的胚胎内部结构拍得一清二楚,并且给出了高精度的三维成像,解决了古生物学的一大难题。48.下列对“达尔文的猜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达尔文的猜想”认为前寒武纪化石应该存在,只是没有找到或者没有保存下来
B.“达尔文的猜想”是关于为什么寒武纪突然出现三叶虫等许多复杂的生命的猜想
C.“达尔文的猜想”涉及到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前尚缺失的环节
D.证实“达尔文的猜想”的正确性,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科学性的有力的证明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