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搜题 > “电报局”标签

电报局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是()

A、李鸿章创办于上海的轮船招商局

B、李鸿章创办于天津的开平矿务局

C、李鸿章创办于天津的天津电报局

D、李鸿章创办于上海的机器织布局

查看答案

境外甲商行于10月20日来电向中国乙公司发盘出售一批机器。发盘中列明各项交易条件。乙公司于当天收到来电,经研究决定后,于22日上午11时向中国某电报局交发对上述发盘表示接受的电报,该电报于22日下午1时送达甲商行。在此期间,因机器价格上涨,甲商行于10月22日上午9时15分向甲商行所在地电报局交发电报,电文如下:"由于机器价格上涨,我商行于10月20日电发盘撤销。"甲商行的电报于22日上午11时20分送达乙公司。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正确的?()

A、甲商行撤销了其发盘

B、乙公司的回电不构成承诺

C、双方之间合同成立

D、甲商行10月20日的来电属于要约邀请

查看答案

境外甲商行于10月20日来电向中国乙公司发盘出售一批机器。发盘中列明各项交易条件。乙公司于当天收到来电,经研究决定后,于22日上午11时向中国某电报局交发对上述发盘表示接受的电报,该电报于22日下午1时送达甲商行。在此期间,因机器价格上涨,甲商行于10月22日上午9时15分向甲商行所在地电报局交发电报,电文如下:“由于机器价格上涨,我商行于10月20日电发盘撤销。”甲商行的电报手22日上午11时20分送达乙公司。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正确的?(  )

A、甲商行撤销了其发盘

B、乙公司的回电不构成承诺

C、双方之间合同成立

D、甲商行10月20日的来电属于要约邀请

查看答案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当发盘规定一段接受的期限,则发盘人在电报上所规定的接受期限,应从()

A、电报交发时刻起算

B、电报局收到时刻起算

C、电报送达受盘人时起算

D、受盘人表示接受时起算

查看答案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接受生效的时间为()。

A、受盘人的接受通知送达发盘人时

B、受盘人采取某种行为表示同意时

C、接受通告一经投邮或交给电报局发出时

D、受盘人做出接受答复时

E、接受通知从接受方发出时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中国商父”之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垛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贡献。(不得抄袭原文)(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盛宣怀所代表的派别出现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袁世凯颁布的《新闻电报章程》虽然规定电报局有电线传递刊登报纸之新闻消息,准作新闻电报减价纳费但这一优惠的前提条件是()

A、需先经过交通审核批准并领取执照

B、新闻电报只准用华文英文及其他准用语发报

C、内容需要通过政府的审核

D、不得登黄色的内容与外教的内容

查看答案

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这表明盛宣怀主张,中国如果要真正发展近代电讯事业,根本在于(  )

A.满足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B.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C.引进西方近代电讯技术   D.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

 

查看答案

我某公司向美商发盘限6日复到有效。美商于4日发电表示接受。由于电报局投递延误,该接受电报于7日上午送达我公司。此时,我方鉴于市价上升,当即回电拒绝。但美商认为接受通知迟到不是他的责任,坚持合同有效成立,而我方则不同意达成交易。试问: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查看答案

19世纪80年代,江南士绅积极参与洋务。李金镛将湖北煤铁总局由官办改民办的尝试失败,而经元善、谢家福在上海主持的官督商办企业机器织布局和电报局则取得成功。这反映出(   )

A.地方势力主导着近代化进程 B.“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扩大

C.国人积极探索国家富强之路 D.“中体西用”思想得以运用

查看答案

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据此可推断

A.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

B.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C.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

D.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

 

查看答案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接受生效的时间为()。A.受盘人的接受通知送达发盘人时

B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接受生效的时间为()。

A.受盘人的接受通知送达发盘人时

B.受盘人采取某种行为表示同意时

C.接受通告一经投邮或交给电报局发出时

D.受盘人做出接受答复时

E.接受通知从接受方发出时

查看答案

《上海乡土志》中记载:“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依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当时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①西式建筑②近代邮电事业③外来宗教④西餐、西式服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中国A进出口公司向美国B公司发出一项货物销售要约,要约中规定限10日内复盘有效。要约发出9日后,B公司发电报给A公司接受该发盘。由于电报局的传单延误,A公司于要约发出后的第11日上午才收到该电报。A公司收到电报前已获知要销售的货物价格已涨,于是A公司立即通知B公司承诺过期限,不发生效力。B公司则认为合同已经成立,A公司应当履行。如本案在中国法院提出诉讼,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02年真题]

A、要约已失效

B、合同已成立

C、A公司应当履行合同

D、合同未成立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中国商父”之 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 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 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 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 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 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 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 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 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卖国城、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摘编自新京报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不得抄袭原文)(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8分)

查看答案
[多项选择题]中国A进出口公司向美国B公司发出一项货物销售要约,要约中规定限10日内复盘有效。要约发出9日后,B公司发电报给A公司接受及发盘。由于电报局的传单延误,A公司于要约发出后的第11日上午才收到该电报。A公司收到电报前已获知要销售的货物价格已涨,于是A公司立即通知B公司承诺过期限、不发生效力。B公司则认为合同已经成立,A公司应当履行。如本案在中国法院提出诉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要约已失效
B.合同已成立
C.A公司应当履行合同
D.合同未成立
查看答案

英法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先是思想、继而政治、最后是经济,而且在经济上是资本家为适应空间广阔市场需求而自发地进行产业革命的。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兴产殖业,兴办邮局、电报局,修建铁路,扶植垄断组织,发展近代教育,文明开化,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形成专制色彩浓厚近代政体,建立新式军队,开始对外扩张,仅用三四十年时间实现近代化。但在宗教上保留了神道教。和英法相比,日本近代化的特点表现为①自上而下,利用国家政权力量②经济、政治、文化同步进行,表现为快速性③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④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⑤实现了全盘西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

通过解读历史典例宏观理解人类文明进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哥伦布等航海家探险以后,与以往不同的物种交流出现,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交换”。美洲作物在非、亚、欧等洲生根发芽。小麦、马、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食物供给有增加,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了。天花、麻疹等在西半球等地的人群中肆虐,引发大瘟疫。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西半球,还有一些规模可观的欧洲移民浪潮,他们到美洲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美洲文明孤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大战对欧洲人的扰乱无与伦比,因为它紧接着“进步的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而来。物质繁荣以及对于科学技术进步的热情信仰使许多人相信,他们正在走向稳定、富足的文明时期。然而,1918年之后,欧洲人普遍对西方文明的进步不再抱有幻想了。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等

材料三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的时间制度与观念悄然变化。

 

 

示例

现象

20世纪30年代有报纸报道:上海人“白天的时候,各人有各人应办的事”,忙碌的工作着;“午后五点钟”后,上海人又是一番享乐的“闹忙”。同期有作家描写:内地小城虽有“邮政局和电报局”,但这里的人们“永远是很迟缓,很懒散。晚上10点一过,小城就成了‘狗’的城市”。

评述

上海工作与娱乐生活的快节奏反映了上海工业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地小城虽有新式通讯工具但生活节奏很慢,体现了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滞后。上海与内地时间节奏的差异说明了工业文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生活观念的差异。

 

 

(1)“哥伦布交换”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交换”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人普遍“对西方文明的进步不再抱有幻想”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战争推动欧洲文明进程的主要表现。

(3)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查看答案